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磊落豁达之气。
众人说了一圈,又传到郑可贤身上,郑可贤笑道:“不瞒各位,谭家的女儿,公主与我,是已经见过了,那时候谭家买的胡马被胡人盗走,你们都知道的,与默特胡人议和,是唐老与我的陈情,出了这样的坏事,我家就插手了,当时把谭家人接去公主府住了几日,公主与我一旁看着,谭家的女儿,摸样和性情儿是难得的好,思量了数月,此次来雅溪,就是想为孩子聘下此女,我们远来不知礼数,还想请问各位,你们这里,为爱子求婚是如何行事的?各地的风俗不一,我们当然是入乡随俗的,还请各位不吝赐教了。”
郑驸马这样的谦逊,就表示了郑家不想用金银权势砸开谭家的大门,郑家迁就谭家的家境,是要按照当地同等平等人家为儿子聘婚的礼仪来办了。
一位张氏的乡绅笑道:“郑大人与谭家的家主尚未谋面,第一次上门,就要带上八样礼,显示诚意了。”
至于哪八样,在场所有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出主意。
首先是茶叶,第一次,要送红茶,不是送绿茶。
雅溪人不善饮酒,送的酒不要太烈了,不然宴席上你家把未来亲家灌倒了,怎么好好说话。
谭定的字些得极好,郑家可以投其所好,送一方好墨。
先有谭家的妇人辛苦生养,才有你们郑家的媳妇啊,所以要备一份燕窝阿胶等妇人滋补之物。
谭家的儿子明年要参加秋闱,图个吉利,要送年糕和粽子。
谭定的双亲高堂俱在,郑家要表示问候之意,送两盘长寿面。
最后,是要为谭家的女儿,准备两匹时兴的布料,和一根簪子。这个簪子,不求贵重,最好是儿子的母亲,就是公主殿下,用过的旧物了。
郑可贤一一采纳,有了一样,郑可贤在当场,就吩咐了人去采买,最后说到布料和簪子,郑可贤莞尔一笑,道:“殿下虑到了,这两件倒是现成的。”
说罢,两个仆从捧出东西,布匹不多,就是两匹,一红一绿,有寓意吉祥喜庆的纹样。
一支凤衔牡丹的白玉簪,玉质洁白莹泽,寸余的簪头,以圆雕、镂雕、浮雕等技法相结合,作一衔牡丹之凤鸟,尖喙细目,长颈回转,背负牡丹花枝,牡丹灼灼盛开,更添几分娇艳,簪身打造成一根尾羽,弯起一段优美柔婉的弧度。凤鸟乃古之神鸟,寓意祥瑞,牡丹为花中之王,寓意富贵。
郑可贤拿起簪子,添了几分伤感,道:“这是太子妃殿下在世时,为公主殿下画的样式,寻了好玉做出来的。”
前面七样礼迁就了谭家的家境,最后的簪子,还是显出了郑家带着一半皇室血统的尊贵来了。
谭家的见面礼备好,宴席就结束了,众人一起送了郑可贤和郑焞出丰和楼,三百名公主府侍卫已经立在马边等候,不说郑家父子是怎么出众的人物了,只这三百侍卫,个个五官端正,身高腿长,年纪还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壮,身上锃亮的铠甲折射着太阳的金光,三百人如一人,整齐划一的上马,左手佩剑右手执鞭,军容肃穆,就很让人震撼了。
雅溪县城到映珠村的道路,已经清道,清道之时,就是把郑家具体何时要去映珠的消息,散布到十里八乡了啊,冬天大家也不嫌寒冷,沿途的百姓都站在道路两旁,或者近旁的山坡上围观。
三百骏马及三百昂扬的侍卫奔腾而过,合在一起也不及郑焞那一番鲜衣怒马,飒沓如流星的风姿了。
映珠村口,谭氏的男丁们,沿着大台门雁翅一般的站立开来,首先看见了郑焞的坐骑郑明翼,就锣鼓齐鸣,礼炮隆隆的开始了。
大俗即大雅吧,郑家父子和谭氏父子在鞭炮的青烟中会面,两位父亲,先郑大人,秀才公的称呼一个来回,谭定愧不敢当,请郑可贤称呼其名。郑可贤也说自己年长十岁,让谭定呼他为兄就好。
那就阿定,郑兄的,换了称呼再叫了一回,两位父亲并肩步行的走到谭定家里,沿途交谈亲昵,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是相交十年的至交好友呢。
三百侍卫散开,把映珠村围了一圈。谭氏族人用簸箕装了馒头分散给附近来围观的百姓,谢谢诸位来凑个热闹,请诸位散了吧。
众人拿着馒头,好话又说了一箩筐,才三三两两的结伴着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