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哪怕窗外风雨潇潇,两声孩子的啼哭在夜晚也显得格外的响亮。
专门辟出来的一间屋子里,听到那两声啼哭声后,一屋子的人内心的担忧都被狂喜所取代,尤其是众人中间那个英武不凡身着锦绣龙袍的中年男子。
不多一会儿,就见屋内走出两个稳婆,各抱着一个小包裹,带着满面的欢喜,见人便福身: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皇后娘娘产下龙凤双胎,三人平安。”
众人中心的男人闻言大笑,连说三个好字,言:“今皇后诞下龙凤双胎,乃天将降吉瑞于我大秦也。”
屋子里的所有人随即跪俯在地,山呼万岁:
“天佑大秦,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秦承天帝长治九年六月初六,萧皇后于难产三日夜后产下龙凤双胎。帝大喜,是夜,风雨交加,帝以天降祥瑞,赐子名风,女名雨,因“雨”字不详,遂改“雨”为“羽”。子为启天帝四子,女为启天帝长女。二兄妹有胞兄魄,承天帝嫡长子,后文启帝。
因皇室这一辈从“惊”字,所以这对刚出生的双胎分别名为:秦惊风,秦惊羽。
大秦的史书上,这是两兄妹第一次出现,寥寥数字,揭开了日后二人日后波澜壮阔的一生的序幕。
是日,炎炎暑热,烈日当空,每一缕空气都被灼上了夏日的温度,高高在上的日头,仿佛是准备要将这天给生生的烫个窟窿出来,没有一丁点水气。
宫道长长,不时走过一两队整齐划一的宫人,落地无声,更显的两边的黛青色宫墙庄严肃穆。
“惊风你今天肯定要被皇兄打手心了。”
脆生生的童音从昭和宫的后殿传出,伴随着这句话,后面还带出了十足快乐的大笑,让刚刚走到门口的萧皇后听了个真真切切。
她一进门就看到面对面趴在书桌上的两个孩子,此时一个已经是拿着毛笔满面愁容,另外一个却是红光满面十足欢乐。
一看这场景,再加上刚才听到的话,萧皇后哪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惊羽,做什么又拿你皇兄吓唬惊风,当心他知道了教训你。”
见到她来,两个小娃娃立刻整齐划一的放下了手下的动作,跑到她身边,开开心心的给她行礼:“儿臣见过母后。”
小小的人儿站的齐齐整整,一模一样的粉雕玉琢,做着一模一样的动作,看着格外的舒心,正是当年承运而生的龙凤双胎秦惊风和秦惊羽。
两人出生之时正值大秦内忧外患天灾人祸之际,内有天灾,外有蛮夷,酷暑之时三月无雨,寸草不生。
而他们出生当夜的大雨,至少救了上万人的性命,加上他们出生不久之后便传来反叛退敌的喜讯,于是这对承运而生的龙凤胎便被朝廷百姓认为是上天降给大秦的慧泽。
皇帝秦渊曾令国师玄清道长替他们卜过一卦,道长言天机不可泄露,然又直说大秦未来百年国运五成系于此二子之身,成能使大秦再兴盛百年,败能让大秦百年内民不聊生,所以定当小心谨慎。
事关国运,此事仅皇帝和国师二人知晓,国师不敢明言,但是也说了四皇子和大公主是福泽极深厚之人,若无特殊情况,定能庇佑大秦。
玄清道长话尽于此,但是也在皇帝的心中埋下了种子,无论是信任的,还是怀疑的。
如今一晃已经三个年头过去,两个孩子刚刚过完三岁的生辰。大秦传统是孩童周岁生日之前不宜大操大办,待过些时日,生魂已稳,便可放心的广而告之。
龙凤胎金贵,他们更是大秦皇室从建朝以来第一对平安出生的龙凤胎,皇后找了普济寺的方丈帮两个孩子算了卦,至少要养到三岁上生魂才稳,是以直等到他们三岁生日之际皇室才为他们办了第一个正式的生辰。
他们本就是承运而生的龙凤胎,又是皇室嫡系血脉,身份既尊且贵。寻常皇子和公主要等到三岁才会正式排序齿入玉牒,但是他们在洗三之时皇帝便直接下旨,让两个孩子排序齿入族谱,身份尊贵且荣宠之至。
他们身上得到的恩宠已经远远超过寻常皇子公主的范畴了,就连他们天纵奇才的同胞兄长太子秦惊魄都望尘莫及。
惊风惊羽给皇后行完礼后,那努力做出的端庄样子就再也撑不住了。
两个孩子都是活泼性子,行完礼就立刻一人一边扒着皇后的腿,两个将将三岁的小娃娃,都没有皇后的腰高,还都将头昂的高高的主动跟母后说话,极其天真可爱。
