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重生东北1910 > 第265章 滨江道尹

第265章 滨江道尹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卓经武一琢磨,这玩意还真有用,反正也不差钱,就把剩下的两台都买下来,一台自己家留着用,还有一台雇了个司机,直接就给开到朱庆澜的宅子里,连车带司机就放那了。

朱庆澜一直坐马车,那年头中国人做的马车底盘,还没安装减震的弹簧,远没有俄国人的马车那么豪华舒服,他又不愿意用俄国人的东西,现在有了卓经武送来的汽车,出来进去不仅面子上好看,又快又舒服,别提多得劲啦。

书归正传,卓经武派人拿着自己的名帖,来朱庆澜的宅邸求见,朱庆澜住着人家的房子,自然也很客气,不仅原帖退回,还让自己的贴身管家,亲自坐着马车来接卓经武,所谓礼尚往来无外乎如此。

等到两个人见了面,朱庆澜还一个劲的客气:“哎呀卓老弟啊,早就说了,你我之间不要那么客气吗,不管怎么说这是你家,都说是客随主便,哪有主人见客还要递帖子的?以后再不要如此啦!”

卓经武知道他就是客气,自然不会当真,满脸笑容的表示彼此身份不同,该有的规矩还是要有的。朱庆澜随手示意卓经武坐下再聊,自己先在沙发上坐下了。

看卓经武也坐下,就问他是不是有什么要紧事?卓经武就把永安号的事跟他说了,卓经武的意思是哈尔滨虽然不归朱庆澜管,可他毕竟是江省的督军和民政长,还兼着铁路交涉总办,哈尔滨的事情他还是能说上话的。

像永安号这种事实在是太恶劣了,这不跟土匪明抢一样吗?只要是心存公义的人,就不能看着不管。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商人,人微言轻,要是督军大人能出面说句话,滨江道(哈尔滨)的官员还是会给大人面子的。

朱庆澜听完了卓经武说的这个事情,气的脸通红,胡子都撅起来了,忍不住的咒骂着:“混账!比土匪还土匪的混账东西!”

尽管气得不行,朱庆澜还是压住火气,反复跟卓经武确认了这个事情的真实性,然后自己坐在沙发上琢磨怎么办。久历宦海的他当然明白,越界去管闲事是官场上的大忌,人家给你面子当然好,可是万一遇到一个愣头青,就不给你这个面子怎么办?传出去就是个笑话了。

满清政府于1905年在哈尔滨设置滨江关道,也称哈尔滨关道,是中国政府在哈尔滨最早的政府机关,专办吉、黑两省交涉以及稽征关税。

现任滨江道尹叫李鸿谟,1886年入京师同文馆专修俄语,1896年派到俄国工作,1910年任江省铁路交涉总办,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也算是是朱庆澜的前任。

在对俄交涉,捍卫主权,保护国家利益方面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他在1915年3月,也就是两个月后卸任滨江道尹一职,一年后再次被任命为同一职务,堪称能吏。

这位李道尹今年4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岁数,与朱庆澜在对俄交涉总办一职上又是前后任,多少还是有些交情的。

只是两个人的性格都属于比较执拗倔强的那种,尽管在朱庆澜看来,这个李鸿谟的为人还是很正派的,可是他们之间除了正常的工作交流,在私人关系上还真没有什么来往。

关键是他们俩之间互不统属,没有那种上下级的关系,朱庆澜不能不考虑,怎么跟李鸿谟开这个口,还有就是李鸿谟会怎么处理这个事。

思衬了半天,朱庆澜问卓经武:“卓老弟,这个事情与你有没有什么关系啊?我倒是不在乎这个,李道尹要是问起来这里边的关系,我总得有个说辞。”

朱庆澜这么问是有道理的,人家给你面子帮忙没问题,可也得跟你有点说得过去的关系才行,总不能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和事你都要管吧?就算是你自己想管也行,可你要是为了这个,再麻烦别人就不合适了。

卓经武也明白这个道理,问题是确实跟他没关系,这可咋办?他这边实话实说了。朱庆澜却是不以为然:“我当然相信你老弟的眼窝子没那么浅,可你让我怎么跟人家说啊?就算是跟我没关系,怎么也得跟你沾点边带点故才好说话不是?”

卓经武苦思冥想了半天才想起来马福禄的叔叔说的话:“哦对了,马家的人倒是说过,只要能让他们过了这个坎,他们家愿意把这个饭馆的股份送我一半,当时就让我给回了,我寻思着,咱们是想帮忙,总不能趁火打劫吧?那不跟那个什么秦局长一样了吗。”

“卓老弟,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是话却不能这么说,事也不能这么办,你琢磨琢磨这个事,要是没有你,他们能不能保住这个饭馆?最后还不是一样。

你是没看上那仨瓜俩枣的,可你要是拿了股份,往后可能就没人再敢惦记这个小饭馆了不是?就等于是帮助他们保住了家产。

你也是读书人,胶柱鼓瑟的道理就不用我再说了吧?再说了,你现在虽然是议长了,归根结底还是个商贾之家,总还不至于想着弃商从政吧?爱惜羽毛的事也就无甚关碍了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