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自线上漫溢至线下的腥风血雨持续了很久,久久没有要停止的迹象,身处其中的各路人马似是都情绪上了头,斗争得愈发如火如荼。
姜盛只是个旁观者,在此期间身边可以看到的、听到的消息就没消停过,更勿庸说始终处在话题中心的邱子霏和丁玲玲了。
不少私生和黑子就此抓准了契机“揭竿起义”,在网络世界里极有针对性地煽动、嘲讽或骂骂咧咧犹嫌不够,还极其富有精神活力地集合开展起了线下活动,例如:买卖行程信息、各种围追堵截,甚至于盗号窥探或是恶意发改内容等。
丁玲玲在她的行业内火了多年,粉丝基数稳定,且自身根基深厚,又有玉石传媒在后方替她坐镇,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仍都尚在可控范围内。
只是可怜了情况恰恰与之相反的邱子霏——
刚刚凭借《我行其野》爆火,粉丝基数不稳定,自己在圈内也没什么根基,公司在圈里又只是个没啥好说的“小喽啰”。
存心没事找事、凑上前来寻麻烦的私生和黑子的数量可想而知。
邱子霏在剧组拍完戏出来,本就蹲守在附近的私生和狗仔立即就肆无忌惮地跟上了脚步,赶也赶不走,还都整出一副活够了的腔调,在试图甩开他们追踪的时候,邱子霏的司机师傅一个不够注意的晃神,险些追尾并由此酿成连环车祸这样的重大交通事故。
这还不是最过分的。
最过分的是有人暗中盗用了邱子霏的平台账号,通过技术制造假证据来鄙夷邱子霏。
张放在“滤渣计划”群里气得吱哇乱叫。
默不作声的沈鸢当场捏爆了手里刚喝完水的矿泉水瓶。
一人一鬼的投身作战肉眼可见地变得愈加的紧锣密鼓,姜盛看着谈起事情来越来越一脸肃色的沈鸢和张放,以及“滤渣计划”群聊里每天密集更新的日益寡淡和冷静的对话,隐隐感觉到无形之中像是有一根绷紧了的弦穿插在他们之间。
而这一根弦绷紧到了极致,迟早是会断的。
沈鸢和张放两相配合,时时赶在网络舆论发布的第一线,陀螺似的连转了几天,搜集了不少各方面的信息。他们将这些信息梳理过后,对应着一一附上了详细的分析与推测,然后披着马甲在网络上发了出去。
事实证明,央京大学法律学院名不虚传。但凡是明智的人,都不应当卯足了劲和法学生吵架,因为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驳能力往往相较于寻常人等更胜一筹。
和法学生吵架,不但横竖都吵不赢,而且还容易气着自己,大家同样身披马甲处于网络世界,谁也不认识谁,谁也打不着谁,唯有稳定输出的数据和话术口才,才是在网络世界中最为靠谱的第一生产力。
这一点并不例外地如数体现在“学渣”张放的身上。常常在姜盛和沈鸢面前哑口无言的傻大个憨憨张放,在网络上对外输出起来也那叫一个巧舌如簧。
当然,其中不排除也有沈鸢确实教得好的因素。
沈鸢属实称得上是一个好老师。即便她个人心情同样也相当不爽,但是这丝毫不妨碍她有条不紊地稳定张放的情绪,开拓张放的思维,指挥张放用最恰当的方式对他看不过的人和事进行补救与反击。
她将近几日携手张放搜集来的证据和分析依次整理打包,发送给了邱子霏的工作团队。
附言:【建议起诉。】
一份馨香扑鼻的食堂外卖被放到了距离沈鸢不远的桌上。
姜盛伫立在桌边,伸手将袋子里装着的外卖一盒一盒地拿了出来,依次摆开摊放在他和沈鸢的面前。
食盒封盖被打开的那一瞬间,香飘四溢。
根本无需姜盛开口呼唤,沈鸢便很是机敏地放下手机,闻着美食的香气就过来了。
姜盛掀开最后一个食盒的封盖的时候,沈鸢正好在他身旁的位子上坐稳了屁股。
对此早有预料的姜盛顺手便给她递过去了一双筷子,而后自己不慌不忙地在座位上坐了下来。与此同时,已经入坐的沈鸢恰到好处地伸手接过筷子。
两人的这一番动作进行得行云流水,竟是默契得惊人。
“看你们最近的状态,似乎是战况激烈——具体情况如何?”姜盛一边拿起自己的筷子,一边平声询问沈鸢道。
沈鸢兴许是真的饿了,一拿到筷子就就着新鲜热乎的菜肴往嘴里拨了一口饭,心情不佳倒是没碍着她照旧吃顺达运输公司本部食堂外卖的饭菜吃得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