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来的女生个头高挑,长得浓眉大眼,很有几分英气。
她是自己一个人来的,带的行李也不多,一进来就热情地跟苏丽珍一家打招呼。
苏丽珍之前还纳闷怎么有人行李这么少,直到一听对方开口,便明白这地道的口音必定是首都人了。
果然,女生自我介绍叫管明月,跟苏丽珍一个专业,家就在首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管明月直接选了苏丽珍的下铺,一听说他们已经提前帮忙清理过了,连道了两声谢,二话不说就把自己带的被褥铺了上去。
苏丽珍看得出这姑娘是个爽朗性子,想来应该很好相处。
管明月虽然只有一个人,但是因为携带的行李不多,打理起来很方便。苏丽珍看她没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就跟对方打招呼,准备待会儿回苏家,等傍晚再回来。
管明月痛快地答应了一声,还表示如果学校有什么通知会帮她记着。
苏丽珍道过谢,就跟家人离开了。
回去之前,照例先在校园里又逛了逛,眼见时间不早,一行人才回家。
今天还有一个重要任务,苏厚德还要请老邻居们吃顿饭。
于是回去的路上,他们又到自由市场买了不少食材,一到家就开始忙活。
这一片跟苏家关系比较好的街坊四邻不少,苏厚德粗粗估算了一下,就算一家只来两个人,少说也得预备三张桌。
时间有点紧,好在他们人多,大家又是都是在饭店干惯了的,厨房里的活计做起来都得心应手,也不算为难。
不过这半上午到底是没闲着过,苏丽珍不想家里人太疲劳,毕竟明天还要赶火车,于是说服苏厚德,按照他的建议,找了家手艺厉害的国营饭店打包了几样菜回来。
因为有一半的菜是苏厚德亲自掌勺,加上李翠英近些年的厨艺也大有“青出于蓝”的架势,所以中午这顿饭是既丰盛又美味,街坊四邻们吃得尽兴又开怀,一叠声地夸赞个不停。
苏厚德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好酒,拉着苏丽珍挨个给老邻居们倒酒。
他趁着敬酒的工夫,对众人说起自己这个干孙女考上了首都大学,平时在学校上课,等周末的时候会回这边住。他不在这里,所以拜托大伙儿务必帮忙多照看照看。
这也是之前苏厚德主动提出来的。
苏丽珍虽然人在首都上学,但是凤城那一大摊子事也不能丢下。之前她和苏振东、丁大勇他们约好,每周都会打电话交流工作上的事。
就算如此,两个公司那么多事,也不能光靠每周那一、两个电话解决。平常来往书信、文件肯定不少,加上苏丽珍这边为了随时解读各项政策、把握市场动向,经常要收集和查阅许多信息资料。
这些事情放在一起,在学校里未免太过打眼。
所以苏厚德就提出,让苏丽珍周末放假的时候来自己家里处理这些公务。
正好苏丽珍自己其实也不太想引人注意,当下稍一考虑就欣然接受了苏爷爷的提议。
苏厚德这边,虽然主动建议苏丽珍放假的时候过来小住,但是到底还是担心苏丽珍自己一个人在这边没个帮衬,所以就想借着这顿饭的机会,先跟相熟的老邻居们打好招呼,好为自己的干孙女求个照应。
其实他们这一片因为都是多年的坐地户,治安一向不错,这么多年连小偷小摸的都没有。加上现在开始严打了,安全上基本没问题。
但苏厚德还是放心不下。在他看来,这不光是安全的事。孩子平常要学习,又有那么多工作要处理,回家里还什么都要自己做,实在辛苦!
他之前甚至和姐夫商量,想带着姐夫和芽芽回来,在这里陪珍珍四年。
姐夫没同意,还劝他不能带着芽芽来回折腾,说频繁换环境既影响孩子心态,也不利于学习。所以他只能作罢。
现在,他就只能请求老邻居们替他多照顾照顾孙女了。
这会儿苏厚德的语气十分郑重,街坊四邻们自然感受到他这份疼爱孙女的拳拳之心。
其实大伙儿也不是瞎子,也看得出老苏跟这后认的干儿子一家十分亲近,彼此相处得简直比亲生的还要融洽。
尤其老苏这干儿子一家看着也不像是奸猾之人,穿衣打扮上也能显出几分条件来。这样的人家能这么尽心尽力地对老苏,想来也不为图什么。
毕竟老苏这些年日子过得不容易,掰着指头数,拢共也没过过几年安生日子,又有啥值得人图谋的呢?
反倒是现在,带着离婚的儿子、孙女和干儿子一家在东北呆了两年,这小老头人也胖了,腰板也直溜了,精神头更是比以前足几倍,一看就知道日子过得舒心。
也难怪他要这样费心为干孙女张罗了。
街坊邻居们明白老苏的想法,也为老苏如今能安享晚年而高兴,当即一个个不由分说就满口答应下来。
苏丽珍在旁边看着苏爷爷一心一意为她打算,心里热烫得厉害。
甚至控制不住地有那么一点后悔,当初似乎不该把志愿报的这么远。要是在凤城,就能每周都和她心爱的家人见面了……
等好不容易压下这股念头,她不禁苦笑。
幸好别人听不到她的想法,要不然一定认为她张狂骄傲,故意显摆。
这顿饭一直吃到下午一点多才结束。客人们吃得十分尽兴,大家也没急着回去,而是留下来帮着苏家人一起收拾桌席,等屋子里外都清理干净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