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金见水煮沸了,便纵着烟先在细壶嘴里面烧起来,烧了一会儿,倒下来,往杯中泻下滚烫略带些腥味的香气。他认为毛尖太青了,总有些腥味在,但那腥味总是很香的。
“现在是几点钟?”
延金问延瑞,她手上戴了她二哥送她的手表。玉生觉得那看起来与李文树的表盘十分相似。
延瑞回了话,只是道:“我们走来时天刚擦黑,珍妈妈刚才到门口去偷懒,换算下平日的时间,现在是六点钟左右吧。”
延金道:“我们今天的晚饭真早——玉玉,吃得惯不惯?”
玉生道:“这里的吃食,总是很新鲜的。”
茶色升上来了,三人在这片朦朦的茶色里面浅酌,对望。直至延瑞首先发声,是笑出来,然后道:“现在少太太不让说“新鲜”这词。”
玉生笑了笑,望着延瑞。
延瑞注道:“我们的盛太太,我们延金哥哥的嫂嫂,她说羊肉牛肉猪肉都可以是新鲜的,但鱼不可以是新鲜的。”
玉生觉得延瑞很会打哑谜,或者暗语。
延金道:“她是在作诗。”
延瑞回他话道:“我在作什么诗?有你作给那个渔女的浪漫吗。”
玉生终于问道:“哪一位渔女呢?”
延瑞立即回道:“穗儿,她叫穗儿。五谷杂粮,还会捕鱼,他贪人家吃得饱。”
延金这时再不说话了。他把茶杯拿起,又放下去,一口口仔仔细细地喝着,仿佛不愿意时间流得太快,否则就要回到家去。
玉生想起几年前的延金,那时他似乎已经被推入婚姻的幕台。但这几年他屡屡提前散场,约会过许多位小姐,或者不能说约会,只是匆匆一面。以至于他如今的局面,实在窘迫,曾祖母过了世了,真正要“天下大分”的时代来了,二房里,却只有他一人没有结婚。
玉生听延瑞说那位渔女的样貌,年岁,还有她和延金相识相见时的场景,真正觉得自己像看了一出痴男怨女的戏。延瑞最后注了一句道:“只是那位穗儿小姐哀怨之余,还是一个爽快的人,她说,如果今年不会有结果,那么她就会回宁波去。”
玉生道:“是宁波人?”
延瑞道:“是,她会唱小调,但声有些粗。”
延金道:“那是很清脆的声。”
玉生微笑道:“毛尖原是轻口的,但我这杯茶喝起来有些厚重,因这里面有别的意味在。”
接着,延金便认真地问道,宁波是不是离上海很近呢。
“我或者不该劳烦你,为我探听宁波,一位姓余的瘸腿渔夫。”
延瑞道:“瘸腿如何做得渔夫?”
延金不回她的话,仍然注视玉生,直至玉生回话道:“探听到了,要怎么做呢?”
“我会到宁波求亲去。”
然而延金说出这句话,预计做出这件事之后,第一个站出来强烈抗争的人,不是他父亲,竟是他大嫂。延瑞说见到盛太太又哭又气,见到一个人就停一会儿,说一会话,最后见到延美,她很高声地说道:“延美,你是会挑人的,如果像你这样好的姑娘,不嫁高官嫁伙夫,那我们今天可能要在伙房里请宴。”
延瑞说延美从不得罪任何人,她不想理会什么人,什么话,也只是淡淡地回一眼,随后便笑一笑,无声走开就是了。
盛太太很快寻到玉生,玉生在她的院里面住着,已过了两日。那是她第一次到玉生的房里来,她爸爸林世平住在西房,也不常在,总到育淳的院里下棋,他总说只服气育淳的棋技。
那时,盛太太走进房来,门虚掩着。玉生听见她站在半门后,低低声道:“妹妹。”
这也是第一次听见她声这样低。
玉生迎出去,边回道:“嫂嫂,在。”
盛太太见了她,立即飞快地皱一下眉头,之后便泪眼婆娑,道:“妹妹,我是来问你,去上海,你有熟络的船没有?金哥儿早晨去了,说是去上海,实是去宁波罢……罢了,去便去了,却没有带人去,难道大家求亲——先不理会成不成吧!能这样没有分寸吗。”
玉生前天刚为延金拨了一通电话,昨天李文树便将一切消息仔仔细细传来了。他说着,请延金去宁波之后,一定再去一趟上海,他要请他吃一顿饭,感谢他第一次让自己的太太玉生拨了电话给他,否则他就要以为她在南京与世隔绝了。
“那个渔女是穷苦惯了的。回宁波去,只是回到她原本的生活去。”
延金道:“那我就去把她带回来。”
对着他长兄延盛说完这句话之后,延金一夜不眠,清早便收好行装出了门了。他在走之前被延青拦了拦,延金一向难摆脱她的纠缠,她仍长篇大论,义正言辞。
延金也不避她了,当下接过她的话头,却又很快转了话头,道:“四妹,我再告诉你一遍,不要总和正华家那两个姑娘嚼话,正华也常训诫他那两个妹妹。我今天是清早里见到你才好同你说这样的话,玉玉的陪嫁单子全南京都难找第二份,何来“因是李家银行才结了婚”一说?再者,你听正华家两个姑娘说李文树在英国与驯马女相爱,又说他险些当公爵,还曾要娶一个英国女人当公爵夫人,过一会儿便又想起来,他还养过两个舞女!话锋转变如此之快,几分可信你难道不清楚?玉玉是不爱听人传耳的人,但话传多了,总是流也要流到耳朵里的。你如果真想到上海去,和延美结一样气派的良缘,你就要学一学她的做派。你和我是同一个母亲生的,我与你说的话,每一字都是为了你好,并不是要教训你。”
说罢,延金便推了后门出去。延青不再拦他。
盛太太从玉生房里出来,把几滴在眼眶里怎么也滴不下来的泪珠擦掉了,回到房门才终于变回冷脸。神态上她一直如此,结婚前做女孩时也这样,永远不会自然而然地笑盈盈,否则她怎么用被赶着嫁到高邮来呢。她唤人,唤的是延盛身边的老佣人,来年便六十岁了,还做驾马车拿行李的活。延盛体贴他无儿女,去年刚送了他一座在高邮的房屋,不大,但也有三四个屋子,平日只有他老婆住着。
因此他从不像另一个也是做了四十几年的老佣人一样给主人脸色。他随叫随到,面上总是亲切憨态,张了口便问道:“太太有什么事吩咐?”