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韩明熙才把自己心中的真正打算说出来:“妈,我和建国寻思着,要不就在镇上盘上一间小铺子卖些小吃食,妈你不是也会学馒头包子的手艺,到时候你和建国两个人经营,咱们家也算有进项。”
上学是韩明希人生规划中重要的一环,但绝非唯一的路,凭借她对未来走向的了解和技能,不管干什么,韩明熙都有信心能带着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这个.....馒头我倒是会做,可是包子咱只做过自家人吃的,要是卖给人家那就得好看才行。”李明秀不是很自信,她自觉自己的手艺并没有那么好。
韩明熙慢慢道:“这个不着急,也不一定就是包子,也能做些别的,总归是有能赚钱的活做。”
就这就镇上的好处,李明秀见到实情,还没几句话已经开始考虑女儿说的事情的可能性了,事实胜于雄辩,来来往往这么些人,总要吃饭喝水的,二丫说的对,镇上就是好做生意。
事情已经和李明秀说开,赵建国也不再藏着掖着,带着李明秀专门往人多的地方走,三丫听到姐姐和妈妈的话,心里也暗自高兴。
小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做生意,但她知道做生意能赚钱,夏天姐姐只是在后山采摘了些到处都有的野草,就赚够了她们两姐妹的学费。
做蚊香的时候她也在旁边帮忙,若是一点都不累也是不可能的,拔草药、晒干、碾碎、混合、拿出去卖都需要人出力气。
但比起忙活庄稼地里的事情,三丫由衷觉得,做蚊香拿出去卖可轻巧多了。
她心里头有一把称,若是自己家在镇上有了铺子,以后她和姐姐的学费再也不用担心了,李明秀也不用被繁重的体力活困在田间地头,夏天那么晒冬天那么冷受罪吃苦还挣不到几个钱。
所以接下来在镇上逛的时候,三丫的视线也有了目的地,不单单关注新奇的地方,而是有目的的朝着人多,别人围着看的地方看去。
随走随看随打听,一家人的一天很快过去了,太阳要落山了,韩明熙有心带着家人去馆子里吃顿好的,李明秀拦着不让。
“家里什么都有,别费这个钱了,今儿忙活一天也没找到合适的地儿,家里现在只花钱没有进项,我这心里头不踏实,自行车骑着也快我们回家吃。”镇上的馆子是好吃,可一家四口人去一次,就算是最便宜的素面也得花个把块钱,想到这里,李明秀说什么也舍不得。
知道李明秀节俭习惯,韩明熙原本想着今天来镇上把名报了,铺子的事情只要有一丁点眉目,李明秀应该也不会太反对在镇上吃饭。
谁知道,这个时代愿意租房子的人竟然还很少,找了一整天要不就是以为她们是骗子,话都不愿意听全就把她们一家人赶走。
要不就是听明白来意后,笑着说道:“姑娘,都住在镇上了,那还有人家愿意把房子租给别人住的啊。自己家人住还嫌不够宽敞的呢。”
更有甚至轻蔑白眼嘲讽也是有的,难听的话这一整天也没有少听 ,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有租房意愿的人家,开出的价格,韩明熙觉得这家人是把自己当成了傻子。
就算她知道做生意能赚钱,也不愿意这么多钱当冤大头,何况租这种人的房子,将来少不得房东要找事。
理想是丰满的,可现实很骨感,虽然政策有所放开,但不少人心里还是悬着,镇上的人大部分都是吃铁饭碗,自然也不愿意惹麻烦。
想清楚这一茬,韩明熙也只能安慰自己慢慢来,好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卖蚊香算是有了些经验,辣条也在村里头备受好评,如今买下小婶家的自行车,赵建国可以随时来镇上叫卖,她们家也不算坐吃山空。
受了一天的冷遇,韩明熙知道李明秀心里也难受,转头看看妹妹有些期待的眼神,韩明熙调转车头去铺子里买了半斤糕点,这次她没有听李明秀的劝阻。
“难得来一趟镇上,总要给三丫买点零嘴。”三丫期待这一天很久了,再懂事她也才九岁,正是眼馋嘴馋的时候,没有太多闲钱,就少买一点,家人哪怕一人一块,也让妹妹知道镇上的糕点是什么味道。
果然,买完糕点,三丫有些黯淡的眼神又亮了起来,刚才妈说要回家吃饭,她心里不是没有失望的,但今天的情况她也看在眼里,三丫懂事的没有说话。
心里安慰着自己,能到镇上逛一天也已经很不错了,等开了学她就可以和班上的同学讲讲在镇上的见闻录,同学们肯定会乐意听的。
没想到峰回路转,二姐竟然说服妈买了糕点,三丫的心情一下子又雀跃了起来,她长这么大还没吃过几回镇上的糕点呢。
李明秀多少也知道三丫的心思,看韩明熙只少少的买了半斤,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不是她舍不得给孩子吃,是家里没有来钱的渠道,她觉都睡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