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城往园子里扫了一眼,并没看到春儿的影子,便侧身吩咐下人道:“去把她叫来。”
此时沈随随行的侍卫在沈随身边耳语了几句,随后沈随抬手制止道:“不必了,本王有急事要去处理,就先走了。”
秦城自然不敢怠慢,同赵氏一起送沈随出门。
沈随跨马离开,走出一段距离后侧身吩咐道:“本王去兵部拿调令,你现在就去兵营抽调人手,选出二百精兵过去,务必保证祯国王世子顺利抵京。随行再派两位军医过去,为白大人诊治。”
属下点头称是,随即调转马头去办事。
沈随骑在马上,稍微有些心神不宁。
方才匆匆一瞥,在卫国公府好似看见一个身形背影与春儿极为相似的人,只是他不敢笃定地上前相认。
这段时间他总是恍惚,感觉自己好像是见到了春儿,但最后都是看错了人。
春儿离府已经一年了,沈随实在想不到她那样娇弱的女子如何才能在外生存下来。
每每想到此处,沈随心中便有一股焦躁不安的情绪升腾,身下的马儿似是察觉到他的情绪,扬起前蹄嘶鸣一声,沈随握紧缰绳将马制服,随后继续去办正事。
只是冷风呼啸,总是吹不散他心头的火。
-
等卫国公夫妇二人再回来,宴上众人便纷纷告辞了,本身这些人来也不是真为了吃喝,都是为了见一眼秦妙菀,眼下见过本人,便都心满意足了。
永平伯爵府是最后离开的,王氏拉着春儿的手一路走到马车旁。
嘱咐的话已经都说了很多,此时祖孙二人只是静静握着手,王氏红着眼眶,直到上了马车才叫眼泪落下来,春儿则是强忍着泪。
她回到国公府给她准备的房间中,丫鬟们端来热水为她洗漱。
晚上躺在床上,闻着陌生的熏香味,春儿一边思念着怡心居中安逸的生活,一边回忆着王氏对她的教诲,可脑海中闪过最多的,还是今日见到的沈随的侧脸。
她原以为一年过去自己应该平静很多,却不料再见到沈随那一刻,她的反应竟如此之大,幸好没被人看出端倪。
春儿几乎一夜无眠,次日一早在屋内用过早饭后便被赵氏叫了过去。
秦城上朝去了,赵氏身边坐着秦妙菁和秦弘,见春儿进来,秦弘起身只行礼没喊人,秦妙菁则是连起身都没有,甚至还哼了一声。
赵氏见状赶紧道:“你这孩子,越发的没样子了,在自己家中也不可如此无礼,快向长姐行礼。”
赵氏越是这么说,秦妙菁越是不高兴,从前她是国公府唯一的女儿,现在忽然冒出来个长姐,她自然难以接受。
“什么长姐不长姐的,娘不就只有我一个女儿吗?”
秦妙菁这话里明显带刺,赵氏只轻声道:“你这孩子,越说你还越起劲了。”
赵氏明显没有要约束的意思,春儿看得出来秦妙菁不是个有心计的人,而赵氏明显工于心计,怕是背后没少给秦妙菁拱火。
听到她的话,春儿并不恼怒,反而躬身给赵氏行礼,随后道:“女儿刚回家中,与姐妹兄弟都不熟悉,妹妹对我感到陌生也很正常。”
这话说的不卑不亢,令赵氏对她有些侧目。
她原以为春儿那样的过往,会让她变成一个肤浅之人,却从没想过她是现在这样的性子。
赵氏笑了笑,随后说道:“昨日府上人多,闹哄哄的,今日给你介绍一下家中的其他孩子。”
赵氏指着秦妙菁和秦弘:“菁儿小你两岁,弘儿刚满十五。”
方才闹了那一通,现在才到正经介绍的时候,春儿朝着二人行礼:“菁儿妹妹,弘儿弟弟。”
秦妙菁依旧是不情不愿的弯了弯膝盖,随后赵氏道:“菁儿在家中住不了多久,秋天便要出嫁了,你们姐妹二人要好好相处。”
春儿点头称是,赵氏对着秦妙菁道:“你长姐刚刚回京,对京中很不熟悉,你若是去赴雅集或者同小姐妹相聚时要带上你长姐,尽快让她熟悉京中的气氛。”
秦妙菁自然不愿意这么做,只是还没来得及反驳,就被赵氏凶狠的眼神瞪了回去。
赵氏很少这样严厉的对她,秦妙菁立刻乖顺起来。
秦弘还要上书塾所以就先走了,春儿也起身告辞,待二人走后,秦妙菁不情愿道:“母亲,你明知我不喜欢她,为何还要事事都带着她?”
赵氏冷冷道:“难不成事事都要我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