松云提到的酒楼名四海。
两人各自坐了马车前去,晏亭梨站定后,扫了一眼门匾,“四海楼。”她琢磨了一下,“倒是大气。”
随行的松香道:“是,听说楼中请来了琵琶名手,每三日奏一回,一回只奏三曲,隔帘而见,不少人慕名而来。”
晏亭梨更感新奇,“竟是如此?不知我们赶没赶上奏曲的时辰。”
门口的迎客伙计机灵,眼也尖,只乍眼一看,就知两人衣着雅贵,光是腰间环佩,便不是轻易能有的。
却不想下一瞬,护卫在晏亭梨身后的流英好似无意侧身,露出佩剑上的标识。
伙计是晓得这标识是什么的,忙一迎上来,躬身行礼,满脸的笑意,“二位贵客,可要上二楼雅间暖暖身子?现下时辰人正多着,不过咱们四海楼有侧门,能直上二楼,不必经过大厅。
若是贵人不愿被惊扰,小的便为您带路。”
松香点头,“有劳带路。”
伙计应了声,便领着几人一同往侧边的暗门走去。
伙计一路将她们引入二楼最尽头的雅间,“此处窗临繁街,离人更远,不会有闲杂人等靠近,贵人尽可安享。”
伙计推开门,恭敬地侧开身子,见人都入门,这才匆匆去寻掌柜了。
雅间布置得很是清致。
晏亭梨扫过一圈,“这家酒楼好似来过,从前布置的确比不上如今。”
两人方落座,便有人轻叩了门。
松香去开了门,神色却一瞬讶然。
晏亭梨见她神色有异,正要开口,看清了来人,便止了声。
来人红妆婀娜,华裳明丽,款款而入。
“云容殿下安,沈丞相安。”王微因含笑行礼。
“周少夫人?”晏亭梨睁大眼眸。
王微因笑着走近,“听楼中伙计说,二位贵客来此。我既是臣妇,又是东家,便上来叨扰殿下和沈相片刻,送一壶佳酿,谢二位赏面我这小生意。”
王微因说着,将手中亲自捧着的一壶酒放在桌上。
她举手间,便有暗香幽幽。
晏亭梨立刻反应过来,“这家酒楼是夫人的吗?”
说罢她又仔细打量了一圈四周,微笑赞道:“我方才还同沈相说翻新后的酒楼很是不错。在京中也是别具一格。”
沈兰御没有说话,只是抬手示意,请王微因入座。
王微因颔首谢过,这才坐了下来。
“是。这座酒楼原本也只是派了管事在打理,我嫁来上京后,便也觉得原先虽然不差,但若能更上一层楼,当然更好。便翻新修整了一番,好在效果不错,来客翻了一倍不止。”
王微因笑着,又道:“成亲那日繁忙,宾客也多,未能当面向殿下和沈相道谢,这次有机会,便冒昧来谢,还请二位不要见怪。”
“夫人多礼了。”晏亭梨心里对她有好感,说话更是温和,“今日来此,本也不知这四海楼是夫人手下的生意,也是巧事。”
“殿下来得正好,我楼中请来的琵琶手是洛州的湘娘,在上京也有几分名气。今日正好是奏曲的日子,时辰也快到了。请二位赏听。”
王微因没再多留,告了退后便去处理其它事务了。
她离开后,晏亭梨看向一直没有说话的沈兰御,“沈相可有什么忌口?”
沈兰御微顿,而后诚实道:“我......不能食辛辣。”
是很意料之中的答复。
晏亭梨很是理解地点头,又嘱咐松香,“清淡些便好。”
松香应下,转身出去了。
留下流英和沈兰御的护卫守在门边。
有悠悠的琵琶声袅袅传来,缭绕入耳。
晏亭梨侧耳听了片刻,“这是南地的曲调吗?”
坐在对面的青年点点头,“是《金钗调》。”
他垂眼,淡色的唇微抿,“是南地旧曲,多是唱儿女之情。”
晏亭梨恍然,“难怪。”听着很有些缠绵。
她们坐在窗边,稍一探出目光,便能看见长街繁华,灯火如昼。
晏亭梨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衣着神色各异的摊贩,唇边的笑还未扬开,便一瞬凝住。
长街上,有个衣衫尚算整齐,却薄如夏衣的老者,往街头走去,走得极慢,布鞋甚至磨破,露出了他的后足。
她的目光落在他身上,忽而心头一颤,生出寒意,思绪凌乱地飞散。
她像落入了颠转的梦境。
梁王入宫后,她们这些正经的“先帝”血脉,便如枝头凤,一朝落泥潭。
叛军将后妃皇嗣们都赶到了西边年久失修的旧宫。
窗棂残破,风一阵阵地吹进来,初冬的雨冷得所有人都沉默不言。
向来高傲的晏亭宛伸手攥住晏亭梨,颤抖的手冷得像冰。
晏亭梨听见守门的侍卫笑道:“......什么金枝玉叶,到头来,也就是份谢礼。”
他对面的人往嘴里扔了几颗花生,“的确是美人。难怪西戎惦记。只是那帮子粗人......可惜了。”
他们的目光落在晏亭梨身上,说不清是怜是嘲。
晏亭宛攥着她的手骤然收紧。
晏亭梨却出乎意料地冷静:“我母后呢?”
那时她就很清楚,自己将要走入怎样的宿命。
皇后住在长宁宫,众人都已被带了过来,却独独不见皇后身影。
守兵并不把他们放在眼里,闻言笑得很轻蔑,“都到这时候了,还有闲心管废后呢?”
晏亭梨神色平静,将金簪拔下抵在颈边,语气并不激昂,“让我见我母后。否则,就把我的尸体抬去给西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