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我要到60岁再退休了。也就是说我的职业生涯还有20年。我该如何度过这20年呢?现在我依然是初级职称。我也不想代课。所以我估计自己到退休也依然是初级职称。在这个学校绝无仅有,可能在这个城市 ,在全国都是非常罕见的吧。
我回想起自己当老师的那6年时间。简直不堪回首。无论是当高中老师,还是当初中老师。我都不是一个正常的老师。更别提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了。就是因为我得的这种病。双相障碍的人,是干不了老师这一行的。影响的太广太坏。当然也和我软弱的自卑的个性有关。
真的写小说最适合我了。不用和人交流。教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要通过嘴巴把知识传授给他们。对于笨口拙舌的我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不仅是对于学生。对于其他人,我也有交流上的困难。动不动就自闭,这种病这种性格实在不适合当教书育人的老师。
我还记得自己在小学三年级或四年级的时候,班主任问,你们以后的理想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还记得当时我的班长还笑我。我不明白她为什么笑我。可能是我的口气有点太大了吧。我只是想当一名老师而已。当时的我真的没料到,当老师对我来说也是这么困难。
方方面面都困难。
写教案怎么也写不好。别的老师拿一本教案书,从头抄到尾,然后上讲台去讲就能讲得很好,很完整。我拿一本教案书,边抄边想,这句话这么书面,怎么转化成口语讲授给学生呢?如果我自己写教案就好了。书面语和口语之间的差别对我来说太大了。怎么把书上的知识转化为口语,很明了的表达出来,对我来说就是个难题。当然根本原因还在于我对语文知识没有一个系统的体系形成。
我的语文知识还是零零碎碎松松散散的。
奇怪的是就是这样的我,居然还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学英语上。
过去浪费了,十几年时间也就算了。
从现在开始,我要重新把语文拿起来。我要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语文的体系。一个完整的体系。知识体系。
我还是适合学语文呀。语文是我的长处。英语是我的短处。我非要放弃自己的长处去学短处。我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了。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搞不懂自己在想什么。日子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混过去了。
一个曾经优秀的人。在岁月的磨砺中变得平庸。现在的我只想让自己过得再好一点。物质上无所谓。精神上再好一点。
比起学了30年还学不通的英语,语文对我来说是天然的优势。我太喜欢那些优美的词句诗句了。这两天抽空把之前从全宋词上摘抄下来的4字词语都分类了。太美了那些词。第1个词是人寰天上。一下子境界就出来了。我可以理解的。比学英语要理解的快,理解的好。真的不能再在英语上浪费时间了。以后我的大部分时间就用来学语文,写小说。这才是真正的本我。原来我一直在寻找本我的路上。但是我迷失了这么多年。直到40出头的时候,才看到了我原来的样子。汉语言文学毕业生。我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的。
突然想到了苏洵的故事。他年少时一直不喜读书。到27岁才开始奋发。
有一天,苏洵在书房里整理他以前写的书稿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因为连自己也感到不满意,又怎能让它们在世上流传呢?于是他将这数百篇书稿统统抱出屋去,放在一个空地上,点上一把火,化为灰烬。他之所以这样做,正是为了坚定从头做起的决心。焚稿后,他如同放下一个沉重的包袱,更加轻松愉快地刻苦学习了。苏洵有时在家闭门苦读,有时奔走四方,求师访友,一年到头忙个不停,以致后来他两个儿子的学习要靠他妻子教导。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奋斗,苏洵已经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既精通《五经》和诸子百家学说,又同时对古今是非成败的道理进行探讨,使自己具有了渊博的知识和惊人的才智,再写起文章来,往往到了“下笔顷刻数干言”的程度。他写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论文,受到了家乡学者的倾慕,他自己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看来想写出好的小说还给阅读大量的小说呀。
当然我现在还是要多读读小说的。不管是名著还是网文。边读边做做笔记。做一些摘抄。
千万不能东风过马耳。
以后空闲的时间会很多的。好好利用起来吧。不要再让自己后悔了。没有太多的时间让我后悔了。我只要写一本小说就行了。写好之后就要反复的修改。就像曹雪芹写红楼梦一样。不断的修改。当然我的小说肯定成不了名著。但只要是我自己写出来的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