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她也不想欺君 > 第72章 樊笼已破

第72章 樊笼已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臣不介意成为一把刀,臣生于大昭,必定也会为了大昭而死。”晋王说到此便不再开口,只是如松般挺直背脊的半跪着,眼睛错开李恪投下的视线。

李恪看着他,肤色常年风吹日晒早已如古铜一般,眼中是磨砺出来的坚毅肃杀,即使养尊处优数十年,依然像是战场上刚斩落敌首的将军。

多少年了?

李恪想了下,他幼时常常听闻这个皇叔的事迹,战场上所向披靡,不少女子芳心暗许,但他八岁后便常常在宫中见到他的身影。

母后对他说,他是被迫回来的。

先帝崩殂,晋王赶回举国同丧,还未出服期边关便有敌来犯,他率军平定,一走便是数年。

晋王平定边疆之乱,朝中皇子便只剩下不开智的雍王与中庸的父皇,剩下的便是还没长大的皇子。

父皇毫无疑问登上了皇位,等晋王平定赶回,军功卓绝,封赏无数,任谁都觉得父皇偏爱于他。

父皇也如他们想的一般,对晋王极尽偏宠,金银珠宝,香纱美人,成堆成堆的往晋王府送。

但晋王心知肚明这是为了将他留在盛京,他表过忠心,但没用,父皇忌惮他,每次晋王一提出赶回边关,父皇便以大昭海晏河清为由糊弄过去。

几年后晋王烦不胜烦,干脆连夜回了封地,父皇心中暗惊,暗中派人跟着,生怕他没有回封地而是转头去了边关。所幸,晋王真的回了封地,父皇瞬间便心安,但还是暗中派人盯着,隔一段时日便要派人来报。

晋王除了每年年节,几乎不与盛京来往,直到父皇病重,他收到信才赶回。

李恪猜想过晋王赶回的缘由,如今晋王来此请命更是如他所料。

正如晋王所说,朝中忠良少之又少,能上阵杀敌更是屈指可数,如今苏瞿白和常瞑河都镇守在河东,河西必定是个空缺。

李恪也想过此事,朝中武将多数上了年纪,少数实战经验少,没真正上过现场,剩下的便是卖官鬻爵送进来的废物。

李恪突然问了句:“皇叔,你怨不怨父皇?”

晋王不语,那个高高在上满心猜忌的天子亲手折断了他的羽翼,企图驯化他,让他由翱翔的鹰隼成了牢笼里的鸟雀,他又岂能没有怨言。

“臣之心属大昭。”晋王只回了一句。

李恪笑了下,站起身来,走下台阶将他扶起:“皇叔,樊笼已破,您该回去了。”

晋王看着他,俊美的眉眼柔和些许,拍了拍李恪的肩膀:“辛苦了,恪儿。”

李恪愣了下,他年幼时总是爱跟在晋王身后,他当时的意气风发还没有被磨灭掉,总是一口一个恪儿的叫他。

后来回了封地,两人相见少了,李恪慢慢长大学会帝王之策,晋王逐渐冷淡,两人便疏远了。

他总是一口一个殿下,李恪想。

李恪应了声:“皇叔,去吧,河西需要你。”

“您先出发,旨意随后便到。”

晋王嗯了声转身退下,才掀开帘子就顿住:“殿下,您与圣上不一样。他无才无德,阴狠暴戾,而您德才兼备,宽厚仁慈,您会是大昭的良主。”

他走了。

李恪又回了高堂之上,所有人都这样说。

李恪想到了幼时,他才加封储君之时,窝在母后怀中的他上不太懂什么是未来之主,母后很温柔的笑着说:“储君啊,便是为了天下黎民而忧喜,为江山千秋万代的基业而筹谋。”

李恪扣着袖子,憋着嘴:“那我一定要当储君吗?”

“恪儿不想当吗?”

李恪摇摇头:“听母后这样说,储君像是为了他人而活,我想为自己而活,就想晋皇叔那样。”

母后沉默片刻,抱紧他:“你晋皇叔不自由,他是被迫的,被迫回到这个富丽堂皇的地方。”

“他不愿意回来就不要回来了,晋皇叔那样厉害,刀枪棍棒,骑马射箭样样在行,谁能困得住他。”李恪太小了,他不懂。

“恪儿,有时候权力才是最可怕的。”母后幽幽叹了口气,“恪儿,人生在世,没有人能真正如愿以偿,母后希望你日后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不会让自己后悔的。”

李恪听不懂,但他知道乖乖点头记住母后所言就行了。

这一记,就记到了现在。

晋王才走,李恪便将旨意写出下发了,没等他处理多少政务,福禄又来报,刑部尚书钟珂求见。

李恪想起刚刚结束的科举,又想起即将回京的梁温,才让福禄将人带上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