皇后萧笺一生也是颇为传奇。萧家书香传家,代代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少有朝堂出仕之人,在朝堂中虽然无甚权力,但是在天下读书人中间却声名远扬。
因着此种背景,萧家子弟也少有跟高官皇族结亲之事,萧笺是第一个破这个例的。
萧笺嫁给秦渊的时候已是“二十高龄”,她本有桩自幼定下青梅竹马的亲事,谁料正当筹备出嫁之时男方突发意外离世。
按照规矩,两家六礼都过了一半,所以她就给对方守了一年的孝。
而当时的秦渊仍是亲王,其生母在他议亲的时机不幸去世,三年守孝下来年纪也不小。
然而尽管两人年纪相当,但是当时整个长安谁都不会将这两人的姻缘凑到一起。
但是事情的发展永远不会缺乏戏剧性,当时还是亲王的秦渊在双方守孝期满之后带着圣旨主动上门求娶萧家女时,长安城内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波。
皇威厚重,莫敢不从,加上萧笺当时也亲自向萧家家主她的祖父表明态度是非嫁不可,这桩万般不搭的婚事居然也就这么成了。
皇室子和萧家女成婚之后,萧家为了表明态度,在两人大婚之后就举家搬离了长安,回到了萦阳老家,继续教书育人,誓不跟皇室扯上任何联系。
不过萧笺的外家在朝,倒是仍然留在了长安,好歹有一脉血亲。
秦渊和萧笺的结合,着实也不是什么话本子故事上的风花雪月。秦渊有野心有能力有兵权,缺的就是文人那一根笔,而萧笺虽自小承萧家家训要平心养气为天下文人之风骨,但是骨子里却觉得自己就该当人上人。
所以二人一拍即合,各取所需,成亲这么多年,也不是没有感情,但是两人最看重的都是利益,倒也是相得益彰。
萧笺嫁给秦渊的时候正是春天,当时秦渊虽然因为守孝王府中一直没有正妻,但是并不是没有女人,孝期一过,不久后就听说有人肚子传出了动静。
萧笺当时刚进王府,还没有站稳脚跟,娘家又已经离开了长安不能给她撑腰,所以她也没有多做什么手脚,只是坚定了一个想法而已:她必须要尽快生下王府的嫡长子。
秦渊那个妾侍当时已经有孕四五个月了,萧笺买通了大夫,确信她肚子里面的是个女儿,于是萧笺立刻就将全部的心思都放在生子之上。
萧家世家大族,绵延百年,此种方子并不难寻。没多久她就有孕了,继而在重重算计之下成功生下长子秦惊魄,天纵奇才,幼即初现,瞬间得到了秦渊的全部注意力。
至于那个妾侍后来所生的女儿,萧笺没有对她做任何手脚,只是那母女俩都福薄,孩子早产,生下来没几天就去世了,娘也没撑住,很快就走了。
联想到后来萧笺的手段,很多人都以为当年这母女俩双双亡故的事情是她做的,但也是真的不关她事。
秦惊魄是秦渊还没有登基的时候出生的,先帝无嫡子,病重之际,众兄弟逐鹿中原,当时唯一有嫡长子傍身的秦渊的胜算就大了很多,加上其本人居长,且手握重兵,最后皇位花落他家,顺利登基。
秦渊手段能力野心算计都有,皇帝当的炉火纯青。至于萧笺,她当时嫁给秦渊的目的就是为了当皇后,此时也算是心愿得偿,夫妻之间配合的就更加默契了。
萧笺跟秦渊本质上是一类人,心机手段能力一样不缺,同秦渊互相成就也互相猜忌。
在惊魄刚出生的那几年,她将秦渊的后宅管的滴水不漏,直到秦渊登基后,见惊魄六岁多已经长稳,马上就要像大秦的所有皇子一样出宫入住皇子府的时候,宫中二皇子才出生。
不管当时外面骂她的话有多么难听,萧笺都十分坚定的扛住了,硬生生的将惊魄推上了最优的继承人之后,才放松了争斗的力度,让秦渊多有了几个孩子。
轮到她自己,或许是因为当年为了怀惊魄吃药多少伤了点儿身子,也或许是因为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一直没再能有孕。
直到惊魄都长到了八岁上,已经在除他以外空无一人的皇子府站稳了脚跟,她才怀上了第二胎,而且,更惊喜的是,还是这样两个粉雕玉琢的孩子。
双胎生产本就不易,而且她生惊风和惊羽的时候都三十出头了,加上早些年吃药伤的身子,太医已经断定她这辈子是再也不能生育的了。所以她就更加的将这两个孩子看的如珠似宝,不允许他人伤害觊觎半分。
