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折得一枝春(科举) > 第68章 接手首个案子

第68章 接手首个案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冲着正四品官员的背书,徐教谕最终答应了下来。

学堂这边大概定下来后便开始忙写状抄书铺户的事情,这个倒也好办,租金那边周大人给批了不少补贴,学堂这些夫子在铺子里挂个牌,若是接到案子了再去个案对接便是了。

到年底差不多万事俱备,只欠来年招生和铺户开张。

盼盼七个月时便会喊“妈”,如今娘、爹都会喊了,每日到了黄昏便伸着脖子看门那边,刘娘子觉得这是小名取得好,天天盼着娘爹回家。

可惜到了今年他们家仍然没能团聚,赵丫丫年底前已经被女学转聘为正式的武夫子了,今年她主动申请负责留守,就为了明年盼盼周岁时能请探亲假,往后便能每年回来个两次。

为此写回来的信半是埋怨半是兴奋,念孙女念得她茶不思饭不香,还特地写了五六页兵书阅读心得。

宁不屈如约给她画了两幅盼盼画像,一幅流着口水啃脚图,成为日后宁意最想销毁的图册首位;一幅穿着赵丫丫给她做的红袄,戴的帽子上的小狗刺绣神似珠珠,画里盼盼也跟小狗儿似的天真无邪。

大年初三高泽方终于来接他的小侄儿远赴管州。许久不见的同门师兄弟约在县里最好的酒楼,好一番畅饮叙旧。

临走时高泽方温言细语地劝:“安之,你如今文章愈发精进了,后年乡试可打算下场?”

他不是不知道如今自己师弟以教书为主业,却实在不想见明珠蒙尘。科考最好年富力强时考上,仕途才能更加顺畅。

“……是,那我准备着后年下场罢,多谢师兄。”

或许是有了女儿,或许是于教书一途有了些成绩,赵惟明如今心态发生了些许变化。他仍旧打算继续乡试,但似乎对仕途没了前些年的热衷。

瞧着已到而立之年蓄起胡须来的高泽方,他本来也想劝两句。

高泽方自十六岁考中秀才,此后几乎都在外求学,以至于虽然娶妻生子却甚少归家。家中一妻两子,十几年间见他的次数屈指可数。妻子孤寂,小孩又哪里不渴望爹娘陪伴呢?

而他在外居人席下,既要精进文章,又要侍候师长,其中辛酸亦不足为外人道也。

想了想赵惟明还是闭了嘴,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每个人追求不同,他何必劝呢。

世人皆有自己的路要走,人人都有难处,却又都在为了自己所求各自努力,他实在劝不了啊。

只好折柳赠友:“祝师兄一鸣从此始,相望青云端。”他盼他成功,无论如何,努力的人不该被辜负。

元日过后讼学开始面向整个安庆府招生,即使不知道他们山长宁不屈究竟是何许人也,能以女子之身办安庆第一个讼学学堂。就冲着夫子们功名,他们也踊跃地很。除了原本宋童生学堂里已有的五六个学子外,他们又招到了二十三个。唯独可惜里头没有女子过来报名。

但讼师铺生意却不太理想,一个月下来就接了些写契约的单子,还都是讼师们自带的案源。

大家对这个新兴的铺子还在观望中,谁也没打算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宁不屈知道,想要打开局面,光是写写契约可不行。第一仗打得漂亮,后头才能良性运转。

所以最好是来个案子,能对簿公堂打响她们讼师铺子的名声。

这会儿生意不上门,大家都有些发愁,一鼓作气再而衰,再这样下去,周大人那边也没办法交代。

正想着,铺子外出现了一个犹犹豫豫的身影,宁不屈往那处一看,竟然瞧见了一个熟人,

那人泪眼盈盈,瞧她仿佛见了救星,“宁娘子,救救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