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镇上的纸箱厂倒了,员工的安置款还没给全,厂会议和厂长天天被人上家门找,奈何出纳跑路了,会计不管钱,没法子,派出所也找不着出纳人在哪儿。
伍得娣的天都塌了,四处跟人诉苦。
在家里她也不好过,家里虽然是小楼房,但面积小,一层也就勉强做了两间小房。
一楼住公婆,二楼小叔子一家,她跟她男人和两个儿子住三楼。
一家子吃饭只能在一楼大厅吃。
因为她下岗的事儿,她男人也面临下岗问题,吃饭的时候没少被小叔子阴阳。
公婆疼两个孙子,对儿子也还算好,对伍得娣就直接甩脸色。
石向文要帮媳妇几句,父母也没句好话。
“我昨晚散步碰到你领导说了,被好一通说,说我们教出来的儿子脑子不会变通!”
“向文,妈不求你升官发财,你就好好保住你机械厂里的工作,你这事儿都办不好?”
石向文气得拿筷子的手都在抖:“他们偷偷把厂子里的机器运出去卖!我不跟他们坏到一起去就是脑子不会变通?!他们胆子是大!这事儿说不准得进去吃花生米,你们要我脑子变通还是要我这个儿子?!”
这话说得在理,他说完没人敢吱声。
他父母心里清楚,但就是不服气,拿着碗筷摔摔打打的出气,直接把伍得娣面前的青菜拨拉开。
伍得娣最近就没一顿饭能正常舒服吃完的。
大批下岗的还有食品厂和橡胶厂。
但食品厂和橡胶厂已经被私人收购了。
收购方就是宋盈君的集团。
宋志国和伍美梅一直对他们去江城,但宋盈君不管他们的事情怀恨在心,回到向宁镇之后,逮着机会逢人就暗戳戳地说宋盈君没良心。
然而食品厂被收购的事情一传开,没有人再信宋志国和伍美梅两口子的话了。
宋志国总爱在饭后去散步的时候,遇到熟人就把话题扯到宋盈君身上。
“我们这次去江城,连她的面都没见着。”他叹口气,“她忙着呢。”
对面的人说:“那可不么,你女儿忙头转向的,管着大集团呢,把食品厂都包下来了,他们厂的安置款是最先拿到的,后续听说还有工作呢,就是说是什么合同制的,反正有工作有钱拿,大伙儿都说多亏她!”
这个答案完全不符合宋志国的心理预期,他只想听到对面跟他一起骂宋盈君没有心!
然而他遇到的,一个个的,全把宋盈君当救世菩萨,听得他心里堵得慌。
一来二去,宋志国被气得对宋盈君只字不提。
但他不傻,人家赞宋盈君,顺道赞他会教女儿的时候,他也笑着点点头,说上一句“也没教多好。”
人家只当他谦虚,赞得更起劲了。
后来,宋志国干脆不去散步了。
伍美梅没那么善罢甘休,而且她在娘家那头得到了极大的共鸣,所以最近她三头两回带着儿子往娘家跑。
但其实跟她一个鼻孔出气的也只有她大哥大嫂一家子。
尤其是她大嫂赵友娣,跳得最高骂得最凶,毕竟当初她在宋盈君那儿一点儿好处都没捞着,干看着宋盈君开小炒店开火锅店开得风生水起的眼红。
再就是外甥女伍梅婷,在旁边也是一个劲儿地骂:“枉我跟她表姐妹一场,替她打工都不肯,借她一点儿地方坐月子都行,这小气劲儿!”
伍祝来通常在旁边边抽烟边听,但没多说,就是老婆女儿陪着自己妹妹骂得起劲的时候,他看着他妹妹脸上那高兴的劲儿,心得不得劲。
这个时候他就会冷不相提出:“美梅,你们两口子现在有了家耀,那我家祖光以后工作的事儿你们打算怎么着?”
伍美梅每到这种时候就心虚,就把大局势搬出来了:“现在厂里要出第一批下岗名单了,后面估计我的工作保不保得住也成问题,祖光还小呢,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镇上几乎都是厂,整个镇子一大半的人都在厂里工作。
这回几个大厂大批人下岗,别说镇上,连周边的村子都是人尽皆知。
伍祝来也不是不知道,就是听了这话,再连着她们骂宋盈君的话一细想,心里就更不舒服:“那你还骂你大女儿啊?都指着她来保住饭碗呢,你骂她有啥好处?骂她能多赚两块钱工资?”
伍美梅本来还满心欢喜的,听了这话,蔫了。
她心里还是不忿,嘴也硬:“她是生我的,就骂两句怎么了!我再骂她,也是为她好!以后等她当妈了她就知道了!”
伍祝才看着他妹吃瘪的样儿,心里这才舒坦,他就是见不得家里的弟弟妹妹过得比他好。
这种问题问得多了,伍美梅也熄了火,没再频繁往娘家跑。
最后那次,伍祝财故意激她:“那你就多骂她几回呗,人过年都不回娘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