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面,我叫……黑川洋子,未来两年请大家多多关照了。”
见丘高校在横滨的山手区,邻近的就是港见丘公园和一些江户时期遗留下来的西洋馆。横滨港在那个时期是对外贸易大港,自然有很多外国人建造的房屋和花园,算得上是当地有名的景点之一了。
而见丘高也有着相当长的历史背景,最早似乎就是当地的外来人口为了孩子可以读书而建立的,后来才逐渐从外国人专门学校发展成了现在面向大众的普通私立高中。也正是如此,见丘高才和欧洲一些学校是友谊校,甚至学校的卡丁车社团也和那些赛车学院有合作。
这样的学校学费自然高昂,能入学的学生们肯定非富即贵。
洋子自我介绍完后扫了一眼底下的同学,像这样的私立校并没有人数的硬性招生标准,所以一个班的学生比起公立更少,也就只有差不多二十来个人。人少,课桌自然是单独的一排且分得比较开,没有发生什么转校生会坐在主角旁边的传统情节。
同学们虽然也有些好奇,但来之前她就听班导说了转校生在这边很常见,所以不用太担心被过于热情地对待。
整体而言和她之前在京都就读的女校情况差不多,但略微好一点……至少下课的时候会有人主动来和她搭话,问她一些情况。
“黑川有打算加入的社团吗?今年招新好像还没结束吧?”
作为班长的棚田莉娜是第一个来跟她说话的,只是一开口就有些公事公办的意思,而且……说句老实话,洋子还不太适应别人叫她黑川。
“有考虑卡丁车社团。”
“哦——”听见洋子这么说后棚田莉娜立刻微微睁大了眼睛,配合语气词做出了原来如此的表情“这样啊,那我就不给你推荐其他社团了。卡丁车社团的活动室在3号校舍那边的训练场,很好找的。”
两个人又简单聊了两句,正好上课了对方就赶紧回了第一排的位置,后面的课间就再也没有主动来说话。期间时不时地班上也有同学和她搭话,大概就是了解一下兴趣爱好呀等等,几乎没有问过家庭背景和住所等有些私人的话题。
慢慢地,洋子也感觉到这之间的差距来。之前的川南初中还有后来就读的女高其实也不算很差的学校,大部分也都是些家境优渥的同学,但和见丘高的学生们比起来估计也会差一点,而有些时候,阶级上的差距一小步就是很多人的一辈子了。
在京都的那所女校更是不用提,估计是金字塔顶尖的那批私立学院了。
她明显感觉到不同阶层的孩子在交友方面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见丘高的这些学生们就更像京都那所女校的同学。因为家庭教育等原因早熟到社交已经成为了利益相关,没那么多好奇和热情,把距离感控制得恰到好处。
也没关系,这种类似成年人的社交关系也挺好的。反正她已经不再对正常的校园生活抱有什么期待了……虽然没有完整的正常学生时代,但也不算是一点都没体验到嘛!不同的经验也是经验,哎呀,有点是点嘛,她向来是比较知足的。
能顺利入学就很不错了!
就像伊佐那说的那样,她进见丘私立高校实在是没费什么劲——捐款就好了。只是联系学校以及办理手续等事他并没有跟洋子讲过,都是一个人去办的,当时对面负责接待的老师还差点以为是面前这个看起来相当年轻的青年自己要入学。
后来填完相关资料,他热情地跟这个深肤色白头发的青年聊了一下才知道原来他是帮家里人来办理……也不对啊?这人看起来真的很年轻不像是有那么大个孩子的程度…明白了,肯定是弟弟妹妹。
‘这是她的户籍资料,她是我的妻子。’
这下真是震惊老师一整年了,他当时几乎是愣在那儿反复确认了好几次那张住民票上的内容。不过到底是私立学院的接待人之一,接触过很多古怪的有钱人,反正看在那高昂的捐赠费上,他相当聪明地选择了守口如瓶,甚至连对着洋子即将编入班级的班导都什么也没讲。
主打的就是一个‘这事儿肯定烂我肚子里’。
这些洋子自然是都不知道,要真知道了估计尴尬得要钻地里面去。伊佐那早就明白她在这件事上还没完全接受,太挑明了估计会恼羞成怒吧?才自己一个人帮她办完了入学手续,就这么有些突如其来地抱了一箱学校发放的‘入学大礼包’回去。
‘什么啊这么大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