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厨房里的原话可不是这么说的,来,说给大家听听!”徐觅给大家发餐盘的时候笑着打趣她。
“我原话是说,徐老师太反差萌了,人过得那么虚无缥缈,饭却做得这么好吃。”
何见辰接话道:“徐老师是非常复杂的浪漫主义实用派,拒绝刻板印象从我们开始。”
李星烁用叉子插起一块橙子沙拉当作麦克风,“我宣布,本次旅程的目标就是打破我们的刻板印象!”
徐觅思索着,“说起我们身上的刻板印象,应该就属李星烁最多了吧?”
“承让了!”李星烁站起来给大家行了个复杂的法式翻手鞠躬礼。
徐觅却不想话题就这么轻描淡写地过去了,“但娱乐圈不就是这样吗?每个人都想着用各种标签、人设、刻板印象挤进大众视野,然后再想着法儿打破旧印象塑造个新印象。”
这话没人敢接。
“人的眼睛本来就是有颜色的,光在空气里折射也会散失掉一部分色谱,人能看到的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色彩。”吴随吸溜着凉面,有点辣准备拿水,坐他对面的何见辰自然地递过自己的水杯,吴随喝了一大口,眼神感激地看了看何见辰,之后接着说。
“所以刻板印象,或者偏见大概是天生就刻在人类的基因里的瑕疵。既然人注定要被偏见被刻板印象,不如坦荡点制造制造更多的偏见。我想,足够多角度的偏见组合起来,也许正是最客观的真相。”
“制造更多的偏见?”何见辰咂摸这话,拿起吴随刚刚喝过的杯子喝了一口。
李星烁看着那个水杯,对坐他身边的吴随挑了挑眉,“还辣不?我这儿还有水。”
吴随摇头感谢。
李星烁故意对警觉起来的何见辰做个鬼脸。
虽然吴随和徐觅抽到了魔王级任务,但也因此解锁了节目组的新规则,大家反而更加兴致高昂。
吴随更确信了自己解读出的节目隐藏规则,虽然玩法里没有输家,但共赢的最好方式是,他们六个人彼此之间都有最佳默契。
不过在沙漠里钓鱼这个任务也太魔王了。
在大家都毫无头绪的时候,吴随说出了自己的解题思路,节目组提出这个任务就代表在这里有条件完成。
钓鱼的客观条件是有水有鱼。
这就代表嘉宾们需要在沙漠之中找到一片池塘或者湖水。
易峥铮想起来,“之前地图上不是有一片湖泊吗?”
吴随之前在整理地图的时候,就是根据一片水滴形状的湖泊的定位补全了地图方位和信息。
吴随拿出地图铺在桌上测量过之后,遗憾地摇摇头,那片湖泊距离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超过两百公里,显然不是最佳选择。
而节目组提供的路书上的地图也十分概括,没有标明湖泊的具体位置。
大家茫然四顾,导演组幸灾乐祸地围观拍摄。
吴随突然获得了提示,拿出他们在沙漠邮局得到的“礼物”。
他们每个人的沙瓶都被装在了一个礼盒里,附带有一张沙漠邮局的明信片。
明信片的背面,赫然印着沙漠邮局周边的环境地图——距离此地几公里外就有一片小湖泊,还有一处露营地。
“果然,没有答案的时候,谜底通常就在谜面上。”吴随小声念叨,对着站在他对面认真用干湿结合法清洁餐具的何见辰会心一笑。
能有这个灵感,多亏了某位“宇宙大帅比”的那个把密码放在ID上的微博小号。
但是抵达湖边还是花费了一番周折。
正如导演组的温馨提示,房车并不是在所有地方适用,开到差不多位置的时候,又得弃车而行。但这一次他们幸运地遇上了一组路过的沙漠越野车队。
头车的司机把车窗摇下来,好心地问他们需不需要帮助。
结果徐觅把墨镜摘了,惊喜地和司机打招呼:“老谷!”
搭上了老谷的车,大家经过徐觅的介绍才知道这是一次多么幸运的偶遇。
老谷是早年的户外大神,给很多人当过沙漠向导,也包括徐觅曾经的剧组。
老谷做了剧组的向导兼取景顾问,和喜欢荒漠风景的徐觅当年非常投缘。
但老谷常年跑户外,多是在人迹罕至难有信号的地方,两人之间几年能联系上一次已经算是非常不错。
一晃眼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居然能再次偶遇,简直是意外惊喜。老谷听说他们要去附近的湖边上,连连说这不是巧了吗,他就住在湖边自己修的院子里。
老谷热情招呼,邀请他们一起去他沙漠中的院子里看一看。大家光速达成一致,被安排上了老谷运物资的越野车队。
上了老谷的车,徐觅仔细看老谷那遍布风沙和日光痕迹的脸,感慨沧桑变迁。
老谷却开朗得很,说徐觅倒是十几年如一日,跟吃了唐僧肉的妖精似的,完全不见老。
老谷说话风趣,见多识广,大家被逗得欢笑连连,只有何见辰坐在后座看向窗外并不怎么接话茬。
徐觅笑眯眯地问老谷,“我们这一行人里还有个当时同剧组的,你该认识,看看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