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早晨,熹光淡雅,微风清凉。
天刚微微亮,院中的小侍女就开始了每日的桨洗打扫。
依依依旧每日换着花样给她绾新的发髻,首饰盒里的珠螺玉翠让人眼花缭乱。
早饭后依依又开始变戏法一般拿出几本如今汴京内流行的话本子来讨她欢心,沈时期百无聊赖,一边拿起话本子打发着时间,一边听着依依的玩笑话。
午饭后,依依急急忙赶来“三娘子,听说太子殿下因想念尔昭公主,特来接你去太子府小住,此时马车已在府外候着了。”
没想到昨日下午才和元绍谈过,这么快就有消息,他果然亲哥哥一样对自己的事很放在心上,这办事效率实在是高,远超当代社畜。
她此时满心欢喜,也不怕自己会再次的意外落水。
叮嘱依依收拾衣物,自己则是来到前厅,见前厅已有人等候。
那人身高腿长,样貌俊美,只是男子生的这样好看已是少见,皮肤还这样的白,她下意识的伸出手比较一下,好像比自己都白嫩呢。
少年开口,声音清朗“见过沈三娘子,在下韦书臣,奉太子之命,迎三娘子去太子府小住。”
韦书臣忍不住心中感叹,这位小娘子确实如太子所说样貌出众,也难怪秉性这样差,才不通词不会,六艺皆不会,还是有诸多郎君千里赶来只为见上一面。
如此美人,就算只见一面也是大饱眼福,自己虽不是好色之人,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也曾画过美人图,但没一幅让自己满意,如今美人就在眼前,若是可以再次画作,也算了却一桩心事。
只是不知她现在脾性如何,是否还如传闻那般的疯疯癫癫,只待日后有机会再提吧。
沈时期微微福身回礼“多谢韦公子”
待依依收拾妥当,二人一前一后坐上马车,约着两刻钟便赶到了太子府外。
马车在西角门停下,韦书臣来到马车外“沈三娘子,太子府到了”
沈时期拉开帘子却见韦公子已在马车下伸出手,于是她小心的快速下了马车,随韦书臣进入太子府。
进入西角门,穿过大大小小的抄手游廊,似是绕过无数个圆形拱门,终于来到了内院正厅。
此时太子妃已在正厅内等候,见到她时起身相迎,沈时期不忘规矩,先行礼,又在内心钦佩自己思维缜密不愧是拿过大奖的好苗子。
只见她与韦公子相貌相似,多添了些柔美,开口也是温和
“三娘子一路劳累了,此时太子殿下还在宫中,待晚些时候就可见到了。实在是因殿下与尔昭公主自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不能忘却,所以接你来同住一些时日。若你想念父亲,也可修书一封告知沈将军此事,在这里就像在自己家一样也不必担心叨扰。”
太子妃给沈时期单独一个小院,小院处于太子府西侧,路上侍女介绍着太子府地形,这后院中除了太子妃还有位太子侧妃,自己与太子妃弟弟韦公子,就是接自己的那位俊美郎君,这位郎君此时也同住太子府中,与自己一前一后的院子。
来到小院,抬起头看去“挽风院”。
此时杜梨介绍说前面路过的就是韦公子的“临风居”,
“沈三娘子若是有诗词不通的地方可以向韦公子请教,他最是平易近人,待我们这些侍女也是温和有礼呢。”
住下挽风院,她内心的不安终于稍稍放心了些。
跟着一起来的还有太子妃派来的侍女杜梨,杜梨大约十八九岁的年龄,看着比依依大些,大约是一直跟着太子妃的缘故,待人处事皆举止得当,如沐春风。
杜梨使唤着几个侍女婆子收拾着房间,说话做事麻利利落,面上带笑,手上动作却没停过,一边给自己递出点心,一边招呼小侍女给自己扇扇子,熏着香。
刚用过晚饭,休息了时刻,太子妃派人来传,殿下已回府,沈时期简单收拾就去了内院正厅,见到了这位太子殿下。
殿下看着还未及而立之年,说话也是温文尔雅,与太子妃二人相处琴瑟和鸣。
她一时感慨万千,若是姐姐还在,
于是早早表歉,回了挽风院,路上遇见饭后散步的韦书臣。
韦书臣在凉亭内休憩,好似没有见到沈时期,倒是一旁的侍女向沈时期行了礼,韦书臣才回头看向她,待沈时期走进,韦书臣先是客套的问候“三娘子在这里,可还习惯。”
也不等沈时期回答又兀自接着说“我刚来时,也不习惯,但我不放心阿姐,所以在这里多留了些日子。”
此时有侍女来报,太子有东西要赠与韦公子,于是韦书臣让随行的侍女去取。
只剩他们二人坐在凉亭内,一时间气氛尴尬,沈时期便借口起身要走,但韦书臣却突然拉住她的手“不知小娘子可否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