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被阴郁大佬缠上了怎么破! > 第1章 【被缠上的第一夜】

第1章 【被缠上的第一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被缠上的第一夜】

暮冬时节,夜鼓已四更,祠堂的拱角檐头处,点缀皑皑素雪,一片沆砀的雾凇之下,隐约可见堂内通明清湛的灯火。

支摘窗内,远处供奉赵家列祖列宗的灵牌,近处,瑞金兽炉的炉顶处,暖香袅袅升起。

侍婢锦时叉着手,静候于女郎身后,女郎跪坐于翡翠色的蒲团上,近前是一只描金戗漆的如意云纹长案,案角处置一佛经,她静坐案前誊写经文。

台上的桐油烛,俨如一枝椽笔,悄无声息地白描着一道秾纤婀娜的倩影。

女郎螓首处绾着单螺髻,娇容若芙蓉,翠眉若柳叶,眉庭之间萦绕着一丝孱弱之色。身上着一席藏青色窄褃褙子,外罩白狐围氅,内衬淡罗缎绣襦裙,胸前束以雪色绦带,包藏住玲珑姣好的身段。一行一止间,衬出江南水乡美人所独有的婉约韵致。

慕美之心,人皆有之,锦时对女郎无端生出一丝亲近,这一份亲近当中,亦裹挟着一份畏怯。在护国公侍候十余年,她同女郎并不算相熟。

先前,锦时在大姨娘岑氏身边做事,半个月前,临安发生一桩大事——东宫太子行将纳正妃,娶得正是护国公府大小姐,赵乐俪。

大小姐虽是嫡出,身份矜贵,不知什么缘由,过去十七年以来,一直住在离临安千里的姑苏城。大夫人在大小姐六岁时,不幸染疾辞世。大小姐身边,只有原先侍候在大夫人身边的陈嬷嬷,两年前,陈嬷嬷也因病故去。

护国公这边,俏媚姨娘环侍,膝下含饴弄孙,自然无暇顾及远在姑苏的大女儿,也就一直没有要将她接回临安的打算。

因太子下聘,兹事体大,护国公这才记起自己放养于姑苏的大女儿,心急火燎地遣人将其接回来。

许是身边无人照拂,庄子上凄清静谧的氛围,养就大小姐清冷娇弱的性子,锦时侍候已近半个月,几乎未曾听女郎主动说话。

除了今夜就寝前,赵乐俪搴开耳房的柳青色门帘,仪姿温静:“我能否去祠堂,为母亲抄写佛经,过了子时,便是她的忌日。”

女郎的嗓音,沉静而柔韧,拥有与娇弱身躯不同的柔韧,俨若一块通透宝玉。

锦时听得心旌摇曳,同时犯了难尴,明日是大小姐出嫁的日子,大姨娘那边交代过,出于礼俗,今夜姑娘并不能外出。

女郎眉眸水光涟涟,道:“半个时辰就好。”

鬼使神差地,锦时同意了,去库房取来祠堂的锁匙。

落雪纷飞,溶溶夜色朝着深处走,半个时辰过去,锦时意欲提些醒,一抬眼,却是望见一位仆妇,趋步至她的跟前,谨声说道:“公爷回来了,在常松院里等着姑娘。”

锦时微滞,旋即踅身通禀:“公爷遣人带话,有话与姑娘商榷,请姑娘回院子罢。”

抄写佛经的女郎,徐缓放下紫毫笔,锦时将暖手炉递呈予她,一路侍奉她回院子。方抵院落,赵乐俪稍稍止步,将抄写好的佛经递给侍婢:“将这些烧了罢。”

锦时很快明悟过来,大小姐这是不让她蒙受护国公的责咎。明面上一句赘语的话没说,举止之间,却流露出一种沉熟的人情世故来。

锦时心中有些触动,领了命,速速离去。

-

赵乐俪回至院庭之中,搴开高低错落的一围绒帘,这个动作,牵动旁侧的苍莨色长缎穗子,发出颇有节律的声响,也恰好惊动在屋中静候久矣的人。

赵闵负手而立,长伫于窗棂前,整个人已然等得有些不耐,这一会儿,见着来人,他按捺住面容上的不虞,换上笑颜,等女儿告座,自己坐了下来。

“明日都是要出嫁的人了,今夜怎的还往外处跑?”赵闵关切地问。

赵乐俪低垂狭长的眼睑,眸色纯澈:“女儿事前没有通禀,让父亲担心了。”

父女之间,十余年不曾见,并不算有多亲近。在目下的光景中,赵乐俪很清楚,父亲这般亲昵唤她,不过是一种讨好,一种拉拢。

想当初,赵闵听信大姨娘的话,说自己的命格冲撞了他的官途,他能毫不留情地将她送去姑苏。今刻,又因东宫一纸婚书,他将自己带回赵家。

赵乐俪秾纤夹翘的鸦色长睫,低低地垂落下来,掩落下一丝恹嫌和漠冷。

畴昔,赵闵不过是徽州歙县东衙一个县谕,从七品官秩。母亲慈氏是翰林院太傅嫡长孙女,阀阅煊赫。当年,为了嫁给赵闵,母亲不惜与慈家断了来往。娶了慈氏女后,赵闵仕运亨通,短短一载,先是入觐留部,迩后,考选临安道监察御史,官秩正三品,后来,官家赐府封爵。

一言蔽之,若未有母亲背后的襄助与撑持,父亲不可能有今番这些造化。

只遗憾,赵闵已经忘却初心。

这厢,赵闵道:“能得东宫垂青,这是你的造化了,若是不出任何意外,太子日后定能得登大宝,这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事,你应当是明晓的。”

赵乐俪道:“女儿知晓。不过——”

