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整个六月份宋盈君都很忙,忙着为去江城做准备工作。
第一件是找门面的事情。
卫疆在闲暇的时候会替宋盈君留意门面,遇到觉得还可以的,就打电话跟宋盈君说。
宋盈君只恨这个年代还没有智能手机,如果有智能手机,卫疆给她拍几张门面照发过来,她也能更直观感受一下。
现在这样,只能卫疆说,她凭着上辈子的记忆,大概想象一个画面。
卫疆对门面的位置,没有宋盈君那么深刻。
他目前唯一愁的,就是对她要开“冰室”这个想法有点担心。
【江城的冰室不少,这边香港生意人确实多,江城人爱赶时髦,冰室的生意确实不错……】
宋盈君不明白了:“那你担心什么?”
卫疆支支吾吾,不太敢说,但想到这关乎媳妇以后赚的钱,他就硬着头皮说了——
【咱们村,甚至说向宁镇,甚至说去到咱们市,我都敢肯定地说一句,正宗的港式冰室那是一间都没有。】
宋盈君还没反应过来,顺着他说的话说:“是啊,咱们市又没香港人到那儿,冰室没有市场,江城就不一样了。”
卫疆“哎”了声——
【可不是么,那你……那咱们……得怎么才能确定什么才是正宗的港式冰室,港式味道嘛,你要不要不是干回老本行,还是开小炒店或者火锅店呢?】
宋盈君哑了哑,这个问题她无从回答。
她总不能说,她上辈子去过香港无数次,她的集团旗下的酒店和餐厅都在香港有分店吧?
再说了,上辈子她集团里也是有专门的研发和选品部门的,整个流程十分成熟了。
当然现在她是没有这些,但上辈子她全程参考了呀,也去过当地试过很多间的菜……
虽然她不解释,卫疆最终也会支持她,但她得拿出个说法来。
不过这难不倒宋盈君,她脑子一转就有了说法——
“凡事都得试试嘛。”
“你看,我在镇上开小炒店,村里开火锅店,这两种店在镇上市里也是一抓一大把的。”
“小炒店是因为位置好,开在学校和电子厂旁边,所以客源不成问题。”
“火锅店呢,是因为村里没有,我先开,而且占了‘农家’、‘新鲜’这两个优势,生意才红火。”
她想说,这些都是她那两间店的“卖点”,然后接下来说的是那两间店在江城行不通的“痛点”。
当然了,这个时候也还没这种词汇,她就换种讲法——
“这些优势,江城开店照样可以沿用,但目前江城人流大的地方,基本上全是小炒店,商业街那边也是几步一间火锅店。”
“江城人爱赶时髦,也是出了名的爱吃火锅,但哪怕他们爱吃火锅,上次我们去逛的时候,有些火锅店里头还是服务员比客人还多,那说明他们对这个特别挑,我轻易不能在那里开火锅店,因为‘农家’和‘新鲜’的优势我在江城暂时发挥不起来。”
卫疆表示赞同——
【你说的也有道理,那你现在有什么想法?】
宋盈君把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
“很简单,去江城之后,每间冰室都去试一下。当然了,我优先让孟晓华给我介绍她认为好的。”
“你不是也跟香港人做生意吗?如果不麻烦,又有时间的话,你替我问问你合作的香港来的业务员,他们在江城有没有心水的冰室,大概说说哪里有哪里不足。”
卫疆觉得这个想法也不是不可以——
【这个没问题,下次我见到他们替你问,但是最终你还是要请厨师的。】
宋盈君想着重金之下必有勇夫:“这个就等找到门面之后再愁了,到时工资给高一点,让孟晓华帮忙面试一下。”
卫疆乐了——
【还有面试!】
宋盈君隔着电话线都能感受到卫疆看乐子的表情:“怎么就没有面试了,不试我怎么味道不正宗!”
卫疆不明白——
【那怎么让孟晓华面试,我请我这边合作的业务员帮忙呀,他们也有休息日的,给点辛苦费他们肯定也肯。】
【那两个业务员都挺好说话的,而且跟我和杨津都挺聊得来,到时再包个大红包,人家肯定肯帮忙。】
宋盈君自有她的一套做法——
“他们要肯帮忙,能帮忙试个味道那肯定好的。”
“但是面试还是得孟晓华面试,一来因为她干这个熟练多了,二来她是江城人。”
“我在江城开冰室,虽然要有正宗的香港味,但是也少不得做点本地化,口味得向江城本地人靠拢一点,不然也很难做得下去。”
卫疆这下子是心服口服,只剩下全力支持了——
【那行,我再给你找找合适的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