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没有相逢的离别。
她和李星辰。
因为没考上一中,余梦就没法决定是去读个普通高中还是去打工。
村里像她那么大的孩子,读小学的时候跟她同届的有63人,到初中时候只有26个人。
而今,要读高中了,按照惯例,女孩子初中毕业就不读了,除非家里条件好的。她显然不是。
要么考上重点的,她显然也不是。
她没有具备去读高中的必要条件。她找到父亲,主动发问:“你们到底要不要我读呢?”
父亲褶皱的眼睑,很是为难,读高中花费不小,女孩子没有读那么多书的必要,何况梦梦也没考上重点高中……
父亲不说话。
母亲愁眉苦脸,不能当家。
就在各个高中投档下达的时候,市里几所职高不知通过什么途径找到余梦,告诉她可以免费去市里职高读书。
又来了南方的某个职校的,操着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找到余梦。
余梦虽然没想过他们是不是骗子,但是太远了,就算学费可以免,生活费咋办。她拒绝了。
这群人的来路也并不高深,但在余梦所在的村子里,这种学校亲自下乡招人的,她们还没遇到过。
这时候关于余梦的风评又稍微转了一些:“虽然没考上,也是我们村里考的最好的娃嘛。”
甚至渐渐有支持余梦的:“我就说这孩子打小就聪明,大家莫小看她,以后肯定有出息。”
也许是那几个来路不明的招生办的到来影响了父亲,也许是村里的风评转变影响了父亲,父亲最后决定让余梦去读一个普通高中。
她许多同学都花了择校费去读一中了,凡是分数不够的,得花8000的择校费,然后1分是500,就余梦这种差一分的,想去读一中,得花8500的择校费。
父亲甚至罕见地买了一包20块钱的烟找了他六十岁的表哥托关系找在一中当某个主任的远房舅老表去看看能不能通融,给孩子减免一点择校费,让孩子去读一中。
为这事余梦和父亲吵了一架。
她怪自己没用,为什么要差了那么一分呢?要父亲这么热的天骑着自行车拿着自己当做宝的20元一包的烟去找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