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快餐时代,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固定的节奏。记得网剧还不用审核的时候,电视剧已经可以做到边拍边播了,也多亏了那样,金作家的处女座可以依靠播放的流量一边播出一边寻找新的赞助商,要是放现在的话没有足够的资本可没法成功。也不可能根据市场的反应调整剧本,创造出这么高人气的网络剧。
但和以前一部剧可以拍上好几年相比,现在的制作周期还是很紧张。五六月要拍摄内景的戏份,七八月要趁着暑假拍摄学校的戏份,九月再拍摄一部分就要结束了。一边拍摄就要一边粗剪,不然补拍的话就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如果不备足两个月的送审时间,预定寒假档的上档时间也会受到影响。
为了跟上这时代的节奏,剧情也必须这样。就像而今越来越多人将电视剧称作影集一样,每一集都得突出一个主题,去除冗余情节,每一集结尾都像是看似有结果的结局,在下一集又得有意想不到的新矛盾出现。
有些像我们经历着的人生一样。
开机仪式借用了下沙的一所民办职业学院,因为临近毕业的时间,所以也是大量新人进入职场的时候。同一个大学城里就有专业的影视学院,而且还是以制作管理专业全国闻名,今天的战场几乎成为了年轻人的天下。
至于我们几个今天的角色——大概就是搬运工的角色。
凡是在这行做的人都会觉得现在这行业人员过剩了吧?稍微有点资历的人就得被称作老师不说,劳动分工化固然现代,但大家也不是流水线上的机械臂,有需要把分工分得这么细吗?光一个机位就要一个小组,对焦拍摄都要分工就算了,摄影师连搬个摄影机都要专门的人手,可是留下来的时间除了闲聊好像也没有什么正事吧?偏偏就这么碰上了抠门的制作人,老师们不肯动手,做苦力的人手又不够。
“喂!喂!你们俩把那张桌子往右边抬一点,不对不对,再往左边一点,再右!太多了!是听不懂人话吗?好!就是那里。你们俩先不要走,我先让老师看看再确定下!”
“他是谁?”放下了桌子后,小维问我。
“我也不认识,看样子应该是道具组的实习生吧。”
“现在的00后可真厉害。我还以为是什么老师呢。”
“00后?他们不都还在读书吗?”
“说什么呢,00后周岁都已经24岁了。”
“那说来,小维你呢?我记得你说过在来这里之前已经在不少公司工作过了吧?”
“你放心,我是98年的,不是00后。”
这么一算也是,我都已经毕业这么多年了,已经是中年的年纪了……
“喂!你们两个,把桌子搬回原来的位置!之前的位置是这个位置吗?动动脑子好不好?!”
不好意思,可能是上了年纪了,所以记性不大好了,可是谁会记得这几厘米的差距啊?
“哈哈哈,我们年轻的时候也经常听到这种评价吧?什么80后是垮掉一代90后是废掉一代什么的。结果还不都成了社畜一代。干着比哪一代都累的活,承受着最大的社会压力屁都不敢放一个。”
“说的也是,时代又不能代表一个人是怎么样的,大家不都是一样的人。想当年我们刚进职场的人也被说80后抗压性太差了什么的,那时候大家就都挺愤愤不平的。”
好不容易空下来喝口水的时候,我和刚到的彭彭打了个招呼,顺口就聊了起来。
没想到他却说:“嗯……不过时代某种程度上还真是能造就人的。”
“嗯?”
“毕竟是在千禧年大众媒体大爆炸的时代长大的,我们这代人看全世界的影视长大,互相之间更尊重更小心,某些方面的观念也更开放对吧?”
“嗯,从小就看日本的热血动漫,然后又看英美的电视剧,注重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能以开放拥抱的姿态接受讨论各种价值观……”
“你是在和我做学术探讨吗?”
“当然不是了。”
“那就好好看住身边的人吧。你不是连我们这代人都没了解吗?”
“诶?什么意思?”
