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悠明常跟着阿陶到镇上卖菜,叫卖起来熟练得很。路过的婶子大娘见他可爱,往往会停下搭两句话,沈悠明也能跟人家聊得有来有回。
看到沈悠然回来,沈悠明两眼一亮,忙从板车上滑下来,颠颠跑过来张着胳膊拦在沈悠然身前,急慌慌的往上蹦:“哥哥哥,阿陶哥哥说你能给我买糖葫芦!”
“慢点慢点,篮子里有香油呢!”沈悠然只能把手里的篮子递给阿陶,把沈悠明抱到胸前,轻点他的鼻子,“小馋猫一个,一会儿再吃糖葫芦,你先吃饭。”
阿陶掀开布巾,见篮子里已经有两支用油纸包好了的糖葫芦,瞥了一眼正瘪着嘴苦着脸啃蒸饼的沈悠明,不由偷偷笑了一下,又赶紧盖上。
“一会儿再给他吃,空腹吃不好,另一支你跟奶分着吃。”沈悠然小声叮嘱阿陶。
“嗯。”阿陶答应一声,怕沈悠然听出异样,赶紧低头收拾篮子,藏住泛红的眼圈。阿陶已经能想到一会儿的场景了,李金花吃一口就会说自己牙不行了或者其他借口,让阿陶自己吃。因为这样的场景已经发生了太多次。
阿陶一向倔强,不喜欢掉金豆子,可是想到李金花和沈悠然对自己的好,还是忍不住眼眶发热。
“集上没看到卖辣椒的,也没有辣椒面,我一会儿去镇上杂货铺子看一看。”沈悠然跟李金花说着话,又回头对阿陶道,“阿陶一会儿跟我去吗?还得去一趟东街,问问打井的事。”
“去!”阿陶赶紧答话,“我知道井匠家的门。”
正说着话,沈悠然在木匠摊子上订的两个小桌板就送过来了,李金花忙数了钱付了,笑道:“辛苦你了小伙子。”
“应该的,呵呵。”李二林搓搓手,又对沈悠然道,“刚小哥打听的木床,哪天有空可以去我家看看,到青槐村打听木匠李,门口有两颗大榆树就是了。”
沈悠然笑道:“成,哪天闲了过去看看,谢谢李哥了。”
李金花看李二林走远了,对沈悠然笑道:“这就是常说的木匠李家呀?”
“正是呢,我刚在路头上见还有木匠摊子,除了一些小物件,还有几副桌椅凳子,想着摆摊正好要用到,便要了两张小桌子。”沈悠然答道,“我想着咱家还没个正经的床,便问了问价格。”
“怕是不便宜吧?”李金花担忧道。刚刚两张简陋的小木桌,都要两百钱,更何况一张大床了。
“可不是,最便宜的都要二两多银子,自己出木料倒是能便宜些,可咱家又没有能用的树。”沈悠然叹口气,见李金花又面带愁容,忙话锋一转,笑道,“不过也不碍事,实在不行像之前说的,盘两个土炕,冬天还更暖和。”
李金花又道:“不知道盘个炕贵不贵呀?”
沈悠然揽住她的肩膀捏了两下,笑道:“放心吧,我打听过了,盘炕只用出师傅的手艺费,到时候叫上大力和阿旺几个帮忙,花不了几个钱。”
李金花当然知道这不过是宽慰自己,但见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不由真的放宽了心,笑道:“呵呵,那冬里我就等着睡暖炕了。”
沈悠然见快到半晌,菜也卖的差不多,李金花一个人应当能顾得过来,便带阿陶到镇上去了。
“哥,你看,那边就是刘记的铺子,他家豆腐脑只早上卖,生意很不错,半晌就收摊了,后面就只在铺子里卖豆腐。”两人刚到东街上,阿陶便指着一个铺子给沈悠然看。只见门口的招幌上写了“刘记豆腐铺”几个字,小小的门脸,隐约能看到里面紧凑的布局,想来后面就是豆腐作坊了。
沈悠然点点头,道:“咱家没有石磨,只能去谭家里的磨坊,来回就得快半个时辰,怕是赶不及早上卖。”
“不打紧,中午和晚上卖也是一样的,西街那家豆腐坊一整天都卖呢,人也不少。”阿陶又答道。
沈悠然伸手捏着他的后勃颈,笑道:“你这市场调研做的不错呀,咱家这生意要能做成,给你记头功。”
没一会儿就到了井匠家门口,来开门的是一位大娘,因井匠兄弟都不在家,沈悠然只能留下地址,等井匠有空直接去村里。
两人又去杂货铺买了些干辣椒,没想到居然花了几十文,比肉还贵,沈悠然不由唏嘘,怪道这会儿没什么人吃辣呢,这价格,确实吃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