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惊羽 > 第4章 第 4 章

第4章 第 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秦修是皇帝最小的弟弟,两个人整整差了十六岁,差不多差了一整个辈分。

皇帝下面有七个弟弟,他登基之后也不小气,没几年就将底下的弟弟全都封了亲王。

大秦并不限制亲王行迹,亲王封地也有王府,按照规矩亲王可以自主选择就藩还是留在长安的。

若是亲王选择就藩,最多在藩地王府设王府府兵五百,逾制以谋反重罪论处。

然而亲王就藩一事,虽则名义上是亲王自主选择,实际的决定权仍然在帝王。

就目前来看,当朝帝王很明显是反对亲王就藩一事的。

君臣有别,君为臣纲,虽为血脉至亲,但圣旨难违,皇帝的几个弟弟大多还是留在了长安,除了还未成婚的仪王和修王。

仪王从小便跟着他外家舅舅一起游山玩水,养成了寄情山水的性子。

等到长兄即位,他有能力独自行动之后,则更加是经年累月的不在长安。

至于修王,倒没有仪王这样闲云野鹤,他是目前为止唯一有实权在身的亲王,率军驻守汉州。

大秦先祖是马上打的天下,皇帝秦渊本人也是靠军功登基,在他之下的几个弟弟,其实多多少少都有军功在身。

只是当皇帝登基之后,便像那些亲王从未上过战场一样,一样行伍之中的差事都没有给他们安排,除了最小的弟弟秦修。

皇帝秦渊对他很是有些亦兄亦父的照拂。

秦修生母是先帝后宫的一个才人,早就去世了。

而长嫂如母,没有惊魄之前,皇后也是拿秦修当儿子养。

当时大秦建国才三代,皇帝刚登基的时候,内忧外患,之前被他率兵打老实了的突厥便想趁火打劫攻下汉州。

秦渊震怒,派了最信任的大将詹志前去捍卫汉州,这一场仗打了差不多四五年,双方输赢各半。

等到战事后期,秦修当时十一二岁,已经住进了皇子府。

不知天高地厚的小毛孩子想着建功立业征战沙场,没跟任何人说,拿着他那把从小就练的枪偷偷的跑到了沙场,等詹将军知道他偷偷来了的时候他都杀了两个敌军了。

詹将军要把他送回长安,他死活不愿意,詹将军也没有办法,连着战报给皇帝去了封信说明情况。

皇帝收到消息的时候又气又急,立刻发信让秦修回京。

但是秦家每一代总会出个没皮没脸性子的人,秦修小时候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功力比惊风惊羽还要炉火纯青,对皇帝的话充耳不闻。

以至于皇后每次看到惊风惊羽闯祸之后撒娇的样子就能想起秦修,觉得他们果然都是姓秦的,性子都一模一样。

反正最后秦修也是成功留在了边疆,同詹将军一起战斗。

后来突厥内部生变,分成了东西突厥,各派了使者同大秦签停战协定,三方制衡,汉州压力顿减。

汉州安定了几年,詹将军被皇帝调去守其他地方,秦修则是干脆留在汉州。

他让皇帝把他的封地封在了那处,没事儿吃肉喝酒打打草原上的散兵游勇,生活格外的安逸。

秦修中间也回来过几次,但是最后都觉得没有汉州自在 ,没待多久就又回去了。

虽然当时将几个弟弟都留在长安的时候皇帝仔细思考过要不要将秦修也叫回来,但是皇帝对秦修而言到底是相对信任一些的,见他实在喜欢汉州,最后便也顺了他的意。

秦修在汉州待了快十年,这次回长安也是因为他马上就要二十岁了,要回京举行加冠仪式。

男子加冠成年是大事,这个时候他无论如何都是要回长安的。

皇后这次打算把惊风交给秦修教导,是打算要将他长久的留在长安的。

她也不用想别的理由,一句既然他已加冠,怎么都得成家立业,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把他留在长安给他相看。

