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口没有走来王志山。
他不会因她而来了。
这一晚,他走在了去往加油站的路上。
冬日的田间道路,草枯树黄。
王志山回味着张艳丽写给他的信,一幕幕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抉择和努力成为追爱路上的不同风景。
他是那个一开始就抱定初心,想在奔跑路上找个可以同行,并不打算轻易放手的人。
再后来,他放下了私心杂念,一心想与她牵手,相伴迈向人生旅途。
她后来提及的什么工作、职业,甚至其他,他相信人都是在成长的,许多不成熟的想法,会因为步入社会的磨练,不断成熟,他没有过多挂怀于心。
可她却并非如此。对于工作、职业甚至金钱,她有着执着的想法和看法。这就导致了二人难以弥合的差异。差异之下,假如他眼下没有李润仙,他会选择她的。他仍然会执着地珍惜与她的感情,即便一厢情愿,也不言放弃。
事与愿违。换个人换个天。她要是不到景区的酒店来工作,不被现实折磨,磨光了曾经。要是没有这些,她会回心转意吗?要不是现实,逼着她,她会请求复合吗?假设王志山摒弃前嫌,和她结了婚,之后的婚姻变数又有多少?这一点,王志山无法探知。太过完美的爱情,在王志山眼中是空中楼阁;可在张艳丽看来,似乎绝非如此。
所以,二人不能走到一块,成为必然。
想着这些,他不打算再到景区的酒店去,只能默默地祝愿她,早日找到别的男人,过上想要的幸福生活。
王志山很快走到了加油站。
冬日的夕阳下,低头忙碌的李润仙,一眼看到了他。他无比坚定,带着一缕吹过黄绿相间田野的暖风,向她快步走来。
日子跨出了走向冬日的最后几天。迎来的,是带着腊肉年味的春节。辛勤劳作了一年的人们,像是要对春节发起总攻一样,朝前冲刺。
可王志山和李润仙的姻缘,注定了艰辛。
就在两人盼望着能得到家里人的认同时,迎来的,不是祝福,而是一道道难以迈过的坎。
自从王志山去了一趟李润仙家后,三婶一家人紧张起来。
三婶与王清远以审视的目光,打探起了李润仙家人的情况。
多方打探、一番明察暗访后,三婶针锋相对,指出这桩婚事存在诸多不如意。为了拉他一把,她接连给王志山带了几次口信,催他回家一趟。
等到王志山一进家,三婶一脸清冷,问他:
“你是不是要找一个农村的媳妇?”
王志山一看母亲的脸色不对,正要开口说事,三婶不听他的,再道,
“我们好不容易供你读书,撑上你屁股把你送出农村,你折回来这样报答我们?找个农村媳妇,我和你爹受的罪,你还没有看明白吗?‘一工一农’有什么好?再说了,你要找个农村媳妇还不简单,七村八寨多的是,任你挑。你不能只盯着个拿不动、挑不动的呀!以我们的家庭,要什么样的你找不到,偏要找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拿的?你是不是眼光有问题?”
几次想说话被拒,王志山心里五味杂陈。
他想到李润仙母亲那一关未过,头顶还悬了把刀,而这头倒好,母亲发难了。心里的委屈,像潮水般涌来。可他心里已经放不下别人,即使母亲再强势,他这次也不准备放弃。为此,他坚定地道:
“妈,你别说了,我找李润仙了。”
三婶勃然大怒,厉声问道:
“你是不是翅膀硬了,不听我的话了?”
另一头。李润仙同样被母亲叫到了跟前。
她的母亲对着一语不发的乖乖女,道出了王志山的种种不是:先说他身上有着一种倨傲不驯。这种倨傲不驯,怕是你难以驾驭。和这样的人过日子,我怕你嫁过去,只有做丫头娃子的份,永无出头之日;再者说了,这个人的工作不好。一个收税的,上街卖点鸡蛋、小菜什么的,都要收这样的税、那样的税,人人见不得好。你为听人家明里暗里叫他们“工商税务大灰狼”,逗猪打狗嫌的?你放着好端端的人家不找,找个这样的人干什么?最后说了,他是独儿子。独儿子娇生惯养,俗话说“独柴难烧、独儿子难教”,你不听我的劝,有你过不完的苦日子!
李润仙向来相信母亲眼力劲。不光是她,就连邻居街坊,母亲的眼光和胸襟,是出了名的。有人不听,连连遭了罪、吃了亏。为此,母亲一张口,家里人人附和。而且,母亲的话里话外,她敏感地意识到,母亲的主张,绝非她一个人的,恐怕背后,还有全家人的看法!她们以过来人的身份,和母亲有着同样的看法,一定有它的道理。而背后隐含的道理,她今天不懂,日后,似乎终有明白的一天。可真等到那天的到来,是否又会追悔莫及的呢?
一番恳谈,李润仙没有了声音。
两人怏怏不乐,回了江北。
即便两个人的恋爱得不到家人的肯定,可日子还得继续。
加油站多了李润仙母亲打来的电话。她记挂着儿子的婚事,让李润仙在中间牵线搭桥,不时追问李润仙,你给你哥介绍张小英的事,怎么样了?
问过儿子的事,她不让教结李润仙,你最好早点断了与那个王志山的来往。实在不行,你听我的,我给你递个点子,让你好回绝他。
一通接着一通的电话,搅得李润仙心烦意乱。
她六神无主,身心俱疲。
实在受不了,她去找了王志山。
门开了,王志山看着从天而降的李润仙,一脸惊喜。
可李润仙一脸阴郁,神情无光。看着她,王志山心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