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公有些为难“大人,光是记录书册的档案就有十余本,再加上借书还书的记录册,您一个人看不过来的。”
晏宁礼貌笑道“劳烦刘公公了。”
见晏宁是这个态度,刘公公摆了摆手中的拂尘,冲几个小太监使了个眼色,几个小太监去了内室。
没一会儿,众人就搬出了一堆泛了黄的书册,有的上面已经积了灰,重重地砸在地上在阳光的照射下可以看得清晰空气中飞舞的灰尘。
飞尘扬起,刘公公打了几个大大的喷嚏,随后不好意思地冲晏宁笑笑“大人,这些记录档案许久未曾拿出来过都落了灰。”
晏宁笑笑“无妨。”
随后她向几人说道“还请各位准备着,之后劳烦各位与我一同盘点书册。”
几个小太监面面相觑,刘公公率先应下“谨遵大人的命令。”
晏宁点点头,拿起一本书册,重重的墨香混杂着尘土的气息扑面而来,名册是按照时间记录的,记录得很详细,每一本书的入库时间及书籍作者种类的相关信息。
只是因着按照时间入库摆放的,有些书堆放在库房的最里面,摆放得毫无逻辑,寻找起来耗时耗力,毫无章法。
晏宁要来了笔墨纸砚,幸好前世为了搞学术研究经常泡图书馆,对图书馆的整体摆放颇有研究。
她迅速将馆内的记录的名册迅速翻看一遍,大概了解了馆内所有藏书的名目种类。
随后她将书目草草地分为【历史,人文,科技,医理,杂书】五大类。
做完这些已经差不多两个时辰,晏宁站起身揉了揉发酸的肩膀,去寻其他人。
刘公公和几个小太监在藏书阁外靠着柱子偷懒。
“师傅,您怎么由着她去查那些书册名录?她要盘点,这藏书阁那么大,这么多书,哪里盘的过来。况且好多书都借出去,我们都没收回来,都不知丢了多少书了。”小明子胖乎乎的脸发愁地拧成一团。
刘公公用拂尘敲了敲小明子的帽子,嗤笑一声“你懂什么,那么多书她能盘的过来吗?只不过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罢了,等她过了这个兴头,自己就放弃了,之前多少守藏史不都这样,咱们见得多了。”
小路子谄媚地献殷勤的给刘公公捏着肩膀“公公说得有理,只不过她一个姑娘家,我们不搭理她便是了,公公你何须对她如此恭敬。”
刘公公斜了一眼小路子“她是陛下钦点入仕的,谁知道背后靠山是谁,若是得罪了她,不知道会招来什么祸事。”
刘公公用拂尘隔空点了点几个小太监“你们几个也是,她有什么吩咐,恭恭敬敬应付过去便是了,等过几天她也就自己知难而退了。”
几个小太监点头道“公公教训的是。”
晏宁笑得摇摇头,故意轻咳了一声,引得众人注意。
刘公公面上立马换上一副殷勤的笑“大人,可是有什么吩咐。”
“名录我已经粗略看了一遍,还劳烦各位帮忙一同整理,重新造册。”
刘公公面有难色,手心拍手背,看似无奈却十分精明地说道“大人,我们就这几个人,实在是忙不过来。”
晏宁笑道“刘公公,朝廷明文规定,藏书阁的书要五年一盘点重新登记入册,我看上一次盘点还是十年之前,这不符合规矩吧。”
“晏大人,这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那书那么多,多一本少一本谁能看得出来呢,您说呢。”
晏宁扫了扫一脸精明的刘公公,知道搞定这群小太监须让刘公公先心服口服地为自己办事。
她眼眸转了转,轻轻抬眼,淡淡开口道“刘公公,史馆细则第二十八条五款规定:藏书借出须三月内归还重新登记,若未及时归还守藏史须催还,守藏史未催还,超出归还时间每月罚百钱,超过三次则罢免守藏史。”
刘公公脸上的笑消失了,他嘴角抽了抽,眼中露出一丝冷意“大人说这话是何意。”
晏宁浅笑开口,无比温柔“刚刚在翻阅书册借还记录的时候,看到还有一年前借出未归还的书册,若是这样算下来不知道要罚各位多少银钱,是不是其中还有人因着这事应当免去这守藏史的职位呢。”
几个小太监听到晏宁这话,惶恐的四目相对看了看,不觉有些害怕,生怕晏宁会拿自己第一个开刀。
刘公公冷笑“晏大人这是来兴师问罪的?若是晏大人追查,自可查了去回禀秦公,全罢免了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