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寻光没谈过恋爱,但是他生活过。他有眼睛,他看到过父母亲朋各类夫妻间的相处;他也有心,他能感受真正爱一个人会如何表现;他还是个专业演员,他能从素材中分析总结出,爱一个人该怎么演。
他对演夫妻戏是半点不怵的。
余寻光在读剧本时就开始尝试和角色建立联系。随着拍摄,他和角色之间的默契逐渐加深,等到渐入佳境——好比如今,他已经把自己完全交给了陈敏笙。
余寻光信赖着陈敏笙,所以他也会去信任华雅君。
这种“信任”会在日常表演时延生到她的扮演者方正蓉身上。
大家都知道,演员在饰演情侣关系时,双方互相信任很重要。现在的问题是,余寻光信任着方正蓉,方正蓉却因为刻意疏离并不信任余寻光。
于是在片场排戏的时候,便是她出了问题。
曾秀梅在旁边看得清楚,她不理解:“刚才陈敏笙做动作,你为什么没给反馈?”
“我忘了。”
方正蓉也不明白自己刚才僵着不动在干嘛,她还懵着呢。
朱孟在旁边看得分明,“小方像是独角戏演多了。”
这么一说,方正蓉心里有些发堵。
读书排戏的时候,她和同学之间交上的作业里都是配合得有来有回的,谁知道毕业后进了圈子才发现整个行业快要烂透了。
如今的演艺圈是娱乐圈,正所谓演技不如营销,配合都是在帮对方演员抬咖。
她在剧组遇到过五花八门的对手戏演员。印象最深的是只会张嘴念台词的木头型和专业凹下颌线的独美型——镜头过来,花枝招展;镜头一走,职业道德水平差点的别说给你搭戏了,白眼都能当着大家伙的面飞上天。
大家都想自己出彩,没人愿意管别人的死活。
尤其她只是一个二线,好些时候,她的角色都是给男主角镶边的。
她也会替角色不平,也替自己不平。所以她才一直想着再爆一两部剧,她一定要上一线。
可是拍得乱七八糟的剧,怎么可能会爆呢?
她已经好久没有遇到过会给反馈的同事了。
原来这样真的才是正常的吗?
方正蓉知道曾秀梅对演员的活动戏要求特别高。之前几场群戏她就一直在给演员提点,哪怕是镜头没拍到,只要上了戏,也要把自己当成角色配合。
方正蓉爱看营销号指点热播剧,也看了很多言之有物的营销号拿现在的剧和以前的剧对比。她当然知道曾秀梅的拍法是很好的。可是以前在其他剧组,她已经被养出站桩式输出的习惯了,哪怕她有时候提醒自己,也会有反应不过来的时候。
方正蓉是知道余寻光去年才毕业的,眼看着她这个学姐前辈又犯了低级错误,一时间眼睛都红了,“对不起导演。”
曾秀梅也猜到一些原因,不免叹气。
大环境害人啊。
“你再好好沉浸一下。”
这场戏必须磨好。
之前镜头里两个角色生疏还有理由,现在都结婚了,再生疏,闹呢?
今天的戏主要是华雅君和陈敏笙早上的一个日常。
等方正蓉调整好状态,再戏排了一遍。曾秀梅看着大概没问题,就问朱孟的意见,“朱老师有说法没?”
朱孟想了想,在餐桌那儿走了一圈。
为了显得真实,《风雅颂》里头几场吃饭戏上的都是真家伙。
朱孟拿了一个小笼包,招呼两个演员过来。
“你们俩介不介意吃同一口包子?”
为了保留那一份含蓄美,《风雅颂》里的大小cp最亲密也只有拥抱戏,连华雅君和陈敏笙这对主cp也没有例外。朱孟这一问,实属客气。共食一餐算什么?演员只要上了戏,就是在为剧情、为角色服务,谁敢介意,那真要上升到职业水准问题了。
朱孟拿着小笼包摆弄着,“加段戏。陈敏笙拿包子过来看华雅君化妆,然后喂了她一口自己咬过的包子。”
从婚前到婚后,一个动作见真章。
根据朱孟的描述,曾秀梅细想出画面,止不住的点头。
亲密,太亲密了。
方正蓉看着伸到她嘴边的包子,试着咬了一口找感觉。
包子凉了,她不在乎,但是香菇包的味道她不能忍。
方正蓉捂住嘴,有些恶心,“好难吃。”
副导演在旁边探头:“哟,要不换一个?”
朱孟笑了起来,“不用换。不喜欢就不喜欢,不喜欢反而显得真实嘛。”
角色是平板的,演员是真实的。有时候把这种演员的真实喜恶稍微反馈一点儿给角色,未尝不可。
朱孟记着昨天的谈话,转头望向余寻光,“陈敏笙知道后面怎么接吗?”
余寻光点头。
“那就试一遍。”
曾秀梅和朱孟一起回到监视器后,举起小喇叭。
“各部门注意,全体安静。”
群演到位,灯光到位,布景到位,镜头到位,检查好演员的服装、妆容,开拍。
镜头先给到的是余寻光把毛巾覆在脸上的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