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说开了,周石也不在像之前一样总是克制的在辣渠靠近的时候躲开了,当辣渠拿着辣条举过来的时候,他第一时间迎过去,就着辣渠的拉手咬住辣条,脸上的笑容跟不要钱一般。
辣渠:“……”
奇怪,他怎么有一种周石是在老树开花的错觉?
隔天,辣渠牵着骡子跟着周石去村里拿他们订购的大车厢和车轱辘。
他们找的是老师傅,带着自家几口人,赶着时间给他们做出来的,尽管赶了一点时间,可是这做工和材料都不是随意的。
“你看看,石小子,有哪里不满意的就说,我再改。”
这一个月来,周石过来看过好两次,将自己觉得需要修改的地方都改了,现在已经很满意了。
“行,叔,结账。”
辣渠没过来看过,以为周石定的就是跟牛车用的那样两个车轱辘,外加一个大板子,像板车,只不过多了一个套绳,可以让牛拉车。
当时听周石说还没弄好,他还好奇,这么一个简单的东西,怎么要弄那么久,现在才知道,周石他弄了一个马车的车厢,虽然不算大,但在乡下是绝对的新鲜啊。
镇上的老爷们都是坐着马车进进出出的,上镇的人都见过的。
这车厢可不便宜啊。
怪不得周石让他将骡子牵来,不然凭他们用人力拉,也不知道得多久。
“这都是新的啊。”
这么一看,一个月,也不算长了。
“是,都是新做好的,我们还给刷了放水漆,晾干了,又多刷了两遍,轮子也都试过了,非常结实。”
“按照石小子的要求,里面还做了一面长凳,下方镂空,平常可以放一些东西,不会轻易被人发现。”
木匠喝着茶水,讲述着自己做的车厢,神情里都是自豪,他做的东西不敢跟大城里比,可在附近几个村,那是没话说的。
甚至镇上也有几家老爷的马车车厢也是他做的呢,只要他出手,就没有退货的,基本都会满意。
“太好了,以后去镇上,就不用风吹日晒了!”
每次他跟着周石去镇上,都是走路去,又累又晒不说,看到那些坐牛车的,他羡慕也不大,毕竟就算是牛车,也只是不用走路而已,可牛车搭不了几个人,走的也慢,风吹日晒的,跟走路也差别不大。
现在有车厢了,往后若是下雨,他们就可以躲在车厢里,等到雨停了,或者是穿着蓑衣坐在车厢檐下赶车了。
这可是大进步啊!
“套上让骡子走几步,看看有没有哪儿不合适的。”
他们家有驴子,也自己有驴车,所以规格是按照驴车来做的,不知道周石家的骡子跑起来如何,但应该都大差不差。
“好。”
周石将骡子套上去,驾驶着走了几步。
一开始没有套过的挽具的骡子不肯听话,可在周石的手上折腾了几圈后,总算是老实了。
走了一段路,又打了转,感觉很顺畅后,周石下来了。
“这是剩下的银子,多谢周苗叔。”
“客气,你付了银子的。”
周苗粗糙的大手摆摆,他手上都是常年做木工留下的痕迹,看着就让人震撼。
周石驾驶着骡车,辣渠坐在后面,好奇的打量着周围。
路并不算好走,因为周苗家里经常做车子,木工之类的,所以路特意让人修的很宽敞平稳。
不像村子里的窄小。
他家住的位置也比较偏,但由于怕有人进来驾车出不去,他家干脆住在了村头的边缘。这才能放心将路扩宽。
所以周石带着辣渠驾车回去的路上,被大部分围观了,见是周石大家都有些震惊。
“那可是车厢啊,这小子发达了啊。”
“早就发达了,这又是建房子,买家具,又是娶媳妇,这又是买骡子,买车厢的,怕是花了不少银子啊。”
“这林林总总下来,得小几十两吧?”
“这周老二家,真是有眼不识珠啊,竟然将这样的三房赶出去,现在怕不是悔死了?”
“你少提那家,晦气。”
一听身旁人提到周二家,顿时啧了两声,明显的不待见。
旁人讪讪一笑,连忙转移了话题。
而人群里躲着出来散心的周河看到那车厢,眼睛都绿了,那可是车厢啊,那可是骡子啊!
这得好几两银子呢!
有这些银子,他们得吃多少肉啊?
为什么周石还有银子?!
肯定是没分家前就藏的,他得回家跟奶说一声,周石当时说将银子都给了他们,只要了几两银子生活,现在一看都是假的!
他这三年的银子一点都没拿回家,都藏起来了,现在分家了才拿出来花!
周河急匆匆离开,一点也没读书人的风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