萧笺停止争斗后,后宫的孩子也慢慢的多了起来,二皇子秦惊恒三皇子秦惊毅相继出生,且母妃都是位高之人。
不过直到惊羽的出生,秦渊才算是真正意义上有了第一个女儿,加上龙凤胎带来的福兆,他向来很偏爱惊风惊羽,尤其惊羽,简直得了他为人父的全部宠爱,而之前有这个待遇的只有惊魄。
惊风惊羽之后后宫其实也出生过几个孩子,惊羽之后的二公主三公主,惊风之后几乎和三公主同时出生的五皇子,但是再没一个能得到他们这么多的帝王恩宠。
萧皇后将两个孩子当眼珠子似的护着,昭和宫封的滴水不漏,这些年修身养性,不代表她就丧失了那些手段。
后宫中有的是人想从这两个独得皇上和上天恩宠的孩子身上下手,但是也生生的都被萧皇后给挡了回去,并且反噬一口,给生生的撕下了几块肉来。
话说回这边,萧皇后被两个孩子一人一边扒着,脸上慈眉善目的笑容让身边的汉女都震撼皇后变脸速度之快,明明半刻钟前还在昭和宫前殿不怒自威的训斥了韩昭仪半天,此刻在两个小主子面前却像是个笑的慈祥的观音似的。
小孩子说话又快又模糊,这两个学说话学的早的,话倒是能说的挺清楚的,就是语速也忒快了,偏生他们两个听彼此说话毫无障碍,可苦了她这当亲娘的。
她听的脑瓜子疼,一手扶住一个:“你们都先停下,母后听不过来了。惊风你先说,惊羽怎么又拿你皇兄威胁你了。惊羽你先等等,每次都是你最调皮捣蛋,下次叫你皇兄过来收拾你。”
这是皇后经过多次经验得出来的教训,这两个孩子,虽然同样的天资聪颖性格活泼,但是惊羽性子更皮,鬼点子也多,老是欺负惊风,久而久之皇后都会下意识的去维护惊风。
惊风也一点都不带客气的告状:“惊羽说要我把德妃娘娘给我的小玉佛给她,这样她就可以帮我做功课,还说如果我做不完的话就让皇兄打我手心。”
小小的人儿,说话已经比较流利了,他们俩自小就聪慧,半岁的时候就开始慢慢的在学说话,到此时三岁,已经能够比较流利的说大段大段的话了。
只是刚才惊风在说惊羽也在说,两边都在响,皇后只能听个大概,如今惊风认认真真一字一句的说出来了,就听的十分清楚了。
这惊羽,真的是!皇后气性也就这两年才好一点,要是放到前几年她要知道惊羽这狐假虎威的样子,怕是早就开始教训她了。
平时两个孩子争争抢抢的都是常事。皇后特意问了很多家里有双胎的妇人,都说双胎最是难养,一个要吃要喝要哭另外一个就必然也要,所有的东西必须弄两份一模一样的,不然就要打架。
所以皇后已经尽量做到了公平,两个人吃的用的玩的基本上什么都是一模一样。
但是惊风到底是皇子,待遇本就比公主要好点。
前几天他二皇兄去生母德妃那里请安,把惊风这个小家伙也带上了,德妃看惊风可爱,就赏了他一个小玉佛。
惊风宝贝的不行,回来跟惊羽炫耀。这惊羽如何能忍,几乎是上手就要抢,这几天都在想方设法的打算把惊风的小玉佛抢过来。
皇后也知道这事儿,知道惊羽也想要,但是那小玉佛是德妃的,人家就惊恒一个孩子,哪里会备两份一模一样的东西。
不过皇后也的确派人去问了下有没有多余的玉佛,得到预料之中的否定答案也没有意外,但是惊羽这个小家伙是真的难缠。
人都说三岁看老,皇后现在就看出来了,惊羽就是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子。想要的东西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到,要不到就骗,骗不到就抢,总之就是不择手段也要弄到手。
现在孩子还小,很多事情还没有怎么显现出来,但是皇后已经大概看出了点惊羽的性格。
这种性格有利有弊,但是皇后不想要惊羽小小年纪就玩这样的心机。她身份尊贵,是大秦的嫡长公主,生来就有寻常人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如果之后因为这些个身外之物性子变得极端,根本就是得不偿失。
所以刚听完惊风说完,皇后立刻就准备去教训惊羽,最起码要让她知道这样欺负自己的兄长是不对的,尤其是还狐假虎威。
谁料还没有等她开口,惊羽就抢先说话了:“惊风你不仗义,打小报告算什么本事,我以后再也不帮你做功课了!”
