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渔业强国从七零开始 > 第10章 赶海

第10章 赶海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应该是学校教的吧,我去年回娘家,听我爸隔壁家二小子说,学校教什么…农业…农业基础,里面啥都有。”

徐夏听在耳里,暗自发笑,现在的学校有没有教她不知道,但是她前世上京大,有一门课就叫《渔具渔法学》。

一学期稻草绳搓下来,最后实践考试,她可是得了99分。

见徐夏示范完毕,村民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宁富田从长凳上站起来,手持扩音喇叭喂了两声,嘈杂的人群便安静下来。

“编海蜇网一时学不会也不要紧,大家就先把稻草搓成草绳,编的工作就暂时先由徐夏和宁海家负责。

大家有余力的,可以去宁家学。

每家只领取当日所需的稻草,不要贪多,反倒不美。

明日各自上交搓好的稻草绳,到许会计这里登记,再领取新的稻草回去。”

人群里却传来一阵不和谐的声音:“这几天搓下来还不把手都磨出血泡?”

“可不是,这么热的天气,还不如搁家里躺着舒服。”

宁富田气得把面前的木桌敲得梆梆响,冷笑一声:“吃不得苦的趁早退出,咱们解放大队可不兴使那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手段。

丑话说在前头,没有贡献,赚了钱也没他的份儿,到时候可别眼红别人。”

刚才还叽叽喳喳的几个人立刻闭上了嘴,缩了缩脖子,老老实实地站到队伍后排起来。

一队真有几个人来看热闹的,见这边没了动静,就头也不回地走出了队部的大门。

几个生产队长将稻草从仓库里抱出,压放在箩筐里,妇女们用扁担一头挑上一箩筐,脚步扎实地往家去。

接下来一段日子,解放大队干得是如火如荼。

不光宁家三口学会了编海蜇网,村民们白天在家搓草绳,晚上也来同徐夏学,面皮薄的还会带些鸡蛋给她,几个人可是好好改善了伙食。

一天夜晚等村民们都走了,徐夏拉过宁文咬了咬耳朵,两人便同宁家父母扯了个谎,说要去徐家收拾点东西。

两人进了徐夏家灶屋,背上小背篓,手拿小网兜,穿上雨鞋,偷偷地往海边跑去。

“差不多落潮了,正适合咱俩去赶海。”徐夏叉着腰,望了眼海面,海浪平静而和缓地拍打着沙滩。

如果说在徐夏穿越而来的那个年代,赶海是一种旅游时的娱乐方式。

在这个年代,赶海则是指“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渔民们在落潮时采集海产品的过程。

这时的海洋资源还很丰富,海螺、蛤蜊、海蛎都能轻易地在沙滩上找到,甚至还有被海浪冲上岸的海胆和八爪鱼。

徐夏看着不断增加的系统金币心花怒放,手上的动作是一点没停。

“徐夏,快过来,这边有螃蟹。”宁文蹲在一堆碎石里,手翻开一块礁石,一群三疣梭子蟹便四处逃窜。

徐夏赶紧上前蹲下,眼疾手快地往前一伸,小网兜便装得满满当当了。

宁文舔了舔嘴唇,笑嘻嘻地说:“太棒了,回去可以加个餐……。”

“嘘!”徐夏突然伸出手捂住宁文的嘴巴,“你看那边,怎么有两个人鬼鬼祟祟的。”

“呸,呸,妈呀,你手腥味可真重啊。”

宁文定睛一看,压低了声音:“看身形好像是刘棒槌,另一个人我认不太出。

好像在交换什么东西,又好像在吵架,这么晚了他们也来赶海?”

徐夏曲起食指,在宁文头上轻轻弹了一下:“你说什么瞎话,那是刘棒槌,他能来劳动,那不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宁文摸了摸额头,不解道:“那他们大半夜上这来干嘛?散步?聊天?谈心?”

“谁知道呢,哎,哎,他们走了,我们快过去瞧瞧。”

徐夏把宁文拉起来,朝刚才刘棒槌站的地儿走去。

徐夏眼尖,指着地上说:“嘿,你看这地上怎么有支笔。”

宁文蹲下身,捡起钢笔,用手轻轻拍掉笔身上附着的砂砾,举起来在月光下转了转,倒抽一口冷气:“竟然还是支英雄牌的铱金笔!”

身为初中优秀毕业生的徐夏和宁文至今都还使着9毛钱一支的杂牌塑料钢笔,这年头谁能拥有一支钢笔,非得让同学羡慕上十天半个月的。

进口的派克牌钢笔是千金难寻一支,有钱也买不到。

国产的英雄牌那也不输它几分,也是个金饽饽,只有和县里国营商店的售货员搞好关系,说不定才能买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