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是忍着了,起身薅了一把他头发:“睡到连电话都不接了。今晚想吃什么?”
陈彦琛还没完全醒过来:“啊...嗯...随便...都行...”
梁仲曦卷起衣袖,从冰箱里随便用了剩下的材料都行地给他做了顿冬菇蒸鸡和蒜蓉炒丝瓜,还有虾仁豆腐羹。
吃饭的时候梁仲曦一直都在看手机,陈彦琛瞄了他几眼,看他看得专注也不知道是不是工作上的事情没敢打扰,一筷子一筷子地慢慢吞吞吃着饭。
到了第二天陈彦琛睡醒的时候,梁仲曦也已经例行健完身跑完步回来做早餐了。陈彦琛还缩在被窝里,钻出一只手找到床头手机,梁仲曦一大早给他发了个...PDF?
陈彦琛一头雾水,直到打开PDF时就顿时就醒了。
刚好梁仲曦敲门进来:“醒了?”
陈彦琛用被子遮住半张脸,点点头:“嗯。”
梁仲曦:“看到给你发的东西了吗?”
陈彦琛又点点头:“嗯...你怎么知道的?”
梁仲曦:“我会魔法。”
陈彦琛:“......”
梁仲曦:“起床吧,早餐做好了,吃好我们就过去。”
昨天梁仲曦在平板上刚好看到的是陈彦琛美国一个学生给他发来的邮件,邮件是转发的,上面是一个宣传海报。
海报是关于一个在广河市为期三天的POP-UP展览,明天就是最后一天了。展览的主题是“逐光”,Follow the Halo。
学生留言:This seems so cool! Professor you gotta check this out! :)
展览设在老城区的一个新生代创意园区的一个三层展厅,这个展览是由一个国际宇宙天文学大学生学术研究交流组织和几位艺术家共同协办的,中心思想是想要将宇宙的脉动,永恒,以及广袤无垠以立面和平面艺术的方式展示出来。
陈彦琛昨天看到邮件的时候其实已经非常感兴趣,但是自己在网上搜了一圈,再让凯琳小可爱搜了一波,结果所有的票都已经售罄了。
没想到梁仲曦就昨晚吃饭的时候发了几个消息,两张VIP门票就到手了。
说不兴奋都是假的。一路上陈彦琛抱着平板一直刷着关于这个展览的介绍,好几次梁仲曦跟他说话都没听见。
陈彦琛激动:“我们拿的是VIP门票,我们可以去星空展厅看宇宙了!”
梁仲曦看着他这个样子,想起了当年在布鲁克林的阳台,在自己身边耐心教自己在望远镜中寻找CX330时候的样子。
"那是CX330,2009年的时候才被NASA发现的。是宇宙中,最孤独的恒星。"
这个创意园区是去年旧厂改造而成的,以前的红砖厂房外墙翻新和结构加固后现在都成了商铺或者孵化器。穿过林荫道,三层的展厅在一个小花园的大铁门后。
展览公开发售的门票价格相对较高且数量有限,三天的展出发行出来的售票大概就不到三百张,所以参观的人数很少,在这么个假期到处都人山人海的时候难得找得一处宁静。
展厅门口是一个落地展示玻璃窗,里面用框架摆出了“逐光”和“Follow the Halo”的字样,展厅风格极简,色调单调自然。
凭着门票在门口可以兑换一本关于这个展览的介绍图册,图册里介绍了每个作品的涵义,作者,还有灵感来源。
进入展厅后,一层的主题是宇宙的进程,以宇宙奇点大爆炸为始点来引导,从大爆炸后的零时刻到如今亿万年后发生的变化顺着观看的顺序往里展示。
从零秒一个密度无穷大温度无穷高的奇点,到10^-43秒内普朗克时期引力量子效应明显,到一秒质子中子的诞生,到十分钟,万年,十万年,亿万年第一代恒星超新星的诞生...宇宙不停地膨胀,至到今时今日我们所探测和推测的宇宙的模样。从微观到宏观,从广义相对论到量子力学,种种推导预测都用不同却同样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不同的视觉效果一一展现得淋漓尽致。
艺术家们和宇宙天文学者的沟通交流,艺术与科学之间知识层面碰撞下留下的刹那即永恒的光辉。
陈彦琛的心思从大爆炸的初始就已经置身其中,一步一步向前,心思仿佛在追随着量子的脚步迈向了时间和空间的进程。
直到一层展区最后的部分,所展现出来的宇宙已经是今天人类通过哈勃望远镜所观测到的画面,陈彦琛站在那幅3D画作前久久不愿离开。
画面中有无数星辰,可是梁仲曦跟在他身后,他眼里只有一颗在无穷黑暗中却一直在熠熠生辉的小行星。
环境的渲染下,他紧跟其后的每一步都不敢太过靠近。
他总想着陈彦琛曾经说过的洛希极限。
走得太远怕丢了,靠得太近怕炸了。
一层用的是明亮灯光,至到二层灯光就稍微暗了一些。二层主要用的是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展现已知的太阳系,银河系甚至河外星系的天体和星系。
在每一个作品前,陈彦琛都会停留许久,都会对每一个星体介绍。
也不知道是在对梁仲曦说还是在自言自语,但说话的声音很轻,很慢,让人听着心里很舒服,仿佛就这样置身在无穷无尽的宇宙里,在失重的环境里享受平静。
陈彦琛最后停留在冥王星的展区前许久,冥王星的展区灯光最为晦暗和冷,也不知道在想什么,梁仲曦分明从他眼里看到了略带哀伤的温柔。
陈彦琛伸手指着冥王星旁边的一颗卫星,轻声说:“Charon of Pluto,”
“2016年,冥王星被剔除九大行星,但是卡戎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