现在的太后郑氏不是皇帝的生母,也不是现在任何一个亲王或者长公主的生母。

先帝的后宫可谓是明争暗斗刀枪火海,先后立了五个皇后,废了两个,死了两个,最后的一个就是现在的太后,其刚进宫没多久先帝就崩逝了。

先帝先后立了五个皇后,却没有一个留下子嗣的。

皇帝的生母是先帝的贤妃,早已去世,皇帝登基之后于情于理都得立先帝的最后一位皇后郑氏为太后。

所以郑氏不过双十年华就当了太后,连皇帝皇后都比她年长。

皇帝以军功登基,本就不是什么慈悲心肠。

郑太后也知道自己这太后当的虚的很,既无血脉亲情相连,又无后宫实权在握。

所以从皇帝登基之日起便非常有自知之明的入了佛堂宣告不问世事,后宫诸事统统交给皇后,手里半点后宫事都不沾。

正式获封太后之后她便常居慈宁宫,后宫宫妃每月去请一次安,一般小半个时辰不到太后就说乏了散了,连皇帝皇后都不怎么见。

太后不管事,皇帝底下这些弟弟妹妹的婚事基本上都是皇后操办的。

长嫂如母,皇后张口说要给秦修筹备一门亲事,秦修这么大个人了,自然也不好再跑回去汉州躲清净。

其实皇后是也想顺便把秦仪的婚事也解决了的,毕竟秦仪居长,但是无奈实在是找不到他人。

上次秦仪回长安加冠的时候皇后有心提起这事儿,但是秦仪含糊其辞,惊风惊羽两个小家伙那个时候又生着病,导致后来皇后反应过来的时候秦仪已经办完加冠礼迅速跑了。

这次皇后决定吸取教训,不需要秦修本人费太多精力,她先将长安所有身份合适的适龄女子都了解了一下,自己先过了一遍。

等秦修回来了之后办个宴会,把合适的女子都请过来,让他在暗处看一眼,挑一个。

剩下的事情就不用他管了,只管好好在长安待着准备成亲,皇后这次绝对不会让他像秦仪一样轻易跑了。

这种大事当然还是要跟皇帝商量一下的,不管给是秦修物色妻子还是送惊风去跟秦修学武。

两件事情自然都得到了皇帝的大力赞同。

没办法,秦修也的确是到了娶妻的年纪,不能再由着他在外面玩了。

至于惊风学武这个事情,现在正是时间开始打基础熬筋骨。

秦修武功高强,从小也是带着惊魄一起练的,教一个惊风应该不成问题。

秦修娶妻这事才是皇后亟待要做的,皇室自然是不缺教武术的先生,让秦修教惊风练武不过是顺便之事罢了。

主要是真的不能再让惊风惊羽两个整天黏在一起了,他们两个的破坏力实在是太强了,连麒麟殿的先生们都联合起来跟皇帝明里暗里抱怨过五六次。

那些先生们年纪这么大了,一群人加起来精力都比不上惊风惊羽两个人。

哪怕惊风惊羽在麒麟殿已经比在昭和宫收敛许多了,但是对于先生们来说收到的冲击还是太大了。

而且麒麟殿里又不是只有惊风惊羽两个人,皇室的子弟,没几个是省油的灯,尤其是有人拉帮结派的时候,更是能为非作歹胡作非为。

惊羽在其中已经俨然小头头的样子了,惊风帮她打下手,联合起安乐惊毅,整个麒麟殿的先生们已经处于水深火热的阶段好久了。

皇帝十分痛快的就拍板同意了皇后的提议,不过还是建议皇后先瞒着惊风惊羽,等秦修回来直接把惊风送过去。

皇帝皇后作为这么多年的盟友,在某些事情上的意见是格外的统一。

皇后也根本没有打算跟惊风惊羽商量,只待秦修一回京,就直接把惊风送过去。

现在就跟他们提的话,惊风大概率是不会拒绝跟着小皇叔练武的,但是惊羽肯定哭着闹着也要跟着去,他俩从小就一直黏在一起,肯定是不愿意分开的。

虽然这样能把两个混世魔王都送去祸害秦修,但是皇后并不想惊羽习武。

惊羽是皇后唯一的女儿,本就该锦衣玉食骄矜放纵的过一辈子,舞刀弄枪伤到自己怎么办。

惊魄也是从小习武,那一身的伤口也是皇后看着一点点添上去然后慢慢好的。

儿女都是母亲的心头肉,惊魄惊风是男子,是大秦的皇子,必须要学会一身本领,皇后就算是再心疼也干涉不了。

但是惊羽是女子,是公主,本就是要锦衣玉食一辈子的。

而且在对待惊羽的事情上,皇后的话语权总是要多些的。

皇帝那边消息要准确些,秦修是冬月的生辰,说的是最晚重阳的时候就会赶回来,现在马上也快中秋了,没有多长时间了。

时间听上去比较仓促,但是对于皇后要做的两件事情来说其实没有什么关系。

等秦修回来了惊风随时送过去都可以,而帮秦修相看亲事的事情皇后又不是最近才开始着手的。

长安中的贵女就那么多,来来往往符合条件的皇后平时也相看的差不多了。

加上秦修生辰不是秘密,他平时不在长安,有点门路的人都知道这个时候秦修肯定是要回来的,只是时间点不会有皇帝皇后知道的这么准确罢了。

秦修战功赫赫,身份尊贵,长安中有结亲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有些也已经借家中妇孺之口同皇后过了想法。