这话一出,本来下意识要教训惊羽的皇后立刻反应过来:“惊风你经常让惊羽帮你做功课吗?”
大秦建国不到一甲子,传承了三代皇帝,着实算不上底蕴深厚。正因为如此,当时太祖建国之时便根据前朝之制制定了皇室子女的学问制度:
皇子三岁即时入麒麟殿启蒙,每日由名家大儒教导其诗书礼乐。长到七岁,所有皇子必须离宫进入皇子府,攻读诗书的同时也要学习社稷民生,直到封王建府之后方可离开;
至于公主也同时是三岁开始入麒麟殿启蒙,七岁离开麒麟殿,之后每日由皇后指派的女官□□导礼仪,到时候也会有女夫子来继续教导她们四书五经及其他功课。
惊风惊羽自小便极其聪慧,半岁学语,周岁成句,虽说一直是到了前段时间他们过了三岁生日之后才正式入麒麟殿开始启蒙,但是皇后本来就是诗书世家出来的女儿,所以很早就给他们开蒙了。
只是之前的开蒙都并不严肃,皇后每日教几个字布置一点功课,两个孩子写也罢不写也没有太大关系,毕竟连笔都拿不太起来,又如何能好好做功课。
入了麒麟殿之后,那些大儒先生夫子们刚正不阿,半点都没有因为这里坐着的都是身份极其尊贵之人而降低要求,每日的功课谁没有做完就是一顿惩罚,年纪大点的就打手心,年纪小点的就罚背诵罚站。
先生们的这些手段都是皇帝允许的,皇帝励精图治野心勃勃,誓要将大秦的领土再扩大三分之一,所以对于子孙的要求更加不会低。
皇帝和皇后算是某种程度上的盟友,但是在皇子皇孙的学业上皇后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这毕竟是大秦的天下。
当年惊魄启蒙的时候,麒麟殿里没有其他皇子,他最小的皇叔修王也已经搬到了皇子府,整个麒麟殿的先生们都盯着惊魄一个人。
而且他是嫡长子,帝国未来的继承人,先生们每时每刻都要严格要求他。
那个时候惊魄还小,不像后来那么成熟稳重,事情做不完的时候经常抱着皇后哭。后来渐渐长大,也知道了先生们的良苦用心,慢慢会开始主动学,直到后面越来越得心应手。
识时务者为俊杰,皇后一向是其中佼佼者,所以哪怕再舍不得,待两个孩子三岁生日一过,她还是收拾了东西,主动跟皇帝提起了要将孩子们送到了麒麟殿的事情。
皇帝自然也是点头同意,派了人跟周太傅转述消息,第二天两个孩子就去麒麟殿了。
第一天去上学的时候,惊风惊羽都很兴奋,因为终于可以去新地方了。但是当天晚上回来的时候,兴奋劲一过去,麒麟殿的生活就没有那么惬意了。
当晚回昭和宫的时候,两个孩子的脸一个比一个拉得长,本来活泼开朗玉雪可爱的两个娃娃,脸上甚至都没有了笑容,取而代之的是满面愁容,步子一个比一个慢,让身后亦步亦趋跟着的一堆宫人格外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