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一个人的盛世 > 第39章 第39章。陈希平

第39章 第39章。陈希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姜盛听取了沈鸢的建议,成功联系上了即川法院,约定在姜盛与邵斯明合作的课题研究讨论完成后正式开始实习。

央京大学的期末考核还未结束,许多教室都是不可用的状态,邵斯明也无意将讨论会的地点选在日均人流量不小的考场区域或自习区域,让来往的学生和他们互为干扰因素,索性选择借用了法律学院办公区域的小会议室,这样也方便他们在必要时获得老师们的帮助。

法律学院的讲师和教授们各个成就不菲,学院对他们亦是待遇极佳,给他们各自安排了单独的办公室,以便他们在校内落脚。前来的学生只要看一眼他们办公室门边的状态栏,就知道他们这时候有没有空了。

如若他们的办公室门边的状态栏显示的是“请勿打扰”,那便是意味着办公室的主人在,但是有事要忙,无法安排出时间来辅导学生。

如若显示的是“有事敲门”或“坐班时间”,即是说办公室的主人在,并且可以为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答疑解惑。

如若显示的是“线上联系”,则代表着办公室的主人就在附近办事,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赶回办公室,具体情况根据联系结果确定。

如果显示的是“老师不在”,那就说明办公室的主人既不在办公室内,也不在附近区域,来访者此行多半是见不到他或她的面了。

姜盛和张放一如既往地提前了一些时间到场,在途中的走廊里碰巧迎面遇上了捧着茶杯正要回办公室的陈希平。

“陈老师好。”两人乖乖地向陈希平主动打招呼道。

捧着茶杯的陈希平朝他们微微一笑,态度柔和:“你们好——来学院讨论课题?”

同样是法律学院的老师,陈希平自然也是知道研究课题这回事的。结合眼下的情形,他不难推测出姜盛和张放这时会出现在这里的前因后果。

“对的。”张放连连点头,眼里浮现出一丝诧异,不由得觉得陈希平这人多少有些玄乎。

陈希平抬起手腕,垂眸看了一眼手表,目光看向伫立在张放身边的姜盛:“姜盛,你们不着急吧?不着急的话,你先和我来一下,我有些话要和你说。”

“好的,老师。”姜盛一口应允,把手里拿着的文件袋交给了张放。

于是,姜盛随同陈希平去了他的办公室,张放独自一人先行前往他们预定的小会议室。

“姜盛,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未来想做律师是吗?”陈希平示意姜盛在沙发上坐下,放下茶杯给他倒了杯温开水,亲和友善的圆脸上流露出一抹关切的笑容。

陈希平本来就是宽厚和善的面相,为人谈吐也一向温和且幽默,朝人笑起来的时候更是暖洋洋的,轻而易举便能够教人感到如沐春风。

姜盛颔首肯定:“是的,老师。我目前确实是这个打算。”

“那这个寒假,你还想不想去律所实习?”陈希平好心提议道,“现在专业课程都学得差不多了,我觉得你已经充分具备了实习律师的条件。正巧我在律师这一行里也有点人脉。你若是想的话,我可以介绍你去律所实习。”

“你要是忙得过来,可以一直持续到毕业实习,这样到毕业的时候,你不仅毕业实习的时长够了,之后正式入职和转正也方便。”

“当然,你既要忙学习,又要忙工作的话,肯定会很辛苦,但这是迟早的事情,老师我也相信你一定可以适应这种忙碌,并克服在此过程中的很多艰难的。而且就算实在忙不过来也没有关系,实话和带教老师说就好,有我的面子在,他们会体谅你的。”

陈希平这话说的实属谦虚。

事实上,陈希平在律师行业里全然不是他所说的“有点人脉”,而是相当的有人脉——因为他不仅仅是央京大学法律学院大名鼎鼎的“瑰宝教授”之一,同时还是“央京四大律所”之一的惟则律师事务所旗下的金牌律师。

真要说起来,律师行业上层的大佬他都认识,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都算得上是他的人脉。

话已出口,陈希平的态度一目了然。

他爱才,对姜盛的前程大为看好,又知道姜盛的出身情况,故而有心为他铺路。

他虽然没明说要介绍姜盛去哪个律所,但是想也知道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若非他不是惟则的老板,且惟则内部有明确的入职门槛,他恐怕会直接让姜盛跟他一起去惟则上班。

“谢谢老师。不过不用了,这个寒假我已经有安排了。”姜盛客客气气地回答道,“劳烦您为我费心了。”

陈希平愣了愣:“你有什么安排了?”

“我已经联系好了即川法院,等到这周在校的课题讨论结束,下周一就去他们那里报到实习。我之前去过了检察院和律所,这次想要再去法院看看。”

听到姜盛口中吐出“即川法院”这四个字的时候,陈希平的动作肉眼可见地顿了一顿。

“……原来如此。”不知为何,陈希平的表情竟有些失神。

不过当他再度抬眸望向姜盛之时,不久前略显失神的情绪早已被眉间眼底盛载着的温暖笑意给如数湮没代替,浑若从来都没有出现过似的。

陈希平轻轻地拍了拍姜盛的肩膀,欣慰道:“这样也好。你的想法是对的。你还年轻,多见识见识总归是好的。等你把能尝试的、想尝试的都尝试过了,自然就能知道究竟哪一样才是你最想要去做的,哪一样又是最适合你去做的了。”

“姜盛,你能对自己的发展有这样清晰的认识,老师很高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