皇后为国母多年,自然是不会轻易答应任何事的,只说最好还要秦修自己中意,就暂时把这个话题略了过去。

但是她自己私下里也还是会派人打听留意着,有机会也会亲自相看一下人家姑娘,只是做的都不甚明显,双方都抱着试探的心态。

抱着先斩后奏的想法,皇后将秦修要回来的消息对惊风惊羽瞒的十分严实。

不过本来他们俩就对秦修没有什么印象,秦修上次回长安的时候还是两年前,那个时候才一岁多的惊风惊羽能记得什么。

惊魄的消息倒是灵通,他已经慢慢长成,一国储君,自有消息渠道,而且这种事情皇帝也不会瞒他。

对于自己的打算,皇后也是跟惊魄打了个招呼的。

对于惊风惊羽,皇后只当作是自己的孩子在宠爱,愿意为了他们筹谋一切。

但是惊魄除了是自己的长子,他还是大秦的储君,他们母子四人,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皇后从来不会对惊魄隐瞒自己的计划。

听了皇后的计划,惊魄也觉得此计十分可行。

惊风惊羽渐渐长大,之前本以为他们长大了之后就会沉稳的性子一点都没有沉浸下来的趋势,反而是随着他们俩年龄增长精力更加旺盛所以变得更加活泼。

在这皇宫中,虽然以他们的身份并不需要像旁人一样谨小慎微谨言慎行,但是这到底是皇宫,一步行差就错就是万劫不复,自然是谨慎为好。

所以惊魄十分赞同皇后将两人分开,让惊风跟着小皇叔习武磨磨性子。

至于惊羽,她哪怕再如何混世魔王,少了惊风也到底不会有那么闹腾,到时候让母后和麒麟殿的先生多给她布置点学业,久而久之希望也能将她的性子稍微磨平一点。

虽然惊风没了惊羽战斗力也会减弱,但是那到底也还是惊风,只是常年跟在惊羽身边所以显得相对无害一点。

秉持着小时候一起练武一起逃课一起调皮捣蛋的情谊,惊魄还是提笔给他小皇叔写了封信。

信上不敢透露出一点皇后的打算,毕竟现在惊风惊羽就是烫手山芋,皇后往出扔之前必须得保证对方一无所知才能一击必中。

于是惊魄以一个操心的兄长的口吻在这封看似寻常的“家书”中透露了惊风惊羽诸多“辉煌事迹”,寻常人看上去只会当作是寻常家书,担心担心族中子弟罢了。

惊魄这封“诚意满满”的信送到汉州,秦修看了看,通篇都正常,看到惊风惊羽的事迹也没有多想,只当是惊魄不过同他随意吐槽两句。

他只比惊魄大七岁,先帝殡天的时候他才八九岁,根本还没有封王,皇帝登基了之后他也仍然住在皇子府里。

当时皇帝的弟弟们基本上在他登基一年内便都封王离开了皇子府,除了秦仪和秦修,因为他们实在是年纪过小。

而秦仪甚至没在皇子府待多久,替先帝守完头一年的重孝之后没过两个月就跟他舅父一起出宫去游山玩水去了,说要替先帝看看大秦江山。

秦仪比秦修就大一岁,兄弟俩感情不错,虽然秦仪后来不在长安,兄弟俩也时常通信。

那个时候皇宫中就只有惊魄一个皇子,秦仪一走,秦修和惊魄虽然年纪差的有点多,但皇宫里没有别的孩子了,他俩就只能一起玩。

加上他皇嫂从来都是把他当儿子养,什么东西都是给他和惊魄一起准备的,搞的两个人虽是叔侄,但是实际跟兄弟差不多。

这些年来惊魄和秦修的书信往来也不少,所以“兄弟”给他来这么一封“寻常”的信,秦修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关于惊风惊羽的那一部分,他也只当是寻常抱怨罢了。

