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怀宁不敢看沈无的点头,乖乖地坐在了远处的椅子上。
“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沈时清问沈无。
“没有了。”沈无再度无语,其实早就发现了萧怀宁,沈时清不下指令,自己便不会动。
但直接把人放到旁边听是个什么道理……沈无看着在萧怀宁面前有些不一样的沈时清陷入沉默。
“没有的话,就去城门做做善后吧。”沈时清微笑地看着他离开。
眼神转到了一边当鹌鹑的萧怀宁身上。
“京城之事,你本该知道。无需躲躲藏藏。”沈时清说。
“知洛知道孟家的情况吗?”萧怀宁走向沈时清身边坐下,问道。
“会和她说,但还不到时间。”
“等事情解决了再和她说吗?”萧怀宁说:“你想出办法解决这件事了吗?”
沈时清摇头,“京中虽没有我的势力,但孟家之事,有我的原因。不管如何,我都会保下孟家。”
“若我没有听到,你会主动与我说吗?”萧怀宁继续问。
沈时清很久没有看到过眼前人这样严肃的表情了,询问着:“你有办法吗?”
“以我的名义,给父皇写信。”萧怀宁沉声道。
沈时清凝神看着她。
萧怀宁又说道:“父皇理应知道我在北境,但既没有派人来劝我回去,可能是萧靖川从中作梗,要么是父皇信任你。你为我代笔,父皇会相信。”
“如今能救孟家的只有我。”
“你为何不自己写?”
萧怀宁也想自己写啊,但她不是萧寄安,字迹完全不同。那一写字,不就完全暴露了嘛!
于是换了个理由,“你替我写,父皇才知道我住在你的府上,现在很安全。”
“你就那么相信皇帝对我的信任?我来写,他不会怀疑我是假借你的名义吗?”沈时清虽然知道皇帝对她的信任,但这么冒险的事,她不敢赌。
萧怀宁点头,“父皇非常信任你。我肯定,以你的字,我的身份,会事半功倍。”
当今皇上对沈家的信任真是绝无仅有。
多年前的北方叛乱,尽管北境城是沈家的领地,但皇上从未怀疑过沈家。当时沈老将军待在京中养伤,皇帝为了让他不用过度劳累,派了别的人去解决北境叛乱。
皇帝没有疑心,但身为太傅的陈玄却百般刁难,认为此事和沈家多有牵连,应下旨彻查沈家。以至于后来沈老将军知道北境叛乱愈演愈烈,要去领兵时,陈家认为沈老将军会在北境成就自己的王国,向皇帝多次编造沈家和北方叛乱份子的勾结。
皇帝本就不忍沈老将军带病奔赴前线,便顺着太傅的话,将他留在了京中。
几周过去,情况没有半点好转,甚至叛军快要当上北境的土皇帝了,皇帝无奈之下,终于让沈老将军去解决这件事。
但这段时间内,叛军规模越来越大,已经和之前的判断出现失误,沈老将军死在敌人的刀下。
辉煌风光了百年的沈家,一下子被风尘席卷,失去了亮度。
好在沈时清带领旧部杀进了战场,夺回了北方的领土。
最后,太傅陈玄因为捏造事实、残害忠良被革职,斩首视众。
陈家再难得到皇帝的信任。
沈时清沉默地看着萧怀宁,“你要和太子为敌吗?”
萧怀宁知道从逃离京城,来到沈时清身边的时候,就已经和萧靖川站在了反面。因此常会半夜惊醒,害怕萧靖川会杀了她。
但看到萧靖川做下的利己之事,萧怀宁知道自己不会后悔。
她来这个世界,总要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她不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但她如今肯定,萧靖川是个错误。
原文在萧靖川登基之后完结,那时的颢国不受外地侵略,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道,仿佛一切都是祥和之景。
但戍守边关的沈时清死了,却并没有新的将领顶上,国库几乎都是孟三多年赚的钱,可文中的孟三为太子办事摔断了一条腿,不能继续行商了。更何况原文中大多都盯着京城描写,描述着它的璀璨和富有,但北境呢?这座贫瘠的北境城还有难民们?
这个故事的最后,萧靖川只成就了自己。
“我想,我们早就是敌人了。”萧怀宁回答:“从我踏出皇宫那时便开始。”
京中常言萧靖川和萧寄安两兄妹关系甚笃,互相扶持。如今尽到了这样的局面。
“我记得你幼时和太子如影随形,为何突然关系破裂?”沈时清虽不在京中多年,但也常会听到宫中的消息。从未有过,太子和公主关系出现裂痕的消息传来,不知是有意压制,还是眼前人装得太好了。
萧怀宁轻笑着,“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