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重生东北1910 > 第244章 天津青帮

第244章 天津青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现在不仅没人提他惋惜,倒是有不少人觉得,少了一个跟着掺和搅局带抢食的还挺高兴,绝大部分的江湖人士表现出来的那种,所谓的侠肝义胆义薄云天,都是做出来给别人看的。

明知道实力不济,还去跟人家玩命,那不是勇敢,是缺心眼。都是为了一口吃喝嚼谷,说到底就是个买卖,多点少点也饿不死撑不着的,犯不上啊。

仪式结束之后,卓立仁千叮咛万嘱咐,告诉刘家辉和魏明两个,务必要把脚行控制住,五万多工人,将来会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行业势力。先成立一个天津脚行协会,让脚行的这些苦力全部入会,方便以后进行管理。

不入会的人,码头车站包括整个天津卫都不用,入会的每个人,每个月多发一毛钱,一年下来就是一块二大洋,整个脚行五万人就是六万大洋。

这个钱不用苦力付,都从青帮的四成收益里边支取,也不交给这些苦力,都集中在一起存着,这笔钱不干别的,全部作为脚行工人的保险金。

谁家要是有个什么病了灾的,都从这里出钱解决,还不增加这些苦力的负担,一下子就把整个脚行苦力的心给收服的服服帖帖的。

这个保险金刚出来的时候,绝大部分的苦力都不相信是真的,那个年代谁拿这些苦力当人看呢?过去那些好人善人都会有一个‘及时雨’的绰号,别看钱不多,关键的时候真能救命,后来从脚行协会得过好处的那些苦力,都成为这个协会的铁杆死党,其中不乏愿意出死力卖命的人。

卓立仁的这个想法,是他上一辈子里做公安局长的时候,一个苏联专家教给他的办法。因为刚解放的时候土匪挺多,社会也挺乱,警察还是一个比较危险的职业,几乎每年都有他的同事因公殉职或者伤残。

他的同志绝大部分都是农村出身,在城里拿了工资的人,已经是全家人的经济支柱,一旦牺牲或者伤残,就断了家里人的进项。

可那时候,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还很困难,也没有比较成熟的抚恤制度,一个警察殉职以后,最多只能得到300块钱的抚恤金,这点钱够干什么?就算是在农村,也只能支撑个三五年而已,把卓立仁愁得直掉头发。

那个年代中国与苏联的合作是全方位的,特别是公安和安全部门,有很多来自于苏联的专家,帮助中国建立全新的管理体系。这个叫做伊万的苏联专家告诉卓立仁,他们在卫国战争期间,就是依靠着一部分在战场上缴获的,甚至是在敌占区抢劫来的‘自筹资金’,解决了很多牺牲战友遗属的困难。

卓立仁吸取了这个伊万的经验教训,根本就没跟上级请示,他知道这种事情请示了也没用,完全是自作主张的,在他分管的局里开了一个内部会议,取得了大家的同意之后,每个月直接就从每个人的工资里扣留一块钱。

要知道,那个时候大家的工资都不高,就连卓立仁这个局长的工资也不多,每个月只有42块钱,普通的民警只有27块。

而且卓立仁不请示不汇报,擅自从公安局扣押的各种案件涉案资金里,偷着留了一部分,成立了一个‘专项办案资金’,其实是作为伤残殉职警察同事的‘抚恤金’。

这笔钱的来历和用途,所有的人都是心知肚明,就是没人往上边举报,一直到了那个闹哄哄搞运动的时候,卓立仁被迫离职之后,接他职务的那个局长发现之后,强行全部上缴了,至于这些警察怎么去理解前后两任局长,就是见仁见智的事了。

卓立仁跟刘家辉和魏明还在交代别的事情,一直在旁边听着的许家纯,看着卓立仁眼光可就有点不一样了,他越琢磨卓立仁这个主意,越是觉得卓立仁有些高深莫测的意思。

再想到袁克文说过的那些,关于这个卓立仁以前曾经做过的事情,慢慢的产生了一种让他毛骨悚然的感觉,他是一个没什么雄心大志,却有点小聪明的人,知道大总统把他放在这个位子,就是为了让自己帮着他搂钱,顺便也给自己弄点养老钱。

当然也是因为他了解那位大总统的心思,知道他是那种‘武大郎开店’的人,就算是有什么想法,也不敢流露出来,可是眼前这位卓立仁卓公子这么干,就是毫不掩饰的要收买人心。

这要是放在满清那时候,绝对是杀头的罪过,他自己来到天津以后,一门心思就是弄钱,他都不知道自己能在天津干几年,想那么长远干嘛。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种人,没什么大智慧,也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却有着普通人没有的‘小聪明’,本能的知道如何趋利避害,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应该跟着什么人走,于是在生活里就能左右逢源平平安安过一辈子,许家纯就是这么个人。

他看着卓立仁那年青的还有一些稚嫩的脸,再想到他做事的老道,还有思虑的长远,心里不由得有些恍惚,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他觉得很难放在一个人的身上。

最后忍不住在心里劝自己:二爷都说了,人家不是凡人,想不明白就不想了,自己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家子弟,能遇见这么个人,也是自己的福气,当初要是自己不敢离开家,一个人跑到小站去从军,哪有后面这些机遇,看来老天爷待自己不薄啊,必须得抓住这个机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