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笑容回到叶霏帆的脸上,她看了看实验器材已经都按照规定被清洗、放好。
“都收拾好了?谢谢枫枫!”
她们走向门口,关灯锁门后一起走在昏暗的楼道里,就像这之前每个用完实验器材或实验室的周五。
“你接下来去食堂吗?”马上到楼梯口时,叶霏帆问道。
“不了老师,我直接回家。”狄枫和以前一样,保持着只有考试前一周才会留下来上晚自习的习惯。
“那注意安全。周一见!”叶霏帆了解她的这一点,没有多问。
“嗯嗯,老师,周一见!”狄枫停下脚步,和往楼梯上走的叶霏帆挥手道别。
教室里只有几个当天的值日生还在干活,其她人有些已经去了食堂,至于那些桌面上空空的、估计是已经回家或是和朋友借着周五出去玩了。
狄枫扫视一圈,没有看到学习委员的身影,便走到讲台旁边的桌子上,拿出晚自习的登记表,给自己做上不出席晚自习的记号。扫了一眼登记表,果然和以前一样,哪怕是高二下的期中考试、考完试后一周的晚自习出勤率也比平时要低。
叶霏帆回办公室放了教案后就去了食堂,今天没有她的加课,她可以提前去食堂吃晚饭。
楼道里的昏暗配上透过窗户打进来的橘黄,愈发让人产生时空的错乱感。
夕阳的光影模糊了视线,七中现代化的教学楼体被视觉神经弱化,她仿佛回到了七年前县城那栋摆满了书桌椅的逼仄教室里,她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冬天会漏风、夏天总是被蚊虫第一个侵入的玻璃窗边,和近百人一起尽可能地用尽考试后晚餐前的每一滴时间,埋头沉浸在各自来之不易的习题集里、边做题边静静地期待着要几天后才能出来的二模的成绩。
说来也巧,本来,她们学校虽然算是当县的重点高中,但教学资源却少得可怜。她当时做的题,还是自己从已进入师范大学、在七中实习的师姐那得到的去年七中的三模题。
那时的A市七中在全省正名声鼎盛,每年都能通过竞赛和高考双通道保送到四大名校不少学生,更是蝉联了省高考状元不少年。
而那时七中三模题中的压轴题,也被全省许多冲击top的实验班奉为冲高分段的经典。
至于前面的普通题,每道题也涵盖了多个易混淆知识点、是考前查漏补缺的宝典。同时,也是当年吃饭都困难的叶霏帆能获得的为数不多的除了本省高考真题和一模二模题外唯一靠谱、有效、有详细解析和得分点的学习资料。
那时的她也从来没有想到过,有一天,自己会站在笔下帮她飞向远方的资料“发源地”的讲台上,向七中如今的学子传授振翅高飞的秘诀。
其实今天感叹的缘由并不是狄枫班级出了期中考试成绩。下周她带的高三二班就要迎来高考前最后一次全市统考——二模。
最近几天,她都会在睡梦中偶尔回想起本以为枯燥乏味的高三备考记忆——日复一日的刷题,她本觉得除了分数的波动和几次大考、没有什么记忆节点能够去细细地回味。
可是今天,也许是无人的实验室在黄昏的滤镜下太过朦胧,谈论的话题相似多太高,此情此景太到好处,就这么在工作的休息时间陷入了旧时的回忆、把清洗试管和整理器械的工作全交给了课代表。
然而,想起狄枫那双只在少数人面前真心展露笑意的眼瞳,叶霏帆抿起嘴角偷笑、在心里默默跟自己说:也可能,还要加一条,此人处事原则太过于置身事外、又与我太过于熟稔,我敢在她面前放松、也不怕她会无事生非传出化学老师偷懒让学生一个人收拾试验器械的传言。
这是她第一次带高三、也是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面对本班学生的二模。
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了。
刚刚悄悄抿起的嘴角又耷拉了下来,年初临阵接手的毕业班教学任务,她能竭尽全力让每个人的化学成绩冲刺到各自的最佳水准吗,她能尽可能完美地帮学生的高中生涯和答卷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