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司马懿他穿越而来 > 第25章 第二十五章

第25章 第二十五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司马毅点头如捣蒜,心里和面上都乐开了花。他自己告诉自己道,你看,春华她最先关心的竟然还是你。她就算不喜爱你,也是十分看重你的!

司马毅转而叹息一声,又主动愤愤地与张春华攀扯道:“那些难民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我好心救助他们,还将干粮分给他们,他们却以德报怨,要抢我们的马匹,可恶、实在可恶!”

张春华见他过于愤慨,先是憋忍不住地微微一扬唇。而后,顺着他话,稍稍严肃了神色,更加感慨地说着:“如何能指望在饥饿之中的百姓可以以德报怨?在他们看来,你对他们是不是施恩,已经不重要了。他们只知晓,你是身有粮食之人,只要牢牢地把控住你,便可以有更多的粮食可以裹腹、充饥。”

“对于连最简单的食饱、衣暖都无法被满足的人来说,这世上便不存在纲常伦理、道德品行。不仅是他们,便是我们到了那般境地,也会全然忘记自己的本心。饿到极致的人,往往会同样可憎到极致。”

张春华一时说不清楚,自己是同情那群人更多,还是憎恨那群人更多。即便他们有太多的逼不得已,可他们确实伤害了自己与司马毅的好心。

司马毅也怅然起来,又道:“我现在明白了,无论我有多么同情他们、想要帮助他们,但倘若时机不对、自保能力不足,后面的这一路我是再不敢招惹他们。”

万一又如这般……司马毅想都不想敢,拼命地摇头,欲将今日际遇的画面全都甩出脑海。

张春华抿了抿唇,有些迟疑地继续说道:“若是真想救这一群人,施舍、馈粮,并不能改变根本。唯一能改变根本的就是改变这个世道。让君王清明、官吏清廉,致使百姓安居乐业,便是天灾人祸,也留有救助之法。”

可是,如今的天子臣民皆不能如此。

张春华目光惆怅地回首望去,虽再看不见那群熟悉、伤害了自己的难民们,但还有无数同那群人一般苦于生存的其他难民。

他们可怜、可恨,又可悲。

司马毅没料想张春华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既是心有慨然,又是惊讶不已。他慨然,若是自己随随便便就能做到张春华所言那般,可以从根源上救助那些难民就好了。

但他也只敢想想,确定自己无能,也不愿付出太大的努力和代价。所以,他是救不了这群难民的。

另外,他对张春华的清晰认知感到惊讶不已。按理来说,古代闺阁里的女子不是该只懂些琴棋书画、乐舞女工。但是张春华不仅会武艺,还有许多对于天下局势、百姓臣民的真知灼见。

“春华,你本比我更适合做曹司空的臣属。”司马毅有感而发,坦诚相告。

张春华闻言,则是愣了愣,而后不以为然地微笑回答:“仲达,你是在揶揄我吗?我一介女流,怎可出仕?况且,我也只是些浅薄愚见罢了,真与那些经天纬地之人相比,渺茫如微尘。”

“不,你至少比我有高见得多。”司马毅诚挚又道。

张春华更莞尔,“那若是有机会,司马公子能跻身仕途,我定在其背后多多言语几句。只盼到时候,司马公子不要嫌我愚钝才是。”

司马毅跟着她,也笑,一边摇头,一边微叹:“春华,你只是没有生在好时候。若是你能生在许多许多年以后,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女政治家。到时候,该是我在你背后吹枕边风才是。我可以傍上成功女士,吃软饭了。”

司马毅倒是没再想,他会与张春华分别。

张春华听不太清他时而大声时而又小声的话语,只隐约知道其中的意思。张春华还是觉得不可能,但她没再反驳,只嗫嚅着小声:“若是仲达你能恢复记忆,或是寻回从前的志向与抱负,定会更加出色。并且明白,我为什么说你是在揶揄我了。”

此一番话后,张春华只露出一个意蕴深长的笑靥。

司马毅顿时觉得从前、真正的司马懿在张春华心中定是个极伟大、仰慕的存在。怕是自己努力一生都未必抵得过他。

司马毅失落、嫉妒,乃至恼怒,但又莫可奈何。他驾着马一往无前地向荆襄而去。只盼之后的路途,再不要让自己和张春华遇上如今日一般的危险才好。

到越靠近荆襄,原本多数是与自己背道而驰的人群,变作同路而往。依旧是不在少数的布衣文士和数之不尽的可怜难民。

司马毅又同张春华感慨,“这些人定也如同向往许都一般,向往荆襄。我从前就知晓荆襄刘表在乱世中虽不杰出,但治理荆襄还算得当。以及,收容了一位以仁治天下的英雄豪杰,定也有不少人想去投靠这位英雄豪杰。”

这些倒是张春华不太清楚的事情。张春华不慌不忙地反问:“你说的那位英雄豪杰是谁,竟能与荆州牧刘表匹敌?”

司马毅郑重其事,回答:“自然是刘备刘皇叔。”

“可据我所知,他也并不杰出。”至少在张春华所知晓天下大势的这些年,刘备除了逃亡,就是在不停地投靠其他人。

先是在小沛收留吕布,而后被吕布赶了出去,投靠曹操。因为有诛杀曹操之意,转投袁绍。后来,袁绍败了,他才投向如今的荆州牧刘表。

对于张春华的质疑,司马毅笑笑不解释。他总不能告诉张春华,自己知道刘备未来会成为鼎足于天下的三方之一。

正当他难得在张春华面前故作高深一番,前方忽有几个文士、仆僮仓皇往回跑,大叫着:“前面、前面鹊尾坡有匪寇横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