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虞通过子系统直播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她当时实在有些担心唐玥会同柳振锋发生争吵,好在两人到底都是有分寸的,还是忍住了。
随后,就是‘柳聿月’沙场阵亡,太平公主‘为夫报仇’,提着一杆银枪在北戎军队里杀了个三进三出,斩下了新任左谷蠡王兀术骨的头颅,雍军士气大振,大胜北戎军队。
待捷报传回上京,圣人龙颜大悦,在早朝上直接说出了“吾女肖似平南王。”的话语,并表示要在太平公主回来后为她加封。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但没过多久,又一份捷报传来,太平公主重伤新北戎王那柔齐,活捉其长子那提真,大军剿灭北戎军队三十余万。这下子,所有人都闭嘴了。此役之后,北戎元气大伤,至少十年内掀不起风浪了。
皇帝更是扬眉吐气,他下令大军班师回朝,并在朝会上他再次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要授予太平公主组建亲兵队的权力!
在大雍,东宫的府兵建制为三千人,而亲王的亲兵建制为一千人,皇帝表示,愿意退一步,只给唐玥五百人建制的亲兵队。朝堂上吵了两天,还是同意了。毕竟连封号都加了,不是亲王也胜似亲王了,况且平南王当初的亲兵队建制有两千人,皇帝如今已是很克制了。
十日后,大军班师回朝。皇帝下旨,加封太平公主为太平卫国公主,加食邑两百,特授亲兵五百人,封定远伯柳卫为定远侯,主将柳振锋为昭武侯,副将张显慈为忠勇伯,副将柳聿月追封为承信侯,其余人等各有赏抚。
定远侯柳卫的加封明显是因为他是柳振锋的父亲,儿子爵位不好越过,所以才给他加封。但无论如何,如今柳氏一门两侯,风光无两,煊赫异常。
论功行赏后,皇帝又下旨令太子抚慰阵亡将士家属。
东宫,解禁了。
可此时,东宫里却没有什么高兴的气氛,相反,很是沉重。太子手里捧着阵亡将士的名单,额头青筋暴起,眼睛都红了。
“九郎、陆擎云、赵盛华。”太子一字一顿的念出了三个名字,“柳振锋……唐玥……吾不会放过你们的……”这三个人都是太子一系塞到出征大军里,镀金拿军功的,未曾想一个人都没有活着回来。
尤其是邱九郎邱炎威,自幼入宫为太子伴读,后又入了太子詹事府,与太子素来亲厚,说一句情同手足也不为过。
太子仰起头闭上眼,眼角滚落了一滴泪珠。半晌,他方睁开眼睛,快速地写了一封信,密封好,交给顺安,“想办法秘密送到张博望手里,切记,不要让母后知道了!”
顺安怔了一下,立即低眉顺眼道,“奴知道了。”
瑶华宫里,燕虞斜倚在窗边,看着窗外枯黄的树叶缓缓飘落,秋风瑟瑟,她轻声叹道,“风雨欲来啊。”
在她那里的历史中,因柳振锋已死,这次出征的主将是柳卫,此战依然是大捷,回来之后,柳卫被加封为定国公。那时候,太子并没有被第二次圈禁,但《雍史》记载,在封赏的朝会结束后,太子在太和殿和皇帝发生了剧烈地争吵——【帝斥太子曰:“不知礼乐,不行仁义,执迷不悟,不忠不孝,恐汝难承宗庙社稷之重!”太子泣曰:“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谀其君,臣、子之盛也。面誉者不忠,饰貌者不情。儿椎心泣血之言,父竟误儿!”言罢,拂袖而去。帝怒甚,疾书圣旨于案,笔走龙蛇,然书至半,忽停笔,长叹一声,遂收其半旨,纳于桌旁。帝倚椅而坐,良久无言。】
《雍史》没有记载那半份圣旨究竟写了什么,但史学家基本统一认为那是一封废太子的诏书。至于太子究竟有没有发现这半份圣旨,那就众说纷纭了,不过大部分史学家还是认为太子发现了这份未写完的诏书,因为在这争吵发生的半年后,太子逼宫谋反。
今日下午,夏花告诉她太子入宫了,不知道和皇帝说了什么,走的时候神色很差。这让燕虞的心里很是不安,可她没有任何办法。这是前朝的事,她只是一个后宫妃嫔,只能静静地看着,然后等待一个结果。
元光二十一年五月初二,以夜半时分的一个刺杀拉开了血腥的帷幕。龙武左卫指挥佥事邱邵秘密刺杀指挥使卢胜虎,夺取令牌后,伪造军令,与龙武右卫指挥使赵武鼎联合调动龙武卫包围了皇城。
太子端坐于东宫,一张染血的纸条递了进来。太子阅后,大笑三声,将纸条置于灯烛之上烧毁,“传令给汪文睿,让他按计划行动,还有,告诉舅舅,是时候进宫了。”
“皇后殿下那里……?”顺安忽然想起什么,询问道。
太子毫不犹豫的说道,“让赵武鼎调一队龙武卫围住翊坤宫,不许任何人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