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知,以往就是天气再冷,紫薇殿都没有上过火炉。
而御史们见状精神愈发抖擞,有人甚至能一口气罗列出近十条过错,中间还不带停顿,有理有据,一气呵成。
一番长篇大论下来,武明帝终于动容,从折子里抬眼。
彼时处于风口浪尖的广明县主,正在府内与人切磋武艺。
自离了渭阳后,李砚书基本上无用“武”之地。她方从素影房内出来,想着顺路便沿着回廊去了林希与林望所住的院子。
李砚书尚未入内,便在院外石子路上听到了刀剑碰撞发出的清脆铃音。踏步入内,果然是那二人在比试。
而见到自己后,那二人也是立即停手,双双拱手道:“县主。”
也不知是不是林希说过林望,这次林望明显要比早晨时要规矩得多。
林希收剑入鞘。
李砚书道:“二位是王府贵客,不必多礼。”
说话间,李砚书目光落在了林望的剑上。刃身简洁锋锐,闪着银泽,里面似乎有无穷的生命力。
李砚书从那天第一眼见到此剑时,便直觉这是一把不可多得的宝剑。今日凑近一看,果然如此,只是有一点奇怪。按理说剑客的剑上或多或少都会带有杀气,但林望这把没有,干净得宛如山中遥瀑,望之驰骋,令人啧啧称奇。
而林望也察觉到了她的视线,主动伸手,道,“喏,给你瞧瞧。”
“此剑可有名字?”李砚书问。
“有啊,”林望微微昂起下巴,道,“上九天。”
“上九天?”李砚书爱不释手,问道,“有何典故么?”
林望摇头道:“没有,上九天是恩师所赐,给我时就叫这名。”
李砚书又看向林希那把剑,问道:“师姐的呢?”
林希还未说,林望则抢答道:“竟升仙。”
李砚书想了片刻,想问她们师父是何人,但一般这种游历江湖的剑客,如果想告知对方师出何人的话早在她们第一次见面就会说了。她们到现在都还没说,大概也是不想说。既然如此,李砚书也知趣,转而道:“李某唐突,想与二位姑娘切磋一番,不知可否?”
“啊?”林望神情为难道,“这……县主,刀剑无眼……”
“林姑娘不必担心,我自有分寸。”李砚书看向身侧的花笙,“阿笙,去库房取微重来。”
“微重?”林望微诧道。
但仅仅是诧异,而非疑惑。
李砚书诧异道:“你们知道微重?”
林望道:“嗯,师父以前与我们说过此剑。”
微重剑长二尺三寸,剑身玄铁而铸,比寻常的剑要重许多,乃李眭早期磨炼心性时所用。微重是李阿鼎早年间打战时所得,据说微重先主人是一个身材魁梧的九尺大汉,曾经也是雄踞一方的枭雄,只是战败之时自刎于万军之前,可敬可叹。
林望的话让李砚书惊讶之余更加好奇她们的师父到底是何方神圣?
而李砚书也把话说到这了,再加上林望本身也不是一个犹豫的人,顷刻间,她整个人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兴奋起来。
从她们下山之初,几乎一路都在听闻渭阳王的壮举。茶楼酒馆,大街小巷几乎都在说渭阳王是如何如何英勇无双,什么斩敌如切菜,攻城如探囊取物……总之,林望对这位大名赫赫的渭阳王那是崇向已久,李砚书虽然不是渭阳王,但她是渭阳王之女,这算是间接了了林望多日心愿。而且还能见到师父提过的微重,一举两得的事林望怎可能再拒绝。
李砚书时隔多年再次拿起微重,居然有那一瞬间像是回到了渭阳,就连风里似乎都裹挟了一丝独属于渭阳风沙的气息。
林望收敛神色,持剑而立,霎时院内的风都变得紧张起来。
“渭阳李晗,”李砚书单手持剑,剑身在月色下透着淡淡的寒光,“请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