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吃包子咧!”一大嗓门吼得赵惟明回神,赵蓁蓁欢呼一声就蹦出去了。赵惟明微微一笑,原主母亲以前顶多算明艳直爽成熟美人,这半年生活所迫,愣是一嗓门惊人。
“阿娘真好!蓁蓁最爱阿娘啦!”拿到自己最爱的肉包子,赵蓁蓁迅速亲一口自己娘,然后就开始像花蝴蝶一样围着转。
赵惟明接过包子谢过原主娘,发现自己和妹妹的是肉包子,原主娘的是菜包子,自然就掰下来一半,别别扭扭开口:“阿娘,你也吃这个。”
赵丫丫正埋头猛塞呢,听到这话自然推拒,但碍不过自己一双儿女期盼的眼,一手撕了他们小一半包子就吃起来。她倒是抬眼看了下张惟明,觉得这小孩儿有点怪怪的,但又说不出来哪里怪,明明两个小孩一如既往的懂事。
她事儿太多,上午豆腐卖完了还要去城南灯笼采买过年一应物品,还有三天就过年了,这一点怪异很快就被她自己压下。
赵丫丫下午就直接关了铺面锁好房门出去了,赵惟明照顾完妹妹睡觉后,继续到书房琢磨读书的事儿,她想事情习惯一定要拿支笔在手里。说到读书,无非要从两方面考量,一是路径,而是前途。
前途方面,读书科举,能一路考到举人进士自然是好的,可那很难。自己天资一般苦读能上个末流985,可这古代科举才是真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要当举人进士甚至做官,天赋努力资源运气等缺一不可。赵惟明不敢做梦太过。
举人进士难,自己凭借着现代人的灵魂努努力,还是能够一够秀才的。说不定运气一好还能考个举人呢。
不过不能一直读,她不是古代人,没有考不上就一直考的心态。赵惟明大概计划了下,这镇上姑娘大概十七八结婚,再怎么样自己也要在22岁有份工作,考上童生秀才能教个书,再不济也努力当个账房先生,让原主娘有个依靠也让原主妹妹能有底气。
路径方面,原主是跟着镇上一个老童生读了一年,平心而论,教得不怎么样,原主作为一个普通乖小孩儿,也只能是跟着按部就班读。这种教法可能适合小孩儿,但自己有个成人芯子现代灵魂,着实不合适。
赵惟明在记忆力搜刮了一圈,最终锁定了隔壁何家镇的赵秀才。
何家镇挨着玛瑙镇,但更繁华些。每日都有两镇之间往来的牛车驴车,过去要半个时辰左右,在这古代也算交通方便了。
赵秀才是原主本家,勉强算的上个远房亲戚,自然有所耳闻。赵秀才是当地年轻有为的读书人,二十几岁便考取了秀才,开了个私塾教书,不仅价格公道,口碑还好,教出来的孩子令他们班上小孩儿都羡慕不已。
原主也就是觉得路远,加上小伙伴们都在这里,就算老师教的一般也没所谓。
这个年纪的小孩儿对人生规划毕竟没有明确认识。现在的赵惟明自觉成人要有成人的责任感。决定等开年后,就转到隔壁县赵秀才那里念书,争取完成自己考上秀才的目标。
赵惟明清点了下书房东西,四书五经皆有,开蒙读物也就《杂字》《千字文》《百家姓》《神童诗》,还有一本感觉是仿的《太公家教》写的《严公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