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盈君家的玻璃温室蔬菜产量翻倍,上了市日报晚报的头条,市电视台还轮播这则消息。
宋盈君本来还想着,年尾了,村里修路的,修学校的,给村民修盖房子的,村尾修桥的,这些工程队都早早放假,工人们都回家去了,她年尾这农庄估计没什么生意。
万万没想到,报纸和电视报道之后,来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摆在院子里的折叠桌这几天就没收起来过。
幸好这儿的客人跟镇上的客人不一样,不着急赶着吃饭,宋盈君自己一个人也能应付得来。
卫家涌离海特别近,外地来这儿的人都特别喜欢吃海鲜,都说这儿的海鲜特别新鲜。
如果客人愿意,宋盈君还让客人自己选蔬菜,直接到玻璃温室里,指哪颗菜拨哪颗菜,指哪根黄瓜扭哪根黄瓜。
自家没有的,让村里其他家方便的摘了送一趟,猪肉就还是孙秀芬家的。
现摘现炒,客人都大赞这儿吃进去的特别新鲜。
客人在院子里还能透过厨房的透明落地玻璃看着宋盈君做菜,看着放心,不怕自己选的食材被掉包。
而且宋盈君做菜有条有理,看过的客人都说,看着老板娘做菜也是一种享受。
卫疆怕她辛苦:“你这样不麻烦吗?”
宋盈君摇摇头:“不麻烦,我打算一直这么干。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开始提高了,对吃进嘴里的食物要求会越来越高。”
卫疆看了她一眼:“我媳妇怎么这么厉害呢!”
宋盈君瞪他一眼:“你这什么表情,挤兑我是吧!我就厉害怎么的!”
卫疆赶紧求饶:“我是真心赞你啊!对了,你这农庄是时候起个名字了。”
宋盈君抹完脸霜,掀开被子钻进去:“早想好了,叫‘为君农家菜馆’。”
上辈子,她在江城干流动摊小炒攒了钱之后,又确保自己有了稳定的客源,刚好遇着她在门口摆摊那间店要转让,她就把店盘了下来。
她那间店就叫“为君农家菜馆”。
离除夕还有四五天,唐齐临校长带着几个住校老师来吃饭。
他们都是江城人,宋盈君知道江城人偏甜口,给他们做的糖醋里脊都是偏甜的,只有一丁点儿酸。
没一会儿这道菜就光盘了,他们让宋盈君再做一盘,宋盈君这次给他们多放肉,给他们做一盘大盘的,上菜的时候他们都笑着说“老板娘大出血”了。
唐齐临喝了点酒,脸上泛着点红,很高兴地让宋盈君坐跟跟他们一块吃。
这时没有新的客人,另外几桌客人也没吃完,卫疆抢着干收拾饭桌的活,宋盈君闲着,就坐下跟他们一起吃点。
唐齐临主要是想提宋子君上初中的事——
“我们学校的初中部教学楼已经建得差不多了,再过半年就能投入使用。”
“教育局那边也给我们分配了初中的各科老师。”
“你家宋子君是咱们学校小学毕业的,下学期考完试,可以优先直升咱们村的初中部!”
几个老师也帮腔——
“放心,分配过来的老师都是江城师范大学毕业的!”
“有两个是我同学,性格都是很有耐心的,家长绝对可以放心。”
“镇上的初中好是好,但你家孩子到镇上念初中,得住校,不然不方便。”
唐齐临语重心长地说:“宋子君同学的文化课成绩不算差,但可能是因为基础没打好,所以成绩不算好,如果要考镇上的高中,有点难。”
这事宋盈君知道:“这个我了解。”
唐齐临又说:“如果你让她直升咱们学校初中部,咱们知根知底,成绩初中还是可以追上去的。”
旁边的主任说:“我们学校也很重视课外活动还有艺术类的,我觉得宋子君的舞台表现特别好,你也可以考虑让她往这方面发展。”
主任没说太多,她知道以村里人的思想,让女孩子上台表演,那是有伤风化的。
没想到宋盈君马上赞成:“我也觉得她有点表演天分,咱们学校会有这方面的课程吗?”
主任一听眼睛都亮了,几个老师也精神振奋起来,宋盈君现在在村子里很有威望,一提起她,个个都一脸佩服,如果能说服她的孩子在村里读初中,那对他们招生会有很大的帮助!
于是几个老师和主任都争着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