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吃了床边的馒头,又陷入了沉睡,她没打算去卫生所,一是因为去卫生所要走四十多分钟,以她现在的身体情况来讲,根本走不了路,二是因为她没钱,所以她希望身体能自己扛过去。
文大姐来到开荒的荒地,男人们去修田坎了,女人们则是负责开荒,跟记工员说了李泽兰的情况后,就回到荒地扯草。
其中一名大妈小声地询问道:“老文,怎么就你一个人来了,阿兰呢?”
文大姐一边埋头干活,一边回答道:“她感冒了,在家休息。”
钱大妈大声地调侃道:“阿兰她奶,你家阿兰生病了,肯定是昨天落水导致的,现在的年轻孩子啊!就是会折腾,听风就是雨,听说隔壁知青救人结婚,自己便想试一试,人与人之间是不一样的,容易偷鸡不成蚀把米。”
“可不是嘛!阿兰她奶,你要好好教阿兰,本来没有父母的孩子容易被人说没教养,你家阿兰又天天跟在知青后面跑,影响不好。”另一名大妈附和道。
李奶奶放下手中的锄头,破口大骂道:“你们瞎说什么?阿兰才没有跟在知青身后跑,她都要跟大队长家议亲了,你们说话注意一点,再乱说,我撕烂你们的嘴。”
大妈们见李奶奶十分生气的模样,也不好继续挑衅李奶奶,毕竟都在一个村子里生活,抬头不见低头见,不能撕破脸皮。
等李奶奶走远之后,大妈们继续讨论了起来。
“说什么跟大队长家议亲,谁不知道阿兰不愿意嫁给牛蛋呢!拿着鸡毛当令箭。”
“也不能怪阿兰不想嫁,牛蛋长得磕碜也就算了,整天无所事事,连五工分都赚不了,要是真嫁过去,怕不是养家的重担就放在阿兰身上了。”
“大队长肯定会补贴的,嫁过去也好,免得遭受周家人的白眼。”
“大队长家里孩子那么多,补贴不了多少,所以大队长才急着让牛蛋成家,没有哪家姑娘愿意嫁给牛蛋,也就只有阿兰,无人护着,所以大队长才敢打她的主意。”
“牛蛋跟阿兰其实也挺配的,两人的名声都不好听。”
“你们一人少说几句,这两人名声就能好听起来了。”文大姐实在是听不下去了,出言阻止大家继续说下去。
大妈们看了一眼文大姐,怕文大姐把今天的话说给大队长听,所以一个个乖巧地闭上了嘴巴。
中午时分,下工的钟声响起,大家把工具放回库房,都赶回家吃饭了。
李奶奶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去了赤脚医生家里,拿了一副中药,拿回家熬了起来。
她的儿媳妇们小声讨论道:“妈熬药干嘛?生病了?”
大儿媳解释道:“肯定是给阿兰熬的,听说她感冒了。”
二儿媳一听这话,脸色就变得难看了起来,低声骂道:“管她干嘛!一个女孩不自爱到这种地步,我说出去都没脸见人,让她嫁给牛蛋,她也不愿意,还真当自己是个香饽饽啊!”
“毕竟是老四的种。”大儿媳无奈道。
三儿媳也不满道:“我们把她养到成年已经仁至义尽了,我可不想继续养着一个外人了,妈就是太仁慈了,要是我直接把她关进柴房,不嫁也得嫁。”
大儿媳感叹了一句,劝说道:“要不是现在国家讲究婚姻自由,也不会养大阿兰的心思,女人少读点书也挺好的。”
众人都忍不住地叹气,本来以为养大阿兰,至少能得到一笔彩礼,奈何阿兰太有自己的想法了,根本就不听她们的话,她们也就只能顺其自然了。
李奶奶熬好药之后,从灶台上拿了两个白面馒头,就给李泽兰送去了,儿媳妇们见状,也是敢怒不敢言。
李泽兰躺在床上,看着李奶奶走了进来,对此感到十分意外,毕竟当初原主奶奶说过再也不管原主了,原主已经成年了,她的任务完成了。
李奶奶面无表情地把药和馒头放在床边,语气生硬道:“喝吧!”
李泽兰咽了咽口水,小心翼翼地询问道:“这药真的能喝吗?医生还没有来见过我,没有进行面诊。”
她宁可生病死,也不想被药毒死。
李奶奶一脸无奈地解释道:“我去林医生那里拿的,他可是老中医,大家生病了都去他那里拿药,吃不死人的。”
李泽兰闻言,还是选择相信赤脚医生,有药吃总比没药吃好,一口气喝光了药,又苦又酸,她的表情都不受控制地变得十分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