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意叙风流Ⅱ > 第22章 第二十二回

第22章 第二十二回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黄山西首离白云庵不远处有一地,名为剪云山庄。山庄的主人姓田,祖上就是徽州大贾,家累千金。后来田家在石人峰山上建了个宅子,坐看云卷云舒。

黄山文人多,剪云山庄常邀名仕做客。有山有水,有云有石,有诗有酒,岂不快哉!

“还有呢?”

“庄主田澜深居简出,甚少露面,连我二哥这样交友遍天下的人都跟他没什么情谊。据天机堂回报,白曲五月十二上了黄山后就再也没露过面。白云庵的师太也说,曾有一位相貌俊逸的男子到庵中游览过。”

艳阳下,茶棚里,韩青岚喝完茶,举着空碗给自己扇风。反观一向怕热的岑乐先生气定神闲,仿佛全然没有觉得酷暑难耐。

歙县县城十分热闹,只是烈日当空,街上行人也不多。

“看来白曲极有可能就在剪云山庄。”

“剪云山庄地势险要,主人非请的话,外人很难进去。”

“岑先生是否认识田澜?”

田澜爱好结交文士,腰缠万贯。这样有钱有闲的人往往爱好古玩字画,说不定跟“当铺”做过生意。

岑乐但笑不语,韩青岚捕捉到了他笑容中的一丝不可捉摸。

“先生好像知道些事儿。”

“昨日我不是叫你打听歙县的古玩铺子吗,可有结果?”

“方圆百里共有三家比较大的古玩铺,最有名气的一家是‘五梅斋’,就在黟县,离此地不远。”

五梅斋的掌柜名叫罗弦,徽州人氏,祖上三代都是做的这门生意。尽管他年纪很轻,但家学渊源,在歙县有不小的声望。文人世家不仅时常光顾他的店铺,还常常请他进府赏画鉴宝。说来也巧,罗弦跟脂香阁的温四公子也有点交情。

温询询的三姑父是宁国府万方钱铺的李掌柜,四公子爷常居于徽、歙两地。像他这般爱附庸风雅之人,熟识罗弦也不奇怪。岑乐和韩青岚在来的路上已经得到消息,温询询就在徽州。韩青岚曾提议要不要先去拜访一趟,岑乐的答复是人家想见的不是他们,去了也无用。

夏日炎炎,二人已经在茶棚里坐了半个多时辰。韩青岚猜到是等人。在聒噪的蝉鸣声里,他渐渐感觉到背上的衣服湿了。马蹄声由远及近传来——人终于到了。伴随一声嘶鸣,一身着黑色短打的男子停下马,将一个木盒交给了岑乐。

原来是“当铺”的摺货,特地来给岑先生送货物。

东西已经到了手,岑乐笑吟吟地搁下茶钱,招呼韩青岚走人。

二人策马奔驰,傍晚来到了黄山西首山脚下的黟县。此地依山傍水,比歙县更加宁静。这里有不少富庶的徽商家族,青砖小瓦马头墙,充满山水灵气,抬头还能见到黄山绵延的峰峦,令人恍若置身桃花源。

韩青岚找了个书生问五梅斋何在,对方答沿着河边石板路,走过两座石桥便是。书生还说了,五梅斋是老字号,掌柜做人厚道,学识渊博。他还不忘叮嘱二人,要去得赶紧,太阳落山铺子就要打烊了。

岑乐一点也不着急,他在县城里转悠了好久,寻了一处推窗就能望见山峰的客栈。

韩青岚好生奇怪。岑乐显然是想以文玩投石问路,若得五梅斋罗弦引荐,就可前往剪云山庄一探究竟;奇怪的是他怎么如此定心。

岑乐只说稍安勿躁,他们赶了几日路,应该好好休息,养足精神才是。

第二天一大清早,岑乐买了两个热乎乎的烧饼,又拉着韩青岚找了家成衣铺,说要给他置办身新衣裳,换个行头。

韩青岚在铜镜里看见自己的打扮时,脸都绿了。

头顶梳了双髻,原本白皙的面颊上抹了胭脂,甚至在眼尾也点了点,红扑扑的十分可人。冷峻少年转眼成了稚嫩书童。

岑乐笑得直不起腰来,不得不开扇掩面。韩青岚这才注意到,扇子挂了一个桃花玉坠,今日之前可没有见过。看来“当铺”摺货给他的就是此物。难道田澜喜欢此种小玩意,岑乐想借此物引他上钩……

先生和书童在白墙青瓦、水乡绿野间游走。又过了一日,当两人第三次路过五梅斋时,一名二十来岁的男子拦住了他们的去路,深深一揖。

岑乐收起折扇,笑道:“公子有何指教?”

这人自然是罗弦,他将两人请进铺子,奉了茶。客气了几句,罗弦便问到了岑乐的桃花扇坠。

这枚玉坠仅有铜钱大小,雕琢成千瓣桃红,像桃花一样俏丽粉嫩。玉通常是白玉、碧玉,粉色的玉实在罕见。

岑乐说玉坠是从一位西域商人手里买来的,花了他整整八十两纹银。

罗弦直截了当问他可有兴趣做笔生意。

岑乐故作惊讶:“此话怎讲?”

罗弦道:“不瞒您说,剪云山庄的田老爷生平最爱桃花。这块玉坠您若是肯割爱,最少能挣二百两。我是生意人,这桩买卖若成,我也能得到一笔赏银,皆大欢喜。”

“掌柜如此坦白,不怕在下自个儿去谈生意,你就没了赏银呐!”

罗弦笑道:“先生一看就是外地来的。您有所不知,田老爷的府邸在山巅云雾缭绕之处,故名剪云山庄,一般人可上不去。”

见岑乐半信半疑,罗弦又道:“您若是信不过我,城里尽可打听,我家曾祖就经营这五梅斋,六十余年了,断然不会诓骗先生。”

“那如何才能见到那位田老爷?”

“您要是没什么要紧事,就在城里多待几日。我代为传个话,最迟后天,自会有人来带您上山。”

“一来一去需几日?”

“最快三天。”

岑乐面露难色:“三天加上两天就是五天。在下还有事在身,待不了这么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