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大案》一共38集,剧情涉及到13个大案,又有一些小案,全部都是根据现实生活真实案例改编。
不论大案小案,核心点在于讲述的普通老百姓在生活中的痛苦与无奈。案件中,极大部分都是农村犯罪,拍摄这种题材,主打的就是一个普法。
于是剧组便出现了在市里统一拍完内景戏,再下乡出外景的情况。
乡下的路不好走,拍外景更难,这个时候,“如履平地”就发挥了巨大作用。
系统还真是高瞻远瞩。
除此之外,下乡时剧组安排了县城的旅馆给大家住宿。条件可能相比之下没有那么好,两人一间。余寻光的助理就提出要跟他一起住,方便照顾。
这个助理叫小陈,虽然是公司安排的,但余寻光和他处得还挺好。
《刑事大案》拍摄的第五周,按照提前定好的,余寻光出去了一天,飞到衡店拍《凤凰于飞》的定妆照。
曾经在《第三医院》跟李恕坤合作过,再一次见面,李恕坤主动拉着余寻光聊了两句,并交代了他一些话。
余寻光也是在这个时候才拿到代善最终修改版的剧本。
《凤凰于飞》根据网络小说改编。在原作中,可以说代善这个角色就是作者给女主开的一个挂,是个来解决一切难以用逻辑解决问题的工具。
余寻光也抽空看过这部小说。作为一个保镖,他每次出场就是救苦救难,其他描写并不多。
改编成电视剧后,因为是制作人兼女主角公司的艺人演,原作者组织编剧的时候不仅增加了部分戏份,还在人设上花了点心思。
剧本上写代善作为江湖上有名的杀手,年仅十七,只是一少年。他善使一把小刀,轻功极好。他独来独往,性子高傲,目下无尘,喜欢动物更胜过喜欢人类。
李恕坤又告诉了余寻光,他在设计镜头的时候自己的想法。
导演和服装组设计代善好穿白衣,又和武术组沟通每一次代善出场都不沾地。
余寻光刚听完,就知道自己拍摄这部剧时有多困难。
剧本喂给系统后,系统给出“B”的评分。
人物实在太扁平了,这还是编剧加了戏的前提。
余寻光也不丧气,总归,系统承认这个角色这个戏就已经很不错了。
B级角色只有一个技能可以学习,代善刷出来的技能还挺有用:威亚(入门)。
余寻光设想了一下导演的拍摄逻辑,觉得这个“入门”到时候可能不够用。
还得自己认真练。
余寻光行程紧,没来得及吃饭就得回合庆。
他本来已经赶得够急了,结果通过快递发过来的代善的武器还是比他还先到。
那是一把没开刃的,通体泛着银光的小刀。李恕坤不仅要求他再瘦10斤,还特别交代余寻光提前学着盘一下。
于是在旁观摩学习的时候变成了助理给余寻光打伞,他在那儿左右手轮流盘小刀。
郭嘉予看了两天,实在看不上去了,有一天收工之后给余寻光传授了他的绝学。
郭嘉予年轻的时候拍过一部武侠片,主演的武器也是匕首,这个角色至今还在热门网站的耍帅集锦里。
得到前辈真传之后,余寻光开始不满足于盘小刀了。他玩得不亦乐乎。手机不算,剧组发的葡萄他在吃前,都得盘两下。
《刑事大案》的每个案件不仅能体现世情、理法,光是背后真实的案件就能让余寻光做几轮人性题了。
上到导演,下到道具师,合作的演员们也都颇有阅历,只有余寻光这个小年轻,在他们面前就跟白纸一样,没见过世面,一天到晚对什么都感兴趣。
就比如《刑事大案》里的好几场飞车追匪戏。
这种戏,苦,也累,拍起来特别费人。但是余寻光不觉着。他没拍过,他就跟玩一样,满身的牛劲,下了戏也不会去休息,就在旁边看剧组调度,要么就去看摄像师的镜头。
作为一个不怎么成熟的个人爱好,他挺喜欢摄影的。
他乐意学,大家也乐意教。
摄像师好几次还拿着自己的机器教他玩。
余寻光以前是一个很少做表情的人。去年跟着教练健身之后,他脸上的肉也跟着少了,脸上的线条再一突出,看着就更加高冷。
偏偏到了这个组,天天要么被人逗得龇着牙乐,要么被案子触动得眼泪汪汪。
情感值眼看着就涨到了6.7。
《刑事大案》里让余寻光印象深刻的案件很多,今天拍摄的这个算一个。
这是一个以他为主角的出警镜头。
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有人在市场里贩卖假称。徐天乐和同事前往了解情况,发现情况属实,便联系了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同事。
这个小案子是当做大典型来立的,所以剧组还真的找来了卖过鬼称的商家来演这个角色。
那是一位年轻的父亲。
“我卖这东西就赚几块钱。”
面对老百姓的辩解,徐天乐在这里一开始是坚持正义的。
“不管怎么样,做人做生意你要诚信,古话说的,诚信为本客自来。”
同事也帮腔,“你赚这几十块钱,这个鬼称流出去,其他人加起来损失的就不止这几十了。”
商家连连摆手,有点不耐烦,“你不用跟我讲道理,道理我都懂。”
徐天乐气愤于他的态度,“那你就是明知故犯。”
商家说:“我也不想的,我娃儿生病了。”
市场监督局的同事说:“娃儿生病了也不能走犯法的路子。”
另一个警察同事说:“我们理解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