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BK幺幺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了解?”
调查员埋写写画画,并未抬头看风宁的脸色。风宁脸色铁青,死死盯着调查员,并不作答。
电容笔的笔尖轻触在电子屏幕上的细碎敲击声响彻整个房间。
关禁闭的房间没有窗户,门对着走廊,本不该有什么风。可原本放在桌上的那些书本却被风吹动了了,纷纷翻页,翻得哗哗作响。筷子从桌上刚吃完的牛肉面碗上滚下来,“跨啦啦”落在地上。
调查员终于抬起头看了一眼风宁。
“私下斗殴是违规的。”
“而且我不是作战人员,你如果动手,惩罚更严重。”调查员上下嘴皮碰了碰。
这确实是朝城的规矩。
疾风戛然而止。
“这么多年前的事了,不记得。”风宁转身迈开长腿,一屁股坐进椅子里,给调查员留了个后脑勺。半晌,压了压脾气,才忍着巨大的不耐烦,说“我和这件事没有关系,你凭什么来调查我?”
“不记得,意思就是……你也不知道这件事是真是假咯?”调查员推了推眼镜。他内勤部孙景明的手下,风宁曾与他打过照面。
为了制衡内勤部的权力,孙景明虽说位高权重,但手下没有什么人,平时有大活儿,也都是沈让这边从作战部调派人手,孙景明手中实际上只有一队警卫,和几个行政人员。他正是其中之一。
“你凭什么调查我?”风宁冒火,提高声音,又问了一遍。她虽然年轻,但早早拿了主官身份,权限仅次于沈让。
“让孙景明来见我。”风宁提要求。
“抱歉,禁闭期间你的主官权限被暂停,我确实可以要求你配合调查。”调查员耸耸肩。“禁闭期也禁止探视。”
风宁哪受过这种委屈,眼看就要发作。她急急深呼吸了几次,理智勉勉强强把控住上风。
这次沈让和老墨不在城内,她被关禁闭,老吕只会办事不会管事,整个作战部只有谢允一个人顶着。谢允来得晚些,没经历过当初那些事,自然没什么法子处理。
她深吸一口气,一把夺过调查员手中的平板,重新读了一遍文章。
朝城有个相当火爆的APP,基本人人都用,“效仿”自北舟城,说白了就是个大杂烩,集聊天、朋友动态、陌生人动态于一体,还有专门的公共动态,也就是新闻栏目,新闻栏目下也有多个板块,主要是娱乐八卦、内外城最新动态、兼职招募,以及装备与战术。
战术频道发了一篇文章,《BK幺幺的前世今生》。
文章内容没有太大问题,只是客观地介绍了这把枪。BK11,脱胎于BK2280,由“北极工业”大型军火公司与海外公司联合研发制造,能够携带17发子弹,是0.45口径半自动手枪。后经过多次改良,一度被用作□□,进行了材料更换以及口径统一,升级为了9mm的口径、全自动手枪,命名为BK2280A1,而45口径的版本一度被挤出市场。后于2211年民间一家军火作坊中更换材料重置,可靠性进一步提升,保留了最初的便携和隐蔽性。据传,重置这把枪的其实是由BK2280的原设计者,退役之后终于把这把手枪带回了最初的设计理念中。
可惜BK11并没有BK2280或其A1版本那样量产,据推测总产量只有两位数。后来虽有仿制,但也都来自民间其他的小作坊,这种非□□的市场流通性不强,大型军火公司并没有展开制造。
朝城这一把并非民间仿制,而是出自大师之手,具有收藏价值,后来又经过一系列改造,能够兼容南八区自产的廉价子弹,射击精度也有相当可靠的数据。
它被放在武器库很多年,后来沈让拿出来,将它作为团体赛前三的奖品选项之一。
却一直无人问津。
这篇文章下面,就有人在问为什么。
网友“獾哥”留言:虽然一把枪没法均分给团队里每个人,但是它实战好用,又有收藏价值,没道理这么多年都没人要啊????
楼中楼“一个顶俩”回复:你馋了!
另一层楼中楼,有人回复他:这把枪在朝城有一个传闻。
后面跟了几百条评论,都在追问说有什么传言。
有人说这把枪不吉利,却又只模模糊糊说不出个所以然;有些在朝城时间久的,说这把枪的原主人是文也,朝城的创始人之一,已经去世了,估计是为了纪念他,才一直无人挑选。
还有人说,这把枪代表着背叛,代表着举旗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