哪怕他远在汉州,也没少听说这对双胞胎的传闻。

虽然普济寺的方丈说这两孩子三岁之前生魂未稳不易太过宣扬,但是秦修身为皇室中人,消息自然比百姓要灵便许多的。

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说惊风惊羽有多么精力旺盛调皮捣蛋了。

他七哥去年回长安加冠之后就提醒过他明年回去的时候一定要提防他那两个侄子侄女,不然肯定吃亏。

虽然都有这么多人明里暗里的提醒了,但是目前与惊风惊羽仅有的接触就是他们周岁上送了生辰礼的秦修还是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

他想着,他回长安本就待不了多久,而且直接入住王府,那两个孩子在宫中,见面的机会肯定稀少,能有什么事儿。

归根结底,他还是低估了惊风惊羽的战斗力,而在这一点上吃过亏的,他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总之,完全不知道皇帝皇后打算以及惊风惊羽恐怖之处的只打算回长安加冠随便待一两个月的秦修之后很长时间做梦都是后悔的。

后悔当年怎么就没有听七哥的劝,离那两个混世魔王远一点,再远一点……

惊魄虽然在皇子府居住,但是每日都要进宫。

他已经开始上朝观政,所以每日下朝之后便跟着皇帝回紫宸殿,之后再去后宫给皇后请安。

一般他是会等到给皇后请安的时候顺便在昭和宫用早膳的,但是也有时候皇帝也会留他在紫宸殿用早膳。

遇到这种情况的话他就会派人去昭和宫跟皇后说一声,让母后和惊风惊羽不要等他用膳了,不过用过膳之后他还是会去昭和宫给母后请安的。

今天就是这样,皇后得了惊魄那边的信息,就没有再等了,让人叫了惊风惊羽过来用膳。

他们俩可能从小到大唯一让人省心的地方就是吃饭了,每次都是乖乖吃完,不怎么挑剔食物。。

皇宫中长大的孩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加上小孩子本来就容易挑食,所以大多都嘴挑的很,哪怕是惊魄小的时候也是这不吃那不吃的。

哪怕皇后宫中的食物本就十分精致,又找了专门的太医来参谋,但是肯定仍然会有些东西是小孩子不爱吃的。

只是出乎皇后意料的是,惊风惊羽对所有食物从来都是照单全收。

宫人给他们碗里放什么,他们就吃什么,除了像每个孩子一样嚷嚷要吃糖果点心之外,正餐还是吃的让大人非常省心的。

而且可能是因为正餐吃的比较饱,所以小食吃的其实是比较少的。

小孩子精细,加上惊风惊羽刚出生的时候身上带病身体不好,皇后十分注意他们的身体。

太医说小孩子吃的东西得仔细把控,皇后也很少会给惊风惊羽喂小零嘴。

不过吃饭乖巧这件事着实也只是他们唯一让人省心的地方了。

就拿今天来说,两个人十分安静且迅速的将碗里的粥和水晶虾饺吃完,就立刻跑下了桌子。

宫人追在后面想给他们擦擦手嘴都没追上,只好无力的在后面喊着,希望这两位殿下能发发善心停一下。

皇后本来还在为他们乖乖吃饭而欣慰,看到这一幕又下意识的重复了每日至少十次的扶额动作,真的是气的头疼。

直接吩咐宫人:“去把他们俩逮回来,擦干净了给本宫关在书房里,等着内务府的人来试衣。”

过几天就要中秋了,麒麟殿先生休沐,给了他们几天的假。

就这么几天,皇后已经感觉格外崩溃,果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之前他们每日都在昭和宫待着,虽然难受,但皇后到底也都顶住了。

后来他们去了麒麟殿,每日能有那么几个时辰不在昭和宫,皇后觉得格外的舒畅。

只是等他们重新恢复每日都在昭和宫里的状态时,皇后居然觉得比之前还难熬。

中秋是大日子,宫中有很正式的宫宴,会宴请朝中重要官员。

三岁生辰之后,这是惊风惊羽第一次在大秦朝臣面前亮相,皇后老早就叫人裁制了中秋那日惊风惊羽要穿的衣服。

小孩子长得快,一天一个样,皇后也不敢让内务府的人把衣服做早了,半个月前才终于送来了调整好的衣服。

穿在两个孩子身上格外的好看,一模一样,又精神又贵气。

打扮这一模一样的双胞胎也是皇后养这么两个糟心家伙最大的安慰和鼓励了。

但是,说起来这个皇后就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