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韩世忠所料,童贯被封王后赵佶就借故解除了他的兵权。
大宋虽然得到了燕京六周,但幽云十六州是一个整体,单单燕京六州无法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大宋依旧无力抵抗北方游牧民族。
当时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病逝,完颜阿骨打的弟弟完颜吴乞买继位,正是金国国内权力交接,政局不稳之际。
赵佶觉得大宋有了可趁之机,于是任命宦官谭稹为两河、幽云府宣府使,主持北方前线事务,争取从金国手中夺取剩下十州,谭稹招降了三州将士,加上之前投靠过来的平州张觉,大宋迅速收回了四州之地。
面对大宋的趁机为难,金国审时夺势做出让步,又给了大宋朔、武两周,大宋得到了暂时的胜利,不过这也给后来金国南下入侵留了借口。
坐稳皇帝的完颜吴乞买派出阿骨打的二儿子完颜宗望讨伐张觉,张觉此时正率平州大小官员在郊外迎接大宋来使,准备接受大宋的册封和犒赏。
完颜宗望探知,当即派一千骑兵冲向张觉,张觉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又被金军断了回平州的路,只得弃数万军队和全城百姓于不顾一路出逃。
完颜宗望在攻打平城时,顺便把它旁边的营州也给收拾了,并俘虏了当时还在营州的张觉的母亲和妻子。
张觉的弟弟为救母亲给金军送去了赵佶赐给张觉的御笔金花笺手诏、敕书诏命等机密文件,诏书里是赵佶招降张觉的亲笔信,完颜宗望看后不由大为恼火,记恨上了在背后搞小动作的大宋,为金军南下攻宋埋下了伏笔。
完颜宗望直接派人向宋廷索要张觉,人证物证俱在,但赵佶不想交人,当初是张觉主动来投,若将他交给金人,有了这个前车之鉴,以后谁还敢带着部队跟城池前来投宋。
赵佶让驻守燕京的宣抚使王安中杀了一个相貌与张觉相似的人,然后将这颗头颅送到金军帳中,金国有人认识张觉,在完颜宗望耳旁悄悄说:“此人绝非张觉。”
完颜宗望闻言,紧蹙双眉,冷哼一声,并未有只言片语,只是静静地看着王安中拙劣的表演。
王安中眼见事情已经败露,只好押出张觉,竟开始当着金人的面大肆数落起张觉的罪状来,“张觉小儿,背信弃义、三姓家奴,先是背叛辽国,投靠金国,之后又背叛金国,投靠我大宋,此等背叛家主之人,我大宋怎能容他,现将他交予大人,任凭大人处置。”
张觉唾沫横飞,声色俱厉,将大宋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张觉在一旁看着他的嘴脸,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悲愤交加,有利可图就是一家人,祸事临头就将他舍弃,不由大骂王安中:“宋人厚颜无耻、背信弃义,定会不得好死。”说完一口唾沫吐到了王安中脸上。
王安中伸手抹去脸上的唾沫,怒目圆睁,当场砍掉了张觉的脑袋,鲜血瞬间飞溅了一地,张觉身首异处,王安中捡起地上张觉那死不瞑目的头颅交给完颜宗望。
完颜宗望冷冷地看着王安中送来的头颅,心道:原来宋廷的官员皆是一群胆小怕事、懦弱无能、卑鄙无耻之辈,他终有一天会骑着铁骑,踏破这大宋的锦绣河山,亲自俘虏大宋皇帝赵佶。
宣和七年十一月,完颜宗望以张觉叛金为由,奏请皇帝完颜吴乞买攻打大宋,金兵分两路大举南下。
赵佶大惊,满朝文武,竟没有可用之人,只得重新启用童贯,任命他为宋军统帅,让他全权主持大宋的北方防御。
童贯在太原驻守,得知金国举兵南下就要到达太原,大吃一惊,于是出城南逃,打算跑回开封。
张孝纯得知后,赶紧策马一路狂奔,追出很远才拦住童贯,厉声问道:“金人背弃盟约举兵来攻,太师应当号令天下兵马进行抵抗,岂有放弃两河之地自行离去的道理,一旦两河之地有失,河北该如何?”
童贯闻言,怒斥道:“我受命为宣抚,不是来守疆土的!你命我留下,那还要将帅何用。”
张孝纯不由长叹一声:“童太师一生长居高位,事到临头却畏缩恐惧,敌人未到便抱头鼠窜,还有何面目再见官家。”
童贯又道:“你是未曾见过金军的战斗力,辽国都城半日之内便被金军攻破,我大宋实力与金军相比如何?”
张孝纯思虑片刻道:“我大宋实力虽不如辽国,但我们身为武将,有保家卫国之重,岂能只顾自己性命,一走了之。”
童贯见张孝纯如此顽固,便不再与之废话,扬鞭猛抽马臀,策马而去。
张孝纯不再寄希望于童贯,回到太原之后加固城池,准备箭弩,积极备战。
完颜宗望却绕过河北驻扎的宋军直取开封。
就在赵佶在京城耽于享乐之时,一道石破天惊的军情无情地划破了他的美梦,一太监踉踉跄跄地跑到赵佶面前跪地禀报道:“官家,不好了,金人已经越过黄河,快要攻到开封城下了。”
赵佶顿时被吓傻了,他先下了一道《罪己诏》,这是赵佶自方腊起义之后第二次下《罪己诏》,并在众大臣面前进行忏悔,之后下令把花石纲、应奉局、延福宫等一大堆专门供他享乐的机构全部关闭,又命他手下的爪牙把骗来的、抢来的地契还给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