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重生东北1910 > 第266章 北来顺

第266章 北来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他的意思是想借着这个机会,自己再往马家的饭馆里边注资进行全面合作,没成想他的话被马福禄的叔叔回去给学岔劈了,马家的人还以为,他想把马家的饭馆全给吞了,一个个的如丧考妣,觉得天都要塌了,以为马家的买卖好像是日本船——要完(丸)。

磨磨蹭蹭过了几天,马福禄的祖父也明白,伸脖子是一刀,缩脖子也是一刀,早晚都是一回事,既然如此长痛不如短痛,赶紧的去卓家把话都说明白就完了。

结果等他到了卓家,与卓立仁的父亲见面这么一聊才知道,是自己的儿子回去把人家的意思给说反了,人家不仅没有想把马家的饭馆吞了的意思,还想着通过注资参股的办法,成为马家的股东,然后再想办法把马家的饭馆快速扩大经营。

这样一来,不仅马家有了卓家这样强有力的后盾,以后一般的人就不能轻易的去坑害马家,还打算把马家的这个只有两个幌子的小饭馆,给变成那种四个幌子的大饭店。

东北的饭馆也像别的买卖一样,会在门口挂上一种被称为幌子的东西,就是在老高的杆子上,挂一个上边是圆柱形,下边带一圈长条的叫幌子的东西,也有的就是一块布帘子,下边也是一排布条,风一吹就都飘起来了,路过的人老远就能看见,知道这里边能吃饭。

最小的饭馆挂一个幌子,饭菜也是最简单的,热乎能吃饱那种,稍微大点的挂俩,米面肉食煎炒烹炸,只要不是太复杂都有。

再大一点的挂三个,不管你以那种菜系为主,只要是这个菜系全得齐,等到挂四个幌的就不得了了,基本上要什么就得有什么,恨不得就连满汉全席都得有。

只要老板敢挂四个幌,如果客人点了你做不了,遇见那个搅牙的客人,就能摘你的幌子砸你的招牌。

据说饭馆挂幌子这个玩意,最早出现于宋朝,也有人说这个东西最早是酒馆门口挂的,叫酒幌,这东西还分颜色,汉人饭馆一般挂的是红色,回民清真饭馆挂的是蓝色。

卓经武想起来,他小时候在北京吃过的涮羊肉,觉得这东西不错,特别是东北这地方一年里边冬天几乎占一半,天寒地冻的守着热乎乎的火锅吃羊肉,别提多舒坦了。

他把这个想法跟马福禄的祖父一说,两个人当即就一拍即合,把马家的永安号改名为北来顺,重金聘请名师主灶,直接变成四个幌的大饭馆。

这个北来顺是卓经武从北京的东来顺想到的,两个人都觉得相当的不错,卓经武再注资一万五千大洋,在哈尔滨当时最主要的四个区各提供一个店面,作为北来顺的店址。

双方合资经营,卓经武以注入资金外加四套店面,占股六成,但不参与具体经营管理,马家占四成,负责具体经营管理。

卓经武之所以提出来经营涮羊肉还有一个原因,就在马家这个事之前不久,卓立仁母亲的舅舅突然来哈尔滨了,说自己遇到大麻烦了,需要他们的帮助。

这是怎么回事呢?卓立仁的姥姥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他们兄妹三个的父亲是蒙古族呼伦贝尔盟陈巴尔虎旗辅国公贝子乌尔图那苏图,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正宗后裔。

老爷子死了以后卓立仁姥姥的哥哥继承了这个职位,可惜的是没过多久也死了,最小的弟弟都古尔就成了新的辅国公贝子。

他的身子骨倒是比他哥哥强,性子却极为疏懒倦怠,就是不愿意操心费神的去管旗里的事务,每天就喜欢喝酒吃肉,把自己弄得醉醺醺的,旗里边所有的事务都扔给了儿子特古斯巴雅尔。

没成想他儿子比他还能胡闹,除了喝酒打猎还要玩女人,本来就不怎么结实的身子骨弄得跟个小鸡子似的弱不禁风。

关键是他的脑子也喝坏了,狂躁孛乱动辄杀人,他爹把旗务丢给他,他又丢给旗里的总管陶都莫日根,父子两个全做了甩手掌柜的,一天天醉生梦死,只要酒肉管够还有女人就啥都不管了。

按照汉族的说法,卓立仁应该管他姥姥的弟弟都古尔叫舅姥爷,在卓立仁上一辈子里,见过这个舅姥爷几次,都是在巴彦他姥爷家里。

那个时候他的家已经败了,是姥姥姥爷收留了他,才有了一个家,都古尔每隔个两三年就去巴彦看看自己的姐姐,这是他在这个世上唯一的亲人了。

因为巴彦不通火车,他得从巴尔□□马三天到海拉尔,然后才能坐上火车,在火车上咣当两天到了哈尔滨,然后再换乘马车,在土路上颠一天半才能到巴彦,来回一趟光路上就得十来天,实在太折腾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