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脸上那股子得意劲,宋熙雅甩手就把怀里的洋娃娃扔旁边了,一副谁稀罕的样子,却又不舍得扔的太远,还有点心疼的看了洋娃娃一眼,好像怕它摔疼了。
看得卓立仁心里这个好笑,却不敢再笑出来了,各种好听话就跟不要钱似的往外蹦,一直哄了小半个点,才看见笑模样。
卓立仁又问宋熙雅,他记得在美国的时候,还帮着宋局长给她和她哥哥都买了一双特别好看的皮鞋,宋熙雅嘟着嘴说,她爸把鞋给买小了,回来只穿了一年就不能穿了,让她好难过。
卓立仁有点没明白,怎么买小了还能穿一年?再说了,还有给自己闺女穿小鞋的?这是什么逻辑?宋熙雅告诉他,父亲去美国之前,母亲就嘱咐他,给两个孩子买鞋一定要买大俩号的尺码,这样可以多穿个一年两年的。
结果她父亲不知道是因为心疼孩子,还是真的记错了,可丁可卯的按照她和哥哥的尺码买的,两年前他们俩正是开始长身体的时候,她又没缠足,两个脚丫子恨不得每天都见长,可不就只能穿一年嘛。
那是她长这么大穿的第一双皮鞋,而且还是美国的,平时还舍不得穿,走远路也不穿,刮风下雨就更舍不得了,结果那一年里她只穿了十几次。
穿的时候有多开心,不能穿的时候就有多心疼,即便是后来穿不了她也不舍得扔,一直放在她的床底下,时不时的拿出来看几眼,心里还是特别高兴。
卓立仁听她说完了,再看着她脸上那满满的不舍,心里不由得有些黯然神伤,一个部长家的千金,居然会困顿至此,说出去谁会相信?
问题是这可不是解放后的人民政府的部长,是素来都以贪渎腐败闻名的北洋政府的部长,这位宋局长表面上的风光后面,掩藏着难以言表的困窘和无奈。
这些还都是浮在面上,谁都能看见的问题,在不远的将来还有看不见的,更深层次也更加凶险的隐忧在等着这位宋局长——袁世凯称帝。
现在靠近大总统身边的这些人里,最少也得有一大半会在这件事上栽跟头,原因很简单,赞成袁世凯称帝的人会暂时得到好处,但是很快就会随着袁世凯的死而倒霉。
而那些反对他称帝的人,甚至连个缓冲期都没有就直接倒霉了,就连袁世凯最喜欢的二公子袁克文都因为反对他爹称帝,被软禁在家里半年多不能出门,别人就更不用说了。
袁世凯称帝引起的这场风暴,在他死了以后不仅没有很快平息,反而还越演越烈,进而逐渐演化成为遍及全国的一场动乱。
袁世凯留下的北洋军阀,对抗孙中山留下的国民党,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一时间城头变幻大王旗,后来还闹出来一场直皖奉的三国演义。
一直到北伐军完全占据上风,那位蒋某人在南京得到了大义名分,这一场闹剧才算是消停下来,这期间由直皖奉三家轮流坐庄,走马灯似的北京政府差不多乱成了一锅粥。
等到连当总统都能依靠贿选的时候,像宋守业这样清廉自守的官员,怎么可能还会幸存下来,他这个位置实在是太关键了,谁坐到那个位置上,都得把铨叙局这个管人事的位子抓在自己手里,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由来如此盖莫能外。
卓立仁不知道,在原来的历史上,袁世凯死后,这位宋局长的结局如何,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就是了,怎么才能避免因为袁世凯的称帝和很快死亡而倒霉呢?
最好能想一个什么办法,让他提前离开北京这个是非之地,去外地赴任,现在这种形势多少有点类似于三国,置身中枢虽然位高权重,却是危机重重,主政地方偏安一隅,往往要比中央更加灵活主动,关键是更加安全。卓立仁开始在心里琢磨,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听见宋局长在外边客厅里叫自己,卓立仁歉意的跟宋熙雅点点头就出去了,卓立仁按照宋局长的示意坐到了他对面,就在这时候,卓立仁的心里突然冒出来一个大胆的主意。
宋局长问卓立仁,这一次去天津是什么事?卓立仁简单跟他说了一些,当然没敢实话实说,明知道这位不喜欢袁克文那套不着调的玩意,何必惹他不高兴呢?
卓立仁故意把话题引到了宋局长身上,说这一次从天津回来在火车上,跟袁克文闲聊的时候还聊到了宋局长,这让宋局长颇为奇怪,自己跟那位二公子并不是很熟悉啊,让卓立仁说说是怎么回事,卓立仁就按照自己刚才的突发奇想开始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