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间小店就藏在古玩街的尽头,门头非常小,看着也就能通过一个人。
胖子那样健硕的体型,得侧身吸着肚子进去。
门顶上挂着一个不大不小的中式牌匾,上面写着四个简体汉字。
一个小店。
外表看上去平平无奇,甚至可以说有些寒酸,不过穿过小门,又走过一道走廊之后,他们眼前的空间瞬间豁然开朗。
里面的规模远远超过了那小小的一道门。
店里头看不到任何一个工作人员,只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古董。
各种金银玉器、清花瓷瓶就大剌剌地放在黄梨木架子上,纪初桃甚至看到角落里还摆着许多铜器。
先不管这老板卖的东西是真是假,光这偏居一隅的悠闲和反差就足够勾起他们的好奇心。
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
能在闹市中开一家古董小店,店里面还没有什么人。
吴邪突然有些感同身受,直接梦回吴山居。
想他的吴山居也是开在西湖景区里,每天也一样连个鬼影子都看不见。
能不能开张全靠缘分。
当然,有这种感觉的不只是吴邪,还有一脸感慨的胖子。
“他娘的,这地方跟吴山居还真像啊!”
纪初桃原本还在聚精会神到处观察这里的布局摆设,听到胖子的话瞬间也想到了每天空空如也的吴山居。
眼底有笑意一闪而过。
感觉到胖子话里的嘲笑,吴邪下意识开口辩解。
“我的吴山居门头大多了好吗?”
他们的声音不小,惊扰了屋里头正在擦拭一件明青花瓷瓶的人,他小心地放下手中的瓷瓶,伸手拨开通往前边的玉坠门帘。
碎玉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金玉之声。
循着声音望去,只见一面挂着碎玉门帘的门已经打开着,一只苍白瘦削的手撩起了珠帘。
珠帘半拢,一个满头白发的男人从后堂走了出来。
他的白发如同雪花,没有一丝杂色。
微微有些偏长,随意地扎成一个丸子顶在头上。
这人的长相秀气,面上没有一点皱纹,看上去年纪应该不大,充斥着一股文弱的书生气。
但和他外表十分不符的是这人开口说话的声音。
“老子这店门头,难不成很小吗?一群没有品味的叉叉。”
声音十分沙哑。
像砂纸打磨毛刺突出的破旧墙面一样,让人听了就十分难受。
而且他这话说的,让胖子一下子就火了,怒从心起,直接开骂。
“你他娘的说谁叉叉,还没有谁敢这么和胖爷我对骂,你才是傻叉,你们全家都是傻叉。”
那男人好像没听见胖子的骂声一样,一点也不生气。
那双褐色的眼睛在他们四个身上扫视了一圈,最后又落在胖子的脸上,直言道。
“除了老子,老子全家都死绝了,你想骂就下去骂,正好也帮我骂了。”
这人不按套路出牌!
胖子一瞬间的有些懵圈,但他毕竟身经百战,很快就反应过味儿来。
这人肯定是油盐不进的那种人。
正当胖子还想继续开骂,纪初桃忽然拉了他一把,微不可见地摇了摇头。
他们是来买东西的,又不是来上门干架的。
“老板,我们想给长辈挑一些泰国本地的古董,寓意吉祥的,有什么能拿出来开开眼的吗?”
泰兰德本地的瓷器并不算出彩,现在大部分能留下的真货大多都是明清时代中国销过去的外销定制瓷。
其中乾隆到光绪这段时期,销往泰国的瓷器大量都是佛教题材,以及诗文题材。
这种题材在国内都比较少见。
尤其是诗文青花瓷,就是当时国内为泰国五世皇马哈朱拉隆功专门制作的。
现存的这些外销瓷很多都在边沿或底部包着铜口或银口。
国内极少见这种包边瓷器,所以如果恰巧碰到品相优秀的,那收藏价值也会颇高。
再往前数,元明清前出现的瓷器或铜器陶器,都算得上是泰国的国宝,基本没有流露在明面市场的。
纪初桃话说的很客气,那白发年轻人看了她一眼,倒没有说出什么不中听的话,只是转身到架子上去拿东西时,还是小声嘀咕了一句。
“小丫头长得这么漂亮,怎么也那么没眼光,选什么不好选泰国的东西,这破地方能有什么好东西。”
他们四个是什么人,每个都是圈子里的极具名头的好手,虽然都没有纪初桃的听力好,但比普通人还是强上一块。
这白发年轻人的嘀咕怎么可能听不清。
再说他这嗓子和破锣一样,比七八十的老头子都不如。
这个人真是嘴贱异常!
胖子大手在空气中狠狠挥了挥,然后龇牙咧嘴地冲三人挤眉弄眼。
纪初桃抱着小哥的胳膊,笑得眯起了眼。
小店暗藏乾坤,里面空间大得惊人。
穿过层层的黄花梨架子,四人跟着白发年轻人走到了最后面靠着墙的一面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