“我虽然比你们年轻了几岁,但我同届人里婚外恋之类的事情都不少了。刚见面连名字都不知道就凑在一起发泄欲望什么的,固定情人以外还有两三个固炮之类的,就算不为资源只为玩乐就和上层睡觉之类的,都是受了这种欧美文化的荼毒吧?”
“那个……你最近不会是碰到什么感情问题了吧?”
“嗯……真可惜,要是发生在我身上问题就简单了。希望00后不会再像我们这样,毕竟是在信息茧房里喊些伟光正长大。这样就算遇到了人□□望的事也只要像六零七零后那样简单一句大家不是都这么做的然后也不会放到台面上谈就好了。”
怎么让人觉得话里有话的?我们80后真是第一代直肠子,可有必要这样说吗?
“哦,小吴,你有跟彭彭说戏吗?”
“这个……并没有。”毕竟作品完成最终还是靠导演,说戏这种事要是无关的人让演员先入为主的话会和导演要表现的有所差距。
“那柚子,和彭彭说戏的事就你来吧。”
他身后是导演组实习的人,可能因为友情客串就是要表现出演员本身在大众心目中做的形象定位,相比角色观众更期待那种人格表现的效果,所以这一块的戏正适合交给新人实习,只是这眼神的意思是——
“播出前情节都得保密,所以请你不要耽误我们工作。”
“哦,没关系,他是这部剧的编剧老师。”
“就算是编剧老师,也只是前期创造了整个故事脉络的人,所以……”
00后的气势还真是强大,换作我初入职场的时候可不敢用这种语气和前辈说话——现在也不敢。
开机仪式结束后就是拍摄,虽然是第一个拍摄的场景,但内容是主角们通过努力考上大学达成梦想后的过场镜头,在情节上也不过是为大结局做个交代的过渡剧情。
让我觉得正式拍摄是一场大考的另一个原因是剧组依旧没有换掉黄玉轩这个角色。虽然之前漫长的筹备阶段可以想各种手段回避,毕竟在一个剧组里编剧和演员本也是不用打太多交道的职位。
但逃避也终究有要面对的一天,就算编剧也不一定要每天在拍摄现场,但开机当天的庆典总不能缺席吧?
“没关系没关系,总之顺利开镜了没什么问题。你看大家又都不在乎这种事。”
我的话刚说完,对讲机就里就传来了摄影机焦距没调好让重新调焦的声音。虽然这种事在片场也挺常见,但戏都拍一半了才反馈这种事挺少见的。摄影师的骂声这边也听得到。
我之所以趁着这空要来这里安慰阿英,是因为刚刚的开机仪式。为此准备了许久,在办公室里将各种材料搬来搬去近一个月的我,换来的却是比第一版更简洁的开机仪式。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怎么会有这么不负责的人?连开机的地方都搞不清楚?昨天开会分配工作的时候到底在干什么了?!”
阿英的抱怨不是没来由的,负责押运开机仪式道具的小沈老板将要用的礼炮绸带之类的都送往了内景棚所在的影视基地,等反应过来他还没到的时候打电话给他,他才慢慢悠悠地说出了抱歉的话。可内景棚和大学完全是两个城镇,要回来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无奈的我们只好利用随车带的一些小道具做了个简单的开机仪式。
早知道就让实习生负责跟车了,毕竟就算做错了也能骂上他一顿出口气,可偏偏那又是上司小老板,发生了这种大失误就连屁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任由怒气撑着自己的肚子。
“别生气了,年轻人不都是这样。要不是他不靠谱,也不会被同行排挤只能回我们公司了。”
“你也差不多快滚吧!在我耳朵边嗡嗡嗡地叫,今天来打工的学生工资都算不清了。”
我们这一代80后,也到了更年期的年纪了呢?陆漫索说的没错,她这性格确实是早更了吧?但我这种人能在这里扮演什么重要的角色呢?除了被叫唤着拿点东西,就是被嫌弃碍事了吧?气氛实在太尴尬了的话,屎遁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开机第一天出现了一些小插曲,真是对不起各位了。好在顺利开机了,希望大家能一起努力打造最好的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