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这动静,屋里人赶忙冲向门口。
一到门外,果然看见一个十分消瘦的白发老人扑倒在门外的水泥石台上。
不远处两个出声的过路人,看见店里出来人也快步走了过来。
“大叔,大叔?”
苏卫华试探着上前轻唤了两声,见老人没有回应,忙又招呼丁大勇一起,小心翼翼把老人翻转过来,这才发现老人此时面色苍白,气息虚弱,额头上还磕了个血口子,看着伤得可不轻。
“这得赶紧送医院啊!”
苏丽珍便连忙嘱咐王树把平时拉酒水的推车腾出来,又让李翠英去找条厚实的褥子铺上,准备把人送去医院。
趁着准备的工夫,苏丽珍便跟那两个路人打听是怎么回事,
其中一个赶忙解释道:“小姑娘,这可不关我们的事啊!我们从这条街过来,老远就看见这个老人家站在你家店门口,一动不动地往里头看。”
“我们还以为他在跟你们店里人搭话,谁知道我们走到你家这边的墙角时,他就突然整个人往前扑倒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老毛病,但是真跟我们没关系!”
苏丽珍连忙安抚对方:“两位叔叔误会了,我不是怀疑你们。只是这位老大爷眼下看着情况紧急,实在耽误不得。但有些话不好说,我们就是想请两位帮忙做个见证,也免得将来闹出什么误会解释不清。”
那两人一听就明白了,当下满口答应下来,还把自己的联系地址留给苏丽珍,说是随时愿意帮他们证明。
这边一说妥当,那边推车也准备好了,在场几个男同志一起,把老人抬上了车。
丁大勇和王树把人送去医院。
苏丽珍这边谢过了两个路人,又问在场围观的其他人,有是否认识老人的,众人都各自摇头。
苏丽珍最后又把店员工们召集到一起,仔细询问了一番,确定店里也没人见过这老人。估计就是寻常想要进店的客人,或许手头拮据,所以才迟迟站在门口不敢进来?
没打听出结果也不能不管,人是经由他们送去医院的,所谓“送佛送到西”,眼下还是得想办法通知对方家人才行。
她也没耽搁,当即去了街道和派出所,把情况反应了一遍。
街道宋主任这会儿没在,但是其他人跟苏家也比较熟,一听这事也没含糊,立即派了个人跟苏丽珍一起去了趟分管这一片的派出所。
老熟人秦所长刚好在,就亲自带着苏丽珍和街道的同志赶到医院了解情况。
到了医院,他们刚好找到正在办住院手续的丁大勇。一问才知道老人的情况不算好,身上的病症多且杂,还有严重的营养不良,晕倒是因为低血糖。人送到医院经过医生救治,原本已经苏醒,只是醒过来没多久又开始呕吐。
医生说是之前那一摔造成了轻微脑震荡,也不排除更严重的后果,一切需要住院进一步观察。
他们一行人过来时,王树正留在病房里照顾老人。
似乎是刚刚折腾得厉害了,医生打了针,老人这会儿已经睡着了。
秦所长和街道的工作人员走到病床边仔细端详老人,这一看,秦所长立马吃了一惊。
“是孟老!”
睡梦中的老人似乎也听到了这一声惊呼,皱了皱花白的眉头,似乎很不愿被人打扰。
秦所长连忙比了个手势,示意大家出去说。
一出病房,秦所长就主动对苏丽珍解释道:“这位孟老叫孟知详,他的情况比较复杂。孟老原先是凤城大学的教授,当年遭人迫害被下放,妻儿也因此病逝。”
“平/反后政府返还了他的家产,可他却坚持守在妻儿的坟冢前,一直不愿回来。”
几乎是他刚说完,一旁街道的工作人员立马惊呼道:“是不是那个在老‘富人巷’里有两家大宅子的留美博士?”
他这么一喊,连苏丽珍都想起来了。
当初他们还在客运站摆摊时,有两个姓周的混混受人指使,找他们麻烦。她拜托张表舅和他丈人一家,使了个小计策,把这兄弟俩教训了一顿。(见第46章)
这俩混子当初挨揍的地方就是所谓的“富人巷”,那一片在过去都是有钱的富户人家居住,后来浩劫时期下放了一批人,等平/反后回来的并不多,那一片地方也越发没落。
这位在“富人巷”有两套大宅子,却死守着乡下妻儿坟冢不肯回来的老人,苏丽珍上辈子就记得特别清楚。
因为老人去世后,家产无人继承,两座宅子最后被收归国有,报纸上当时刊登过那两块地皮的价值,几乎震惊了半座凤城市。
没想到机缘巧合,今天竟无意间救了这位正主。
“孩子,今天还真是多亏了你们!”
秦所长继续说道,“孟老还有个亲人在首都,但因为两地距离太远,往来不便,所以委托了一个联系人隔段时间就过来照看下孟老。”
“只是我听说这个联系人近期去了南方,又把人托付给了我一个在市局工作的老战友。孟老的情况耽误不得,我现在就去找我这个老战友,叫他想办法跟孟老那边的联系人或者亲人联系上,让那边尽快安排人过来。”
“不过珍珍,这段时间还得劳烦你们家,先帮着照看一下孟老这边。”
赶上这种情况,苏丽珍自然痛快地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