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瑞倒是一口答应下来,还说自己手上有几瓶好酒,那天一并带过去,到时候大家一起品尝更有滋味,也是他这个晚辈的一点心意。
能让沈瑞说“好”的酒必定不凡。但他说这话时态度真诚和煦,自然中透着亲近,仿若本该如此一般,叫苏卫华夫妻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拒绝。
苏丽珍一时有些无语,不知道为什么,她总有种越是不想跟对方有瓜葛、结果就越甩不开的感觉。
这感觉很不好,以至于连她的好心情都大打折扣。
所以回家的时候,一听沈瑞要开车送他们回去,苏丽珍当即决定让父母和小麦姐坐车,她自己要先去百货商店逛一下。
苏卫华和李翠英现在跟别的父母心态完全不一样,一听说闺女主动要出去玩玩逛逛的,他俩反倒挺高兴。
李翠英还兴冲冲地小声问她,兜里钱够不够。
那劲头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要出去干什么大事。
苏丽珍假装没看见沈瑞似笑非笑的脸,按住了她妈要掏钱的举动,然后才低头对身边的芽芽反复叮嘱,让她跟爷爷和爸爸明天一定要到店里来玩。
经过这半下午,芽芽已经不排斥她和苏小麦,闻言没多犹豫就痛快地答应了,比来时的生疏怯懦好多了。
结果苏丽珍想的挺好,可等他们一行人出了洋楼才发现,原来这会外面的天色竟暗了许多,明明来时还算是晴天,现在却阴云密布,看样子随时都可能要下一场大雨。
苏厚德就忙说道:“这天看着不对劲啊,卫华、翠英,快让沈瑞送你们回去吧,省得半路挨浇。”
说完,还特地劝苏丽珍道:“珍珍啊,听爷爷的,今儿就别出去逛了。看下雨浇着你,跟你爸妈他们一块回去吧。”
苏丽珍张了张嘴,结果没等说话,一滴豆大的雨点就落在她鼻尖上。
她立时闭了嘴。
真是老天爷也不成全她。
最后到底是坐了沈瑞的车,一家四口回了家。
好在两家距离不远,苏丽珍也只需要忍耐个十几分钟就能到家。
跟苏丽珍的反感不同,苏卫华夫妻俩特别喜欢沈瑞。
尤其是苏卫华,坐在副驾驶上,这一路跟沈瑞有说有笑,话题不断,等临下车的时候还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非要让沈瑞再进去坐坐。
还是李翠英劝他:“你这人不能光顾着自己乐呵啊!你看看这天气,说不准就要下大雨了,耽误了小沈,到时候路上开车也不安全。”
苏卫华只得怏怏作罢。
等一家人都下了车,沈瑞也从车上下来,却是从车后卸下两篓河鲜给他们。
篓子不算大,但编织的极其精美,丝毫不逊色于后世大行其道的各种精美礼盒。
苏丽珍在旁边瞄了一眼,发现一篓是当地名产凤尾鱼,另一篓是个头极大的河虾,俱是价值不菲。
苏卫华和李翠英也不是不识货的,想着已经劳烦人家跑一趟了,哪能再平白收人家的好东西,赶忙摇头拒绝。
沈瑞便说道:“叔叔、婶婶,收下吧。这是我朋友送的,家里已经留出了不少。如今天热,这些鱼虾放不住,要是时间长了,反倒糟蹋了好东西。”
他说着,目光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地扫了苏丽珍一眼,微笑着又道:“我昨天留意到,叔叔、婶婶你们似乎很喜欢吃鱼鲜?正巧今天赶上了,就当我借花献佛吧。”
沈瑞这个人,别看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斯文相,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面对他说的话,总是让人很难升起反对的念头。
所以苏卫华和李翠英最后还是稀里糊涂地收下了这两篓子鱼鲜,等反应过来的时候,人家的车都已经开走了。
李翠英不禁有些懊恼:“这上次才收下人家那么多东西没几天,今天又留下两篓子好鱼虾,这叫啥事?咱是不是有点太贪了?”
苏卫华也叹气,“算了,债多了不愁。回头问问干爸,小沈喜欢啥,下次人家来,咱都精心预备着。虽说人情往来讲究细水长流,但咱也不好总占人家便宜。”
李翠英点了点头,跟苏卫华一人搬起一只篓子,又忍不住感叹:“这么大个头的凤尾鱼和河虾,我还是头一次看见……说起来,小沈也真是细心,居然看出来咱们家珍珍爱吃水里的东西。”
苏小麦也笑道:“我也想说呢!珍珍平时不挑食,可说起来确实最爱吃鱼虾蟹这些。我看沈先生给的这些鱼虾都是平时很难见到的,还想着正合了妹妹口味呢。”
旁边一直没吭声的苏丽珍却听得浑身僵了一瞬,假装快走几步到店门口,主动给父母和姐姐掀起门帘。
没想到上了台阶的苏卫华,这时忽然反应过来什么似的,猛地顿住脚步,回头对李翠英道:“哎,不对啊!我这才想起来,刚刚小沈怎么喊咱们俩‘叔叔、婶婶’啊?他管咱们干爸叫‘德叔’,这么一整,咱不是差辈了吗?”
李翠英却因为他走在前面这么突然一停,手里的篓子都差点没抓住,闻言不由白了他一眼,不在意道:“嗐,这是多大个事!人家小沈姓沈,跟干爸又不是一家人,咱就各论各的呗。早先在厂子里,这不是常事嘛。”
厂里工人们往往都是论资排辈,还有拜师收徒的,认了师父,自然就小了一辈。再加上厂子里是人情社会,七大姑八大姨,总有沾亲带故的,根本没办法按实际年龄排大小,所以大家也就达成共识,各叫各的,谁也别挑谁。
苏卫华想想也是,而且想起小沈今年才25,叫他一声“叔叔”也是应当,便把这个问题丢在了脑后。
苏丽珍听着爸妈和姐姐谈论晚上做鱼虾吃的话题,心里莫名烦躁。
这个沈瑞,他到底想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