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被诟病的,当属他执意要立的当今皇后。
皇后刘天2,在赵惟明听来是个奇人。
刘天是个孤女,为了生计十二岁起就四处卖唱,15岁时与他人成亲。成亲两年被丈夫卖给当时还是韩王的当今圣上。
一进府就被韩王宠爱有加,红袖添香日日服侍。
等到前朝后院颇有微词,准备将矛头对准她时,这姑娘主动向韩王请求离开。
没人知道她去了哪里干了什么,只是四年前韩王登基,一纸诏书把她招进宫直接封妃。
元后病逝后,圣上属意立刘天为后。群众激烈反对,上书大骂刘天“出生低微,二嫁之身,不配为后。”
一开始完全就是皇帝和群臣的拉锯战,在某次皇帝被气晕过去后,群臣虽然言词没那么激烈,却还是不肯退让,认为“刘氏无子不能为后。”
刘天这几年在干嘛呢?她直接闷声干大事。
在后宫代掌凤印管理地井井有条,更是改良织机增加产能,亲自纺织劝农桑。后宫民间的名声越来越好。
并且,这人三年抱俩,直接手握当今皇帝唯二的两儿子。
景平三年,群臣反对的理由终于站不住脚,刘天一手一个娃登上后位。
景平四年,皇后刘天向陛下进谏,她身为皇后,是女子表率,恐天下女子不渐训诲,不闻妇礼,品性疏顽,以增父母、宗族之羞。
故应创立女学以求裨助诸女,为宗族谋求佳妇。3
皇帝颔首。
群臣大都觉得这建议怪怪的,听着听像那么回事儿,但怎么都有种“不怀好意”的味道。
聪明的开始旁敲侧击找理由驳回这提议,楞的已经开始上书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反对。
可如今的皇后已经不是那个孤苦歌女,皇帝也不是登基初一个血谏就能被吓退的新手村皇帝了。
帝后二人这四年携手风风雨雨,共抗“奸臣”,情谊那是一天比一天浓厚,信任在潜移默化中早已不能被群臣撼动。
这一次也一样,二人成功赢下这一局。
皇帝下旨在京城以及京城附近的五个府城、江南地区两个府城,开办女学。女学的学堂、教材皆由朝堂指定,夫子由宫内女官担任,总体由皇后把关。
从这七个府城的八至十五岁女童中,挑选品貌皆佳者,入女学分专业学习算学、医学、书学三类,在读期间所有费用皆由朝廷所出,优秀者直接由皇后指婚并且御赐陪嫁。
消息一出,举国哗然。
这道圣旨传到赵惟明耳朵里,已经是半年后了,他们在茶馆里听隔壁书生大骂:“牝鸡司晨,阴阳倒置!”、“女子也能入官学,倒反天罡!”
他听得心念一动,连忙参与进隔壁桌话题,书生们以为他要一起骂女学骂皇后呢,了。
秉着只要你也讨厌皇后我们就是朋友的心态,将女学的事向赵惟明抖落个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