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诩已经是太常寺乐工。
在众多的应征者中,谭诩是脱颖而出的。他容颜娟好,技艺精湛,在律吕一道上天资卓绝,选他绝对是公正公平的,倒是顾及着他武陵郡王大舅子的身份,实在不好意思让他做一介乐工。
谭诩坚持,他喜欢做这个,没有不好意思,就成了太常寺乐县院下的一位普通的乐工。
这差事原本是再清闲不过了。太常寺乐工专掌祭祀之礼乐,一年能有多少事呢,一年大半的日子就是来衙门点个卯而已,只是这段时日被教坊司缠上了。
太常寺掌礼乐仪制,收纳天下曲乐,制定乐谱,教坊司演奏乐曲便时常向太常寺请教。
明年是元熙帝八十大寿,宫中多夜宴,求新曲,这请教就多了一些。
天黑透了,一丛一丛的人走出衙门,谭诩一人独行,不断的被人邀约夜饮,谭诩含笑着,拘谨着一一拒绝了。
“仲弘。”
谭诩字仲弘,宋惊羽在衙门里以字称呼他。宋惊羽也做了一个乐工,等着他,邀他同行。
谭诩无奈的回绝宋惊羽的邀请,道:“我要回家了。”
宋惊羽已经走过来了,道:“那我上你家马车,我有要事与你说。”
什么要事呢?
宋惊羽上了马车又不说。
谭诩一眼不眨的盯着宋惊羽看。
“沈菁过继了他长兄之子,他有了儿子。”
沈菁也给宋惊羽下了帖子,今日中午让长随罗七送过去,送给宋惊羽的帖子是另外措辞的,直接的写了沈菁有了儿子,而且这个儿子今年已经十二岁了,请见诸位叔伯。
宋惊羽在沉默中略过了沈菁要做寿的前情,说了重点。
“哦~”
谭诩看似没有反应,只是收回了看着宋惊羽的目光。
宋惊羽追着谭诩的视线,只能看到谭诩白皙娟秀的侧颜,痛扼道:“你心软了,软向了他是不是?我明白沈菁的作为,他有了儿子暂时就不会娶妻了。”
沈菁就是情敌,宋惊羽话语里也没有给沈菁留面子。
谭诩倏然转了回去。
谭诩心中是无语的,他的心是正直的,一个男子若是倾慕男子,自然就不该去招惹女子,这一条应该作为理所应当的正理,但是显然,沈菁与宋惊羽都把这一条作为向他求欢求爱的筹码了。
谭诩心中的正理没有宣之于口,被宋惊羽这样追问着,谭诩的眼睛都还是清澈黑亮的,道:“惊羽,你的母亲闵夫人是因何亡故了呢?”
宋惊羽的母亲闵氏,一开始说是被宋惊羽的父亲宋侃所杀,而且这个说法是闵家人告上官府的,当时的知县就要把宋侃收监,宋侃不服,拘捕,因不愿身陷囹吾服毒自尽了。然而宋侃一死,开始的说法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更加硝烟尘上,说宋侃和闵氏是如何如何的不睦,两看相厌,最后宋侃怒而杀妻,宋惊羽的祖父也有包庇之罪,被逼得自尽。此案上达天听,当时还没有册封为储君的皇长孙,就是现在的皇太孙亲自下场给宋家翻了案。
皇太孙力保宋家,案子是黑的也得洗成白的。所以真相究竟如何?
宋惊羽一腔的愤恨是宣泄出来了,道:“当年自然是诬告。我的外祖父没有儿子,只能按着宗法认下了嗣子。按照湖州的风俗,独女与嗣子可以平分家产,我那舅舅是为了一半的家产诬告了我的父亲。”
告倒了宋侃,闵家的舅舅就可以拿回那一半的家产。
所以那一场纷争,不是在为闵氏伸张正义,而是庞大的财产争夺。
“我想也是。”
谭诩没有把宋惊羽的父亲想象成杀妻的大恶之人,只是为宋惊羽的母亲闵氏可惜道:“闵夫人,桃李之年而逝。”
宋惊羽发愤的情绪被谭诩轻语之言压制。
语虽轻,其情伤!
宋惊羽身为其子,也去追溯过往事。
宋惊羽的母亲闵娴,性情骄矜,美貌多才,嫁了一个丈夫,丈夫却好男色不爱女子,在深宅内院中的孤寂,无人可诉,无人可以理解。
是呀,就是宋家的诸位老仆,都说闵氏是钻牛角尖了,自己看不开,最终招致了宋家的败落,是宋家的罪人。
在那些老仆们眼中,一介女子,住在大院子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坐拥庞大的嫁妆,仆役成群,这日子不好吗?丈夫不回家,也清静不是吗,还省得伺候男人了;丈夫不爱女子,也没有纳小老婆生出一堆庶子女来让妻子操心,不省心吗?且宋侃不是一次家也不回,他履行了传宗接代的责任,和闵娴有了孩子。闵娴也是幸运的,头一胎就生了男孩,儿子都有了,这样的人生不够圆满吗?
为什么要抑郁而死呢?
因为闵娴是个人,她的出身,她身为独女自小受到的关爱,她拥有的财富与学识,让她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她理应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与渴望。
嫁了一个丈夫,不爱女子,每次行房都是勉勉强强,当一个男子对女子的□□都没有什么兴趣,就不要指望他在生活中有多少的体贴和敬重了。
在这场婚姻中,闵娴受到的委屈和憋屈,是她女性意识的觉醒,而这样的觉醒在当下的环境中,是不合时宜的,觉醒又无力抗争,就成了痛苦。
怀了孩子,不是闵娴在深宅内院中找到的寄托,而成了她的催命符。
宋侃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传宗接代的责任,更加不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