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清穿之我爹是雍正 > 第14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滚回上书房读书!

第14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滚回上书房读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铁甲凝寒光。

饶是在春日,周围看热闹的百姓也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只见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急匆匆赶来,他们佩戴甲胄,随身带着弓箭、腰刀、铜釜。

前头几个身穿白色军服的八旗兵一字排开,端的是庄严肃穆。

从他们身后走出的是一个老将军,他须发尽白,却依旧精神矍铄,颇有一身行伍之气,一看就是军营里历练出来的。

此人便是时任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开音布 。这九门提督,乃是正二品的职位。同时负责京城的治安、门禁、刑案、街道管理、京郊守卫诸事务。

开音布出自西林觉罗氏,满洲正白旗人。自笔帖式起家,后被授予内阁中书,逐渐累迁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他早年随康熙治河,立下汗马功劳,为人忠义果敢,深得康熙信赖。

怎么可能不受信赖?九门提督一职,权责綦重,非皇帝心腹不能胜任。

“九门提督大人怎么都亲自来了”

“咱都散了吧。”

“我瞧着怪热闹,我再看会。”

……

周围的百姓炸开了锅,议论纷纷。

有人见官兵来了便歇了心思回家,有人却是想继续凑热闹。

更有浑水摸鱼想趁机开溜的。

“在场的,不许放走一个。”开音布命人将此处层层围住,包括那个在地上打滚的乞丐。

他没有错过此人面上的一瞬而过的慌张。

至于是不是装的,他也是多年的老狐狸了,只随意瞥了一眼,他便知道,地上这家伙康健得很。

万岁爷命他做这个九门提督,不只是为了明面上的这些职权,更是在去年十月重开风闻言事,以“广开言路,整饬吏治”。

更是秘密许他“以风闻入奏”。这个“风闻”,便是他在巡视京城的时候,所得到的关于王公大臣,以及诸位皇子们的一些消息。

他便是皇上的眼睛和耳朵。

至于想要整顿的吏治,他自己估摸着,是这几年太子爷和大千岁闹得太过,万岁爷心头有了计较。不舍得动自己的儿子,便也要找人出出气——

谁不知道,太子爷身边的下人换了一批又一批?

皇子是不会有错的,有错也是带坏他们的奴才的错。

首当其冲的,估计就是太子背后的索额图与大阿哥身后的明珠了。

猛虎渐渐老去,然则幼子羽翼渐满。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更何况是身边集结了这么多人的太子爷,江南文人心中的正统嫡子。

不过,这也与他无关了。早在四阿哥被封为雍郡王时,皇上便下了密旨,命他仔细盯着京城各个皇子与大臣,三日密报一次。

也不知道是谁,如此沉不住气?

开音布抬起长枪便向地上刺去,地上乞丐“唰”的一下往旁边滚去,紧接着跳了起来。

两个士兵上前,将其死死摁住,押着便往衙门去了。

周围百姓见状,也瞧了个明白。

“真是个黑心烂肚的,原来是想要讹诈银钱!”

“平白耽误了我给阿玛买下酒菜,回去又要被念叨了。”

“怕不是哪家酒楼派来搅和生意的?”

群众里从来不缺聪明人。京城的百姓见得多了,许多便也摸出些门道,今日这事情怕不是如此简单,不然不会出动这么多官兵。

乾清宫内,璟瑄、胤禛以及其余诸位皇子俱在。

众人扣首,起身后望向前方——

正中央设有一方形地平台,台上设有金漆雕龙宝座和雕花屏风,充盈着富贵无极的皇家气象。

地平台前有四个烧檀香用的铜胎掐丝珐琅香炉,并排放置于紫檀几架上。

屏风之后,正中间挂有顺治皇帝书写的“正大光明”匾额,下挂五龙金匾。

殿内左右两侧还挂有康熙的御笔楹联,上书“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难”。

春寒料峭,但连年灾害,国库不丰。康熙崇尚简朴,以身作则,因此屋内并没有烧地龙。

当然了后宫诸人,除却太后,上至四妃,下到答应,均是效仿此举,早早地便停了地龙,每日只烧几个汤婆子取暖,便也罢了。

约莫过了一盏茶的时间,气氛依旧凝固。

天子的威严压得众人喘不过气,饶是这些皇阿哥,额头也沁出了薄汗。除了福安县主,璟瑄。

眼前这些叔叔伯伯里,慌张者众,各怀心思。

九阿哥胤禟尤甚,他身穿的蟒袍早已经被汗打湿。那张称得上妖娆的冷艳面皮,也一片惨白。

璟瑄默不作声地打量着他们。

究竟是谁用此下作手段?

梁九功悄悄拭了把汗,端茶的那只手却依旧稳稳当当。

康熙依旧不辨喜怒,接过茶,浅尝了一口便搁在案上。

“你们可知,今日为何叫你们来?”

“儿臣不知。”

“不知?”康熙的声音听起来倒是有些愠怒,“朕看你们倒是明白得很呐。”

只此一句反问,众人便又齐刷刷跪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