她疏淡地掀起眼睑,扬起一张瓷白玉腻的面容:“昨晌置办嫁衣时,听岑姨娘说,这一桩婚事,本不该落在女儿身上,是父亲突然改变了注意。”

赵闵闻罢,觳觫一僵,心下窃自斥责岑氏嘴碎。

太子求娶护国公的女儿,确实并未钦定赵乐俪。赵闵与岑姨娘所出的女儿,赵芷,正好到了适婚之龄,岑姨娘希望能让赵芷嫁入东宫,但被赵闵劝阻下来了。

圣上龙体抱恙,近来早朝之上,常是太子在垂帘听政。内廷之中有风声传来,说是太子三日前夜半回宫,在内殿的帐帘里,发现悬挂有一个血淋淋的人首,那是一位良娣的头颅。

此事一出,朝野震动。

皇城司与御林军彻查东宫,并及周遭宫殿,并未发现凶犯一丝一毫的线索。询问当日值夜的宫人,却称,东宫之中并未有人出入。

能将行凶一事,做得如此天衣无缝,且在皇廷之中,来去自如,众人不约而同想到一个人。传闻此人,天生就是邪物,大璋国人人闻风丧胆,官家悬赏百万枭其人首,但是,无人能幸免于难。

赵闵绝不希望赵芷卷入朝廷党争之中,更不希望她被邪物盯上,思来想去,他决定牺牲大女儿。

赵闵慈蔼地笑了,道:“素素说得哪里的话。你要乖乖听父亲的话,父亲一切都是为你好,你明白吗?”

赵乐俪点了下螓首,唇畔噙着浅浅的笑,不再追溯:“女儿谨遵父亲的教诲。”

看着女儿那一张娴静的娇容,赵闵的容色变得有些复杂,她真的越来越像是她的母亲了。

有那么一瞬间,赵闵到底动了一丝恻隐之心,嘱告道:“明日大婚,到了晚上的时候,你绝不能像今夜这般,随意四处走动了,明白吗?”他顿了顿,“东宫,到底不比公府安全……你要保护好自己。”

赵乐俪抬眸,眸露一丝惑意。

她觉得父亲的口吻很古怪,仿佛有一些话,行将付诸言语,但囿于什么顾虑,最终未道出口。

赵闵离去后,已然是快五更夜了,雪势逐渐加深,细碎的雪点砸在窗畔处,声如蚕食桑叶,石击深潭。

赵乐俪将支摘窗逐一关上,行至妆台前,摸出一只锦纹奁盒,将里中一些物什,静静地纳藏在袖裾之中。这是慈家的姨母,嘱托她带在身上的东西。赵乐俪永远都铭记着,自己此番回临安的目的。

-

入冬的白昼,总是来得格外得晚,赵乐俪醒来时,穹空仍旧一片漠漠昏黑,尚未破晓。她推开纱窗,朝外睇去,府内高高悬挂起大红灯笼,四处彰显一团洋洋喜气,隐隐约约间,还能听到爆竹声响。

宫里派遣了专门的宫婆,恭侍双侧,为她悉心地梳妆更衣,仪仗十分盛大繁复。

篦子梳过她犹若绿云扰扰的青丝,簪高髻,戴凤冠,束钿钗,钿钗镶以琳琅满目的琉璃、翡翠,这是东宫妃子当中,最高品级的征象。

另两位宫娥则侍奉赵乐俪穿衣,内衬是对襟齐胸长短衫,中间是海青色大袖衫与软翠色百迭裙,最外面是一席云纱霞帔,前襟双侧和袖裾处,用蚕丝绣了一圈金边。

花钗青质连裳,青衣革带韈履。

烛火招摇潦烈,戗漆铜镜之中,明晰地映照出女郎姝色无双的一张娇靥,她毋须过多着力,轻描淡写地静坐在暖榻之上,一阵遗世而独立的出尘气质,便扑面而至。

尤其是,赵乐俪抬起螓首的时候,一缕鎏金日色,透过窗格偏略斜照下来,髹染于她的肌肤之间,整个人朦胧得几乎腻出一片皓白宁谧的光来。

不论是锦时,还是宫婆,目睹此状,俱是惊怔在地。

一座凤舆已然静候在公府前,在宫婆的拥簇之下,赵乐俪坐了上去,一路穿过熙攘喧嚣的御街,途经大庆门与通衢汴河,顺遂通过大内,最终,在一座雕梁画栋的宫殿前驻停。

通往东宫的跸道,如绞索般漫长,宫娥搀着赵乐俪缓慢行走。

跸道两侧皆是文武百官,他们听闻太子妃,乃是姑苏城首屈一指的绝色,不由生了些许好奇心,仰首遥瞰而去。

女郎的真容,掩在棠梨色的盖头之下。

料峭的风轻轻吹过,珠翠相击悦耳,赵乐俪的行相影影绰绰,外人依稀窥见一些轮廓。

留白恰到好处,反倒衬其仪容,美得荡魂摄魄。

教坊的一众乐倌,开始奏起管竹丝弦,赵乐俪踩着嘈嘈切切的乐声,沿阶而上,快要抵达东宫正殿之时,她看到了太子。

与预想的威严峻冷不一致,太子峨冠博带,面容和煦,举手投足之间,颇有一种文士的风骨。

太子为她行册封之礼。

礼毕,她便被延请入未央宫,宫婆扶着她坐在一张柔和绵软的喜褥之上,隔着红盖头,喜庆的礼乐声淡去,赵乐俪逐渐听到一些宫娥的窃窃私语。

“听说太子妃年十七,今夜会不会就轮到她了?”

“娘娘生得特别好看,只遗憾福薄,想着被那个邪物蹉.跎,我真